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民航院校的飞行技术专业是培养民航初始航线飞行员的主渠道。根据飞行技术专业和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发展要求,提出改革民航飞行技术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从而培养高素质的民航飞行初始人才。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民航强国战略,努力保障航空持续安全, 这需要民航院校提供专业人才支持。民航飞行员的短缺更是成为制约当前民航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瓶颈。高素质的民航飞行员队伍则是实现航空持续安全的重要人才基础。民航飞行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是培养民航飞行员的主要渠道和主流模式。因此,要满足民航快速发展对飞行员的需求,只有进一步改革和创新飞行技术专业建设,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和培养质量,才能推动民航飞行员培养事业的科学发展。因而,探讨如何加强飞行技术专业建设和创新民航飞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创新飞行技术专业建设是民航飞行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一)建设民航强国需要大力加强民航飞行人才培养
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事业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建设民航强国已经成为中国民航的战略目标任务,民航在我国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地位显要,且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成为促进经济繁荣的强劲动力和实现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当前,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民航基础建设却相对较弱,发展总体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飞行员是民航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飞行技术专业人才。民航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而飞行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飞行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加强民航飞行人才的培养对实现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意义重大。
(二)实现民航持续安全需要高素质的民航飞行人才
航空运输旨在促进人与物的快速流通,追求舒适与快捷,最基本的条件是确保飞行安全。我国民航运输安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与航空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原因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上的差距。随着世界航空科技的进步,民用航空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很大提高,飞机驾驶舱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机械原因诱发的飞行事故已呈逐年下降,而人为因素所诱发的飞行事故率却仍然居高不下。航空安全是靠众多的规章、标准化的程序、规范化的操作来实现的,严格的安全标准更需要综合素质高、学历层次高、英语运用能力较强的飞行人才。飞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基础。通过严格科学地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飞行人员素质,才能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飞行安全问题,保证民航飞行持续安全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飞行技术专业是民航飞行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
飞行技术专业是由民航飞行学院于1987年在原飞机驾驶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创办的,属本科应用型专业,将民航职业飞行员培养纳入普通高等教育范畴。飞行技术专业培养体系较好地结合了大学教育与民航行业的特殊要求,包括大学基础教育、航空理论教育(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飞行实践训练(专业实践培训)三大教育模块,毕业生具有民航大型运输机副驾驶资格。飞行技术专业具有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行业特征显著、实践能力和英语能力要求高、培养成本高等特征。飞行技术作为工科特殊专业,其三个显著特点是:在招生模式上以定向招生,委托培养为主;在培养模式上是学历教育加上执照教育;在管理模式上实行的是准军事化管理。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既要完成教育部规定的大学学历教育和素质教育,也要通过飞行执照考试和国际民航英语等级考试等,取得国家民航主管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多年来,飞行技术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得到各航空公司普遍认可。近年来,国内出现了自费学飞行等纯执照培训的新兴模式,但现实证明坚持以大学学历教育与飞行职业教育同步进行的飞行技术专业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是中国民航培养飞行人才的主流模式。
二、民航飞行人才培训的现状及发展要求
(一)飞行技术专业建设的建设现状
飞行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与普遍高校专业不同,不仅要求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航空理论教师和飞行教员队伍, 而且要求拥有的相当规模和规格的飞行训练机群以及供飞行训练使用的机场。因此,飞行技术专业建设成本高,标准高,投入大,风险高。要完全具备民航飞行员培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飞行技术专业是民航飞行学院的四川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飞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近年来,飞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有了较快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构建了独特的本科学历教育与飞行执照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飞行训练相结合、养成教育与大学生改驾驶教育相结合、初始训练与过渡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逐步健全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民航飞行人才培养体系。面对国际民航的新发展和中国民航的大发展,必须在立足我国国情,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人才培养先进理念和方法,在夯实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扩大训练能力,开发高端的培训课程,努力提高培训能力和训练质量。
