摘要:民用无人机从研发、制造到使用、管理及服务涉及诸多领域,在民用各行业领域应用较广泛,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消费级市场日渐趋于火热,工业级市场逐渐拓展应用领域,民用无人机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管理政策的健全、相关科技的进步与产业体系的完善,民用无人机产业已进入高速成长轨道,将会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民用无人机 产业市场 消费级 工业级 发展趋势
无人机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热点,其产业发展关乎国家利益、公民权益。由于无人机具有成本相对较低、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特征,特别是在许多复杂、危险的空中活动中更具备独特优势,在影视航拍、传统农林业、工业作业、灾害救援、公共安全以及消费娱乐业领域结合得到广泛应用。无人机代表着未来通用航空业的发展方向,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一、民用无人机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民用无人机产业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无人机研制、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将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一)民用无人机是"中国制造"的代表性产业。
国务院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推进无人机产业化快速发展。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起步晚,进步快。近年来,随着工业产业链配套的成熟,以及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成熟,我国从单纯的生产加工制造转向自主研发,在民用无人机制造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中国的无人机产业以产品在国际市场创造了新奇迹,中国无人机厂商实现了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民用无人机作为通用航空行业异军突起的"中国制造"代表性产业,随着行业应用的加速推广、消费领域的需求爆发以及新应用领域的拓展,无人机系统未来将是航空业最蓬勃发展的部分。
(二)民用无人机产业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
根据各行各业的具体需求与工作标准实施无人机作业,能够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还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省时间,可替代各行业传统作业方式。目前,在农业、电力、通信、气象、农林、海洋、勘探、影视、执法、救援、快递等专业领域的应用,无人机都显示了极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的相互融合,民用无人机产业链已从"垂直进步"走向"水平进步",通过开拓不同的应用场景综合性地带动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大幅提升我国航空工业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三)民用无人机产业是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领域。
民用无人机技术起源于军用无人机技术。随着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民技术的深度融合,我国将进一步增强自主设计研发无人机的能力,会催生出一系列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类齐全、功能多样、安全可靠的无人机产品系列,从而形成配套齐全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产业体系。
二、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市场现状分析
民用无人机用户基本上由政府部门、商业公司、个人爱好者构成,民用无人机产业主要分为消费级和工业级两个市场。
(一)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现已进入红海阶段。
随着无人机产业链配套逐渐成熟、硬件成本曲线不断下降和市场价格的降低,无人机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消费级无人机的客户群体从小众拓展至大众,客户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无人机产业点燃了创业企业及互联网巨头的热情,红杉资本、红点资本等全球顶级风投机构进入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高通、通用、英特尔、谷歌、腾讯、小米等企业巨头纷纷加入,甚至宗申动力、山东矿机等传统制造企业也蜂拥而至,还有很多尚未出名的小团队也在开发消费级无人机,大量低成本同质化无人机的不断进入让市场竞争更加焦灼,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片火热的状态。迄今,在注册名称中直接含有无人机字样的中国公司,已有474家,近三年内成立的为439家,占比93%。2016年年末,无人机行业"负面"新闻不断,许多无人机项目失败,部分无人机厂商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频出、内部管理混乱、出货靠刷单、拖欠供应商货款等问题。由于国内无人机产业的整体水平仍然良莠不齐,产业市场目前已经呈现出拥挤态势。无人机行业很快将迎来洗牌整合,资本正从跟风式的概念投资转向理性的价值导向的理性投资,并开始关注和最新人工智能产品以及无人机软件服务相关的其他领域。
(二)工业级无人机市场正在处于蓝海时代。
无人机正在应用到涉及国计民生的很多领域,发挥着各种重要的生产力作用。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不同,工业级市场由于主要侧重飞机的技术性能和行业应用,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与行业客户进行反复的沟通和不断地改进方案,因此具有很强的客户粘性和壁垒。工业级无人机在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泛是技术与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在各行业不同细分领域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可以深入应用于农林植保、电力巡线、石油管道巡检、国土测绘、海洋监测、气象探测、人工降雨、航空遥感、抢险救灾、环保监测、森林防火、警用巡逻、交通监控、物流快递、医疗救护、地质勘探、海洋遥感、新闻报道、野生动物保护等等诸多行业场景。我国工业无人机制造应用尚处在起步和示范阶段,总体技术还比较落后,只在为数不多的领域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更多工业应用领域依旧是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市场,整体处于爆发前的积累阶段。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商业应用的不断成熟,每个行业应领域的潜在需求市场空间极大,无人机在工业领域的普遍应用将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和市场规模。
