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航智库>智库专家>群言堂
关于我国军民航防相撞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9-03-20 17:02:00

军民航防相撞工作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民用航空安全工作中的“三大危险源”之一。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民用航空飞行量连年快速攀升,如何在提高空域运行效率,提升航班正常率的前提下降低乃至避免出现军民航飞行冲突,确保军民航飞行安全顺畅,将是本文探讨与论述的重点,本文将通过分析军民航飞行冲突潜在风险,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冲突隐患,解析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方法。

一、我国军民航防相撞工作客观简介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基数巨大,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发展不均衡、人口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从而导致我国民用运输航空多集中在中东部较发达地区。中国民用航空的发展前后经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变革,长期以来,军民航防相撞工作一直是围绕民航发展道路上的具有相当紧迫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安全工程,中东部地区飞行流量巨大,空域使用率趋于饱和,防相撞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偏远地区尚未完全覆盖二次雷达监视,依然使用老旧程序管制方式,加之军航飞行器大部分不具备机载应答机,进一步加剧了军民航飞行冲突的可能性。

二、开展军民航防相撞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机场现行运行模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民用机场,对于民用机场来说,军民航防相撞工作最大的冲突点在机场塔台、进近管制区内飞越的军用航空器与起飞、着落、进近的民用航空器之间存在的潜在飞行冲突。同时如果在民用机场航路、航线覆盖面内存在军航机场,且该机场长期处于训练飞行状态时,飞行冲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第二类军民合用机场,此类机场军民航防相撞工作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无论从地面滑行阶段还是起落航线阶段再到进近空域,由于军民航管制方式有所差异,所以此类情况下不仅仅涉及到防相撞工作,也涉及到防止跑道侵入相关工作,在此不多加论述。第三类为纯军用机场,除在第一类中已经提到此类情况下的一种潜在冲突外,在此类型下,可能存在军航飞行器进行大规模军事训练或演习,无论是军航演练周边民用航路航线亦或者演练涉及到的所有民用空域,军民航防相撞工作矛盾将更加突出。

三、军民航防相撞工作风险分析

1.青海辖区内军民航防相撞工作风险

在此以青海辖区军民航防相撞工作角度出发,以小见大,对国内防相撞风险进行浅析。近年来青海辖区内军航飞行器活动逐步增加,呈现出活动批次多,活动范围大,机型种类多,飞行高度低等特点,加之高原地区地形复杂,对西宁机场范围内进近管制区域、塔台管制区域的民用航空飞行造成潜在的冲突和影响。目前辖区内军航活动信息获取主要依靠于上级单位提供,信息沟通共享方式单一,获取途径不畅,信息滞后,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军航飞行动态,对管制员准备管制预案,调配飞行冲突等情况造成客观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全面掌握军航飞行活动情况时,军民航相撞风险将进一步增大。

2.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层面风险分析

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第一是管制指挥、空域管理体制原因,现在实行的空域管理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前期就已基本确定,在60-80年代,民用航空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下,现行模式在保证民航科技安全正常飞行的同时更能够兼顾国防需求以及空域安全阈值。虽然军民双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体制建设不断完善,但受限于民航飞行量每年大幅度提升,可用空域航空器密度几何式增长,同时军航训练、活动、专场等飞行任务也增加较快,军航飞行器水平垂直间隔标准与民航标准差距较大。现行体质在军民航飞行量不断增长的催化之下很快显示出先天不足,从而导致军民航相撞风险依旧未得到有效缓解。虽近年我国境内来未发生军民航飞行器相撞事故,分析原因后得出其主要依靠于机载设备、二次雷达、甚高频通信设备等关键性设备不断优化升级、军民合用机场数量不断减少、军民航协调工作持续增加、人的因素不断降低等因素。但危险接近、小于间隔的一般事故征候及事故征候依旧偶有发生,军民航防相撞工作难度、风险、隐患短期内将一直存在。

3.管制设备建设层面风险分析

在民航区域管制范围及进近管制范围内,航空管制指挥主要依靠雷达管制方式,从军民航管制设施设备角度分析,民航二次雷达覆盖范围较小,雷达覆盖视距主要影响因素为二次雷达站高度,通常情况下覆盖范围为垂直上限10000m-12000m,水平上限400-450km范围内,所以当飞行器范围大于此范围时,民航无法利用二次雷达探测超视距飞行器。加之军航飞行器设备与民用飞行器相差较大,一般不具备机载应答机及防相撞预警系统(T-CAS),缺乏自主避让及引导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军民航航空器高空冲突的可能性。