(二)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
目前,飞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民航行业发展的需要。毕业学生的岗位适应期较长,动手能力较差,英语水平较弱,学科底蕴不够深厚等问题较为突出。在教学内容方面,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等方面有待改进;在课程设置方面,重点课程建设、理论学习与实训时间安排等方面有待完善;在教学条件方面,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训练机场基地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需要加强。飞行技术专业要同时满足教育部学历教育要求和民航法规中飞行员执照要求造成教学计划制定困难,培训要求高,教学内容多,学生压力大,学习时间和训练资源有限,飞行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进一步提高。同时,近年招生人数剧增,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造成现有招生、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的矛盾。航空理论教师队伍缺乏学术带头人,教学内容更新不够。飞行教员队伍缺乏航线飞行经验,训练方式缺乏创新,新教员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三)民航飞行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
现代民航机集中了世界最新高科技成果,当代民航职业飞行员尤其是机长,与其说是航空器的驾驶员,不如说是飞行运行高级管理者。航线运输驾驶员的职责不再只是安全操纵航空器, 并且还要承担管理航空器内秩序的任务, 而且还必须具备科学管理驾驶舱资源和与地面顺利沟通的文化业务素质。飞行员必须全面地掌握现代飞机的飞行驾驶技术,因为现在飞机的驾驶舱设备都是先进的电脑和电子设备,主要是通过电脑操纵飞机,这要求飞行员具有更高的文化程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质量的操作技能来管理飞机的每一个系统。飞行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树立全球观念,适应国际化的标准,所培养的飞行人才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即同时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外语能力。为此,对飞行技术专业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不断完善"专业水平+职业技能+英语水平"的人才培养特点,处理好飞行安全和培训质量的关系,在飞行员培养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创建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航飞行人员培训模式。
三、进一步改革飞行技术专业建设和创新飞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现在,民航院校飞行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训练机制、安全管理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培训体系。为了建设民航强国提供核心人才支持,民航飞行院校还应根据国际航空的前沿科技和中国民航的发展趋势,锤炼办学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突破发展瓶颈,开拓建设思路,按照"学历+飞行执照+英语"的民航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的改革和建设步伐,不断提高飞行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努力把飞行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世界领先、国际一流"的中国民航飞行员初始培训基地和继续教育基地、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的重要科学研究基地、全球航空教育领域先进的飞行人才培养特色专业。
(一)变革选拔制度提高生源质量
规范行业准入是确保民航运输飞行员初始培训质量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飞行技术专业招生规模扩大,这给民航飞行院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训练能力、培训质量、飞行安全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学院不仅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而且招收大学生(包括2、3、4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习飞行,实行"2+2、3+1、4+1"等不同的培养模式。在扩大招飞范围、缩短飞行学生培养周期的同时,确保招飞生源质量十分重要。由于民航飞行员的选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身体素质和政治条件符合要求外,飞行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潜质和飞行品质也是重要的指标。因此,适当调整高考招生政策,同时要根据国民特质和特征,进一步完善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在招飞工作流程中引进现代职业测评技术遴选出具有较好潜质的飞行学生,与中学合作办班提前进行针对性培养和初始选拔等。运用科学方法选拔飞行员,把好入口关,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生源素质,降低停飞率。
(二)完善飞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航法规关于职业飞行员的要求,形成一套专业基础牢、技术标准高、决策能力强、管理素质全面的培养体系,突出航空知识学习与飞行技能训练的一体化、程序化和标准化。飞行学生既要掌握深厚的航空理论,培养其知识的应用能力,又要加强基本驾驶术训练,形成必需的飞行技能,并且进行与公司运行标准一致的程序训练,培养其驾驶舱资源管理能力和信息决策、处理能力,全面树立安全意识、程序意识、协作意识和处境意识。通过建立以执照课程为主的专业支柱课程,优化组合课程内容, 实施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使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时达到国际民航组织的英语标准。进一步完善MPL、MCC、ELT、BRIGE等高级培训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形式和手段等方面突出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积极推广使用英语通话指挥飞行训练,加强飞行中英语通话的实践训练,将航空英语能力培训、CRM能力训练融入训练全过程,保证飞行技术专业毕业生到航空公司能够顺利完成大型机改装训练。同时,还要根据航空公司的需求和飞行员知识更新的需要,开发在职飞行人员的高层次培训课程,完善民航飞行员的继续培训体系。
(三)增强专业学术研究资源建设