三、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资本投入、企业资源配置还是市场的参与度,民用无人机行业已经从盲目扩张转向有节制发展,从狂热无序的初期逐步走向理性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发展前景依然光明。
(一)国家政策环境优化。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信息化的十三五规划中,针对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均有明确的指导性规划和具体的扶持政策,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于无人机,大力推进民用无人机的商用化进程。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频繁出台,并积极开展通航产业试点示范。民航局进一步明确通用航空发展路线图,确立了"放管结合 以'放'为主"的通航管理改革思路,并于2017年初在华东地区开展无人机研发试飞基地建设试点,探索无人机研发试飞管理,引导无人机有序发展,避免飞行冲突。
(二)产业供应链较完善。
无人机所需要的碳纤维材料、特种塑料、锂电池、磁性材料等关键配件及材料,在深圳、成都等地产业配套齐备,我国拥有无人机发展所需的全产业链,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系统的产品供应链的全部自给。国内无人机厂商借助于完善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与庞大供应商系统的支撑,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和销售产品,凭借强大的性价比优势在海外市场抢占市场。
(三)飞行文化加大普及。
无人机从最初少数航模爱好者的小众消费品,到目前火热培训市场的招牌,再到正式入主部分高校相关专业,航空类院校创办了无人机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开展了各类航拍、无人机设计、无人机竞技等比赛活动,无人机产业联盟、无人机系统标准协会等行业组织相继成立,各地兴起建设无人机文化小镇、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的热潮,应用无人机已成为社会风尚。
四、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现存的现实瓶颈
当前,我国无人机产业虽然比较火热,但是应用范围有限,商业开发和私人使用的市场亟待加强。国内无人机产业发展受到政策、法规、市场、应用等诸多方面的制约现实,呈现无人机用户"用不了、用不起、用不好"的现象。根据调研情况来看,我国无人机行业面临着诸多发展障碍,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瓶颈。
(一)技术开发还不成熟。
虽然无人机技术近年来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产业化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目前的无人机产品故障率高,无法保证稳定性、良品率和适应性,无人机关键技术水平难突破,其研发能力还需加强。消费领域的无人机还存在诸如GPS信号丢失之后无人机漂移问题、续航问题、稳控问题、负荷有限、机身不够耐久、抗风雨能力弱、维修、网络连接不稳定等问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不足,娱乐体验还不好。目前国产工业级无人机的技术并不成熟,性能不稳定,无人机的智能性并不能满足使用需求,这成为制约商业应用的核心问题,阻碍着更多的市场需求释放。国内大部分无人机企业都是整合型公司,主要只从事装配业务,就开始为用户提供某项服务或多种服务,而且研发团队不稳定,研究机构创新力量还不够强,任务完成效能不高,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不到10%。
(二)产业市场尚未完善。
由于无人机产品性价比不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国产无人机接受程度低、受众规模小,无人机很难在消费市场全面推广普及,推广工业级民用无人机依靠政府补贴和项目扶持的模式不可持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民用专业无人机产业发展。无人机在诸多领域都具有很大的前景,例如公共管理方面,如警用、测绘、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灾害预防和管理等;亦或者是商用运营方面,如影视航拍、农业植保、物流载重等,充分挖掘这些领域的民用无人机需求后,将呈现出难以估量的产业发展潜力。
(三)监管政策还不健全。
民用无人机坠毁,伤及人、财物、扰乱空中秩序和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生产技术、低成本生产,以及使用者操作不规范和不守法的运营是主要原因。我国无人机政策管理条例虽然有,但法律属性尚不明晰,规定的内容比较笼统,而且缺乏强制执行效力和可操作性,申请流程也不明确,很多无人机操作者很少申请空域,"黑飞"仍然非常普遍,存在着不全面,执行监管不到位的局面,无法解决民用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
五、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趋势展望
政策、技术和应用需求是无人机产业的三大驱动力,降低成本、注重实用将是今后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国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改革落地,在鼓励创业创新的大背景下,极具市场价值的无人机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根据行业预测,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和服务总体市场规模2018年将达到110.9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465亿元,2025年将达到750亿元。
(一)产业体系协同化。