4.人的因素层面风险分析

近年来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航空器与地面相撞恶性事故的发生,基本无法摆脱人为因素。无论设施设备多么先进,都无法摆脱人为控制这一先决条件,随着航班量的连年攀升,从业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速度将直接影响军民航航空器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在军民航融合领域,双方管制员是否熟知对方管制理念,是否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等情况,上述两个层面就是军民航防相撞工作重中之重。如何消除管制员和飞行员麻痹大意的思想,如何严格遵守质量安全运行手册中各类设施设备使用规范,如何正确执行各类管理规定及工作程序,将是探讨人为因素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

四、军民航防相撞工作根本解决途径

1.不断优化航路航线及空域

想要减少或杜绝军民航航空器相撞风险,缓解潜在飞行冲突,关键在于双方必须达成“四个统一”共识,暨统一思想、统一意识、统一方法、统一行动。我国空域的设定初衷是为了满足空域用户对各类不同需求而设置,目前用户分为民用航空、通用航空以及军事航空。确保三类用户合理利用有限空域资源,需要从优化民用航空航路航线、在不影响我国国防安全的先决条件下适当放宽军航管辖空域以提升民航航路航线优化工作安全阈值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军民航防相撞工作中,在区域高空管制范围内,优化航路航线走向是操作难度较低,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现行航路航线多以城市到城市主干线为主,航路航线飞机密度大,调配难度高,易造成军民航飞行冲突,支线航线衔接不够完整,覆盖面较为狭窄,由此造成支线机场之间飞行架次较为稀疏,基本都以省会级机场作为支线机场的中转地,因此,在保障省会间正常飞行流量的同时,加大拓宽衔接支线航线的力度,分流部分密集航路航线流量,扩大支线覆盖面,确保双方飞行安全。

其次,在进近管制空域内,积极探索中小机场进离场航线分离工作,可有效解决进离场航路航线单一、可用空域狭小以及高密度航班容量等问题的制约。而后进一步推进新飞行程序设计、评审、模拟机验证、试飞等进程,从而有效缓解军民航防相撞潜在隐患。以海口美兰机场为例,2016年10月18日实施进离场分离以来,机场空域容量提升10%,军民航航空器相撞风险降低14%。

2.利用新技术降低军民航航空器相撞风险

塔台管制区域军民航防相撞重难点在于军民航飞行器在停机坪、滑行道、跑道等运行区域运行过程中剐蹭或相撞的风险。解决这一难题,在以往以“人防”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airport surface detection radar)这一“技防”手段,充分监视地面跑道、停机坪、滑行道上的军民航飞行器以及内场车辆活动情况,从而全面了解和掌握机场场面上各类目标的位置、速度、机型等信息,避免出现军民航飞行器地面相撞、剐蹭及跑道侵入事件的发生。

3.军民航管制员换位培训交流

我国军民航管制员在体制、目标、从属关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军民航管制人员培养、管制模式制度、管制席位划设等方面也存在着区别。由于双方体制差距较大,客观因素决定二者管制方式无法短期内有效统一和融合,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充分利用“军民航防相撞月”活动积极开展军民航管制层面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加强辖区内军民航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从模拟机练习、现场观摩、心得交流等多维度层面入手,做到换位思考,取长补短,掌握对方管制理念以及管制方式方法,从而解决当今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民航空域紧张和军民航飞行矛盾冲突这一局面,在降低军民航相撞风险的同时,为实现国家统一管制体系这一目标奠定优良的基础。

军民航防相撞工作任重而道远,军民航管制单位应以 “人防”和“技防”为抓手,推动空中交通管制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不断更新深入,双方在上级有关单位的正确引领之下并以此为基础,努力探究,从而达到军民航航空器相撞风险在可接受可控制范围内,将是未来军民航防相撞工作的必经之路。(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孟凡君 青海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

责任编辑:wanglei
相关新闻:
民航华北空管局技保中心动力设备室顺利...
呼和浩特机场“经呼飞”保障首乘老人无...
计划新开3条航线 海航航空旗下乌鲁木齐...
新航季 秦皇岛机场新增广州—合肥—秦皇...
阿克苏机场迎来通程航班备案高峰期
乌海机场开展特殊天气廊桥应急演练
夏秋航季,桂林机场引入新航司
山东临沂机场全面开展“三超”行李进客...
东航打造智慧物流货站软件
加格达奇机场顺利完成2024年度首次定期...
管干院发布“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江西监管局开展“凝心铸魂齐奋进,踔厉...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于艳丽:不忘初心担使...
南昌机场综合管理场站3月8日开始试运行
民航华东局现场督导东航运行监控处置复...
桂林机场即将开通桂林—泗水国际航线
天津航空空地联动护送就医 旅客送来暖心...
乌海机场真情服务获赞誉
民航华东局机关服务中心党委召开党员大...
民航江苏监管局完成邮航南京维修系统年检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