当前航空公司对飞行员不只是量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质的需求。根据民航的最新发展和航空公司的人才要求,在及时优化飞行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飞行技术专业资源建设,为提高飞行人才的培训质量和综合素质做好基础性工作,以满足航空公司对飞行人才的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飞行安全、人为因素和驾驶舱资源管理、飞行性能与计划、新航行系统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加强飞行员航空理论执照特别是航线飞行员理论执照领域的系统研究和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导航技术试验室、模拟飞行实验室、低速风洞实验室、飞行性能实验室、模拟飞行与仿真实验室、航空心理学综合实验室"等飞行技术专业类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为航空理论教师、飞行教员、研究生、飞行学员以及其它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设施齐全、设备先进、能够支持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开放性创新实验平台。
(四)创新飞行训练组织管理模式
为实施飞行精品战略,民航飞行院校需引进新机型的训练飞机,优化机队结构,在飞行教学中形成初、中、高三级循序渐进的紧密联系航班生产实际的训练新模式;编制并启用新的《航线运输驾驶员整体训练大纲》,实施高教机学生放单飞,加强单飞、转场、夜航和仪表训练,增加转场训练的时次与距离,增强学生驾驶舱资源管理能力;建立"飞行训练管理系统",实行飞行训练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估,实行"教考分离";按照CCAR-141部和CCAR-91部要求,将飞行训练基地建设成为可以独立承担飞行执照培训的基地和专业英语培训单位;在飞行训练指挥上应用ADS-B新技术,改变传统的训练指挥方式,增强飞行指挥员对所指挥飞机的监控能力,提高了飞行安全水平。为进一步增强培训实力,提高训练质量,满足民航发展需要,还要进一步严格落实训练大纲、严格实践考试制度,严格质量标准,严格淘汰制度,严格模拟机训练环节,科学对待安全、质量、进度的关系,实施SMS安全体系建设和应用,加强学生基本驾驶术和特情处置训练,完善从初始仪表到现在大型机普遍使用的先进仪表的衔接梯度,使学生完成训练后能够很快适应大型机的型别等级改装,使飞行训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五)加强航空理论师资团队建设
紧密结合飞行技术专业建设需要,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实施教授工程和博士工程,加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培养一批民航专家、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航空理论教学与实际飞行联系非常紧密,所以要建立航空理论专业教师到飞行训练分院和航空公司实践见习的制度,全面了解飞行员培训的全过程和民航运输的基本特点,为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横向知识的训练和拓展,要求各学科教师要全面掌握飞行技术专业所有航空理论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教师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要打破按院系和教研室进行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以飞行技术专业系列课程为平台建设教学团队,目前可以按航行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飞机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运输管理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团队的建设,重点培养一批教学质量高、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科研团队的建设要有利于集中学科和专业优势,要打破学科及专业之间的界限、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学校与企业的界限,整合科研力量,进一步全面提高专业学科的整体科研实力。
(六)提升飞行教员队伍培训质量
努力造就一支专家型的飞行教员队伍是提高飞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飞行教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学传授能力、法规标准意识、机型系统知识、航空理论功底直接影响到训练水平和培训质量。民航飞行院校需要建设一支飞行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职业素养的职业飞行教员队伍。目前,飞行教员队伍中飞行专家相对较少,高学历、研究性飞行教员也较少,普遍缺乏航班飞行经历,年轻教员比例大。因此,要定期对每个教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安全管理等专项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训练和及时更新,着力抓好年度复训和各类技术等级标准考核。通过加强新教员的教学法培训,实施多机型培训,加强特情处置演练,注重驾驶舱资源管理的开发,加强机组成员间的协调配合,选送飞行教员到航空公司参加改装训练,参与航空公司实际运营,能够有效地拓展飞行教员专业知识面,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飞行教学水平,确保飞行教学质量。同时,积极聘请国外飞行教员承担飞行教学,引进先进训练方式,也有助于提高飞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七)拓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化合作
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民航飞行院校的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公司进行大机型改装,所以飞行员的初始培训要面向世界,面向用户,实施开放式、国际化办学。通过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努力提升培训层次,通过加强与民航局方、航空公司、兄弟院校等的交流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紧密关系(如客座教授、董事会、学术论坛等);选派理论专家和飞行教员参加各类民航专题培训和研讨,以提高教学能力和飞行训练水平,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同时,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飞机制造商等的交流与合作,加快与国外航空大学以及研究所合作办学的步伐,扩大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层次和规模,适度扩大留学生比例,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教育和培训理念,拓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球化视野,扩大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张洪,中国航空器拥有者与驾驶员协会(AOPA)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