随着无人机市场的逐渐兴盛,无人机产业将从设计、研发、制造等技术领域延伸到无人机租赁、操作员培训等管理、服务、保障领域,进而触及社会生产、生活更广更深的层面,逐步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条。通过建立完善的生产制造能力及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增强上下游产业链高度信任磨合,加强顺应时势与需求导向的市场推广,健全完善的销售渠道与售后服务中心等,上下游的企业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构建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实现民用无人机产业体系的协同化发展。军用无人机厂商以贯彻军民融全发展战略为契机,利用技术优势进入民用无人机市场。同时,大型消费级无人机企业利用市场优势与技术积累进军工业级市场,工业级无人机企业也可利用专业优势生产迎合大众市场需求的消费级无人机产品。通过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协作创新,跨界融合发展,创新商业模式,从而形成跨产业、跨领域的产业形态,构建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的新型产业体系。
(二)消费产品个性化
消费市场的无人机资本将更多地向视频、相机领域拓展,以形成沉浸式航拍体验,让普通大众享受到无人机飞行的乐趣。消费级无人机企业要抓住市场需求与用户痛点,通过准确定位产品,技术改良升级,增强便携性、安全性、易操控性等,并赋予无人机更多的社交、媒体属性,开发出新的应用场景,推出迷你型、个性化、便携式的消费级电子消费品,让消费者得到意外的使用体验,从而使得行业规模获得更大的拓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多种应用的开发,无人机研发或将以贴近生活、开放开源为立足之本,深层次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旅游、生活摄影、导航、看护、运动、比赛、娱乐、教育、表演、婚庆、游戏乃至个性化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强化,未来大量用户和设备的聚集将形成空中飞行圈、空中竞技圈等社区,实现无人机实用性和文化性的双重跃进。
(三)行业应用专业化
工业级无人机只有实现用途多领域、性能多样化发展,才能把潜在的需求变为现实的市场。无人机搭载不同负荷之后可适用于多种作业环境,以满足不同作业环境的要求,能够大大提高作业效率,省时省力,并能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美国FAA批准的无人机商业用途高达2000多种,发展趋势不可阻挡。随着对无人机应用价值认知程度的加深,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必将颠覆众多行业的传统作业方式。基于工业级无人机高效的作业与强大的功能,将进一步推进传统行业变革,以实现产业更新升级。随着其在救灾、警务、环保、监测气候、货物运输等方面应用的扩大,尤其是太阳能无人机的使用场景更加丰富,将使无人机呈现出全领域发展的趋势,无人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更加突显。通过实施"无人机+"计划,与传统职业跨界融合,细分出无人机应急救援、无人机公共安全、无人机环境保护、无人机石油巡线等垂直应用领域,将开拓全新的无人机产业民用发展新局面。
(四)研发升级智能化
智能化趋势下,消费者对于无人机功能性需求提升,复杂的工业应用场景对无人机也提出了更多技术要求与更高的安全要求,需要深入系统的技术研发,在硬件、软件、算法、系统等构建起飞行安全体系。无人机智能化研发正在不断深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系统领域的融合应用,无人机将集成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算法技术,丰富的传感器和任务设备,可以自动、智能化地完成各项复杂的任务。智能无人机与VR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相结合,未来成为具备智能视觉、深度学习的 "空中智能机器人",能够自适应、自诊断、自决策、重规划,完全脱离人机一体的实体操作,可以实现飞行轨迹、操作控制的全过程数字化与自动化以及未来的交通管理过程的数字化,这将在普通消费用户市场获得巨大的应用空间,延续无人机在工作环境中的价值,向人类提供智慧服务。
(五)运营服务精准化
无人机行业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还要围绕行业应用市场的实际需求和用户的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商业模式来实施精准化的运营服务。随着民用无人机市场的升温,扩大而衍生出的无人机运营企业产业服务主要包括飞行服务、租赁服务、维修保养服务、培训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和大数据服务等。无人机飞行服务包括特定应用领域的专业应用服务,现在国内已有专业有无人机航拍公司、无人机植保公司等,客户不用购置专业机型和训练飞手,根据工作实际需求购置无人机服务来完成目标任务。工业级无人机售价高,若任务使用不频繁,可以通过租赁高质量、大规模、全系列的专业级无人机产品来解决。伴随着消费级市场的火热与工业级市场的拓展,无人机研发操作培训、维修保养服务与金融保险服务也拥有较大市场空间。无人机作为空中的数据端口,针对不同行业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提取、分析和展现,为用户提供更精确、更强大的数据流服务。
(六)安全监管规范化
无人机飞行时对其他飞行物和地面人员可能构成安全隐患,可能会带来间谍行为、交通事故、飞入政府禁区、偷拍、偷运毒品、抢占航线等严重的安全问题,这已经引起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虽然现在我国无人机系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制造能力,但是民用无人机的飞行运营、适航管理、安全管理等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和法规体系,在研发制造、销售使用、流转情况等方面尚无制度安排,导致各种违规飞行现象也随之而来,整体产业发展不规范。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统一高效的多部门联动协调监管机制,协同制订无人机产业发展顶层规划,并通过立法明确民用无人机的法律属性、制定无人机生产标准与适航标准、加强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培训力度、实施统一规范民用无人机的实名登记制度和销售流通备案登记制度、明确和统一民用无人机的申报使用流程、建设无人机监管信息云平台、规范行业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等举措,从研发、制造、销售、运营等多方面系统进行全方位管理与全过程监管,明确无人机违法违规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统一监管、统一追责,防止无人机失控影响公众安全和飞行安全,确保无人机的合理、合法、合规地使用,使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实现持续、安全、创新发展。(张洪,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