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航智库>智库专家>群言堂
工会在增强组织心理契约上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9-01-10 13:07:00

心理契约是组织和个体双方未公开、未书面化、内隐性的责任与义务的期望,是联系成员与组织的心理纽带。在市场化比较健全的企业中,工会除了做好自身各项工作外,更要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架起党组织与员工的沟通桥梁,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注重维护和保证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实现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工会的奋斗目标,需要工会在增强组织心理契约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心理契约的理论向度分析

一、心理契约的内容意蕴

从组织的责任和个体的责任两个角度考察心理契约的内容,组织对员工的期待有忠诚、爱护资产、体现组织形象、互助、守时、诚实等;员工对组织的期待有工资、安全的工作环境、工作稳定、友善、公平的福利、人性化关怀、工作自主权与灵活性等。当然,随着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和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新技术和较灵活组织的出现,已经明显地改变了以往的雇佣关系,使组织不能履行其在心理契约中承诺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先前的心理契约内容随着组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心理契约的内容是动态发展的。

二、心理契约的作用

1.有助于组织效益的提升

一旦良性的心理契约形成,员工采取对组织的忠诚行为来维持组织与个人的关系,进而对组织效益的保持或提升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良性心理契约能够将个体紧紧吸引在组织内,表现为组织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更深层次则表现为帮助组织识人、用人、育人、留人,甚至可以使组织后续人力资源供给充足,使同行们对组织的评价更好。

2.有助于组织文化氛围的营造

心理契约的形成,有利于帮助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加强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价值感,对组织所倡导的文化感到亲近,并在组织中寻求具有相同感受的志同道合者,成立非正式组织,将心理契约的感知通过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向组织中的各个环节散布,在组织中培养与组织文化价值观协调一致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

工会在增强组织心理契约上的实践

工会是劳动关系构成中代表劳动者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把握员工与组织关系变化的深刻性和现实特征,从而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增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组织心理契约。工会在帮助增强组织心理契约方面可以按照工会角色定位的不同分为核心主导性工作和主体参与性工作,其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核心主导性工作,提升员工在企业内的价值感和促进员工建言是主体参与性工作。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组织良性心理契约

工会可以通过帮助员工形成心理契约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对员工个体来讲,他们期望在组织中实现收入目标,获得个人发展空间,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营造理想的工作氛围。对工会来讲,可以从心理契约的新视野去激励员工,将心理契约关系作为激励员工的有效因素,对员工进行引导,使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新形势下,企业除了通过“硬”的制度管理让员工获得更多的信任感和公平感外,还需要通过“软”的人文管理使员工获得归属感和责任感。只有让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刻的价值认同,才能让其为企业贡献力量,进而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企业文化需要员工与组织共建,从而达到最大公约数,譬如让员工参与企业精神的提炼及企业口号的征集、企业精神的宣讲等,让企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动员工拍摄公司周年纪念宣传片,让员工亲身体会企业的发展成果等。

2.关注员工的真实需求

不同员工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由于每个人在工作中获得满足的因素不同,有的满足感来源于物质报酬的获得,有的来源于在组织中获得尊重,有的来源于工作本身的挑战性或者和谐的工作氛围,这些都是工作的动力。员工的需要各不相同,如果在组织中感受到需要不被重视和满足,那么就会从内心感到不安、紧张与焦虑,必然影响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导致心理契约违背现象出现,使组织的激励效果被削弱,使组织动力不足,发展陷入瓶颈。

工会应当传递“娘家人”的正能量,积极主动地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做工作上的贴心人、生活上的爱心人、事业上的知心人,使员工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即便是文体活动也要与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发展和阶段性工作主题相结合,让工会工作潜移默化地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内在心理回归平衡状态,就能够使组织心理契约朝健康方向发展,有效增强员工行为的内在激励性,逐步增强责任感,在组织中产生更为持久的内在动力和更加契合的、牢固的心理契约。

对心理契约的管理还应重视精神层面的强大作用。当部分员工能力不能满足工作要求时,就会面临工作压力。这时员工便会寄希望于组织,希望得到组织的支持或者希望组织将工作要求适当降低。这种希望也是员工心理契约的一部分,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压力在职场上将更为普遍,工会要通过了解和管理员工的心理契约来有效地释放员工的工作压力。

二、增强员工在企业内的价值感,建立组织良性心理契约

只有增加对员工发展机会的投资,重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才会使他们对组织作出情感承诺,从而形成长期的心理契约。组织内较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即员工在组织内价值感的增强,是现代员工心理契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员工对组织认同感的重要来源。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取决于组织对他们责任能力的评价和员工在组织内自我成长的程度。

工会要想方设法让员工体会到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让员工对工作产生兴趣并积极努力,发挥最大作用。对于组织内积极履行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而言,他们更为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必须重视其成长和职业发展。企业要促进员工的持续成长,使其获得价值感,必须注重对其进行科学的职业培训,提升素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工会必须重视内部员工职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定期、不定期、阶段性的教育培训,对内部员工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等,推进员工素质工程建设,推动建立员工成才激励机制。同时,为了提高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的效率,也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评比活动。

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工会一方面要帮助员工确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人力资源部门协作,引导员工确立与企业发展战略方向一致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和机会;另一方面,要结合组织内不同的员工发展通道,搭建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工会应发挥纽带作用,让企业经营层为员工提供晋升通道,为员工搭建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既拓宽员工的发展空间,也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工会还应当督促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员工在组织内的价值感。如持续培养复合型人才,让员工自愿主动迎接挑战,引导其用合理的方式去实现目标。对于管理骨干更要实行岗位轮换,使其全面了解业务,提高对全局性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扩大知识面。

三、促进员工建言,增强组织形成心理契约

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董、监事制度等企业民主管理机制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及组织保障,员工通过工会建言对于自下而上推动企业民主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当然,借助工会平台让员工进行民主管理建言,需要畅通信息和沟通渠道。组织要建立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如“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工会主席接待日等,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之处和漏洞,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和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组织管理中“互联网+”广泛使用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大量建立,许多以前手工进行的管理工作逐步被计算机取代,组织面对的环境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工会工作要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互动沟通平台,通过增加网上调查、公众评议、意见征集、网上投诉、建言献策、便民公告等功能,有力推进工会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构建员工积极主动地关心和参与公司经营的网络互动模式。

新时代呼唤工会工作与时俱进展现新作为,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更多的人文关怀,积极发挥保驾护航、纽带助手、凝心聚力、服务引导等作用,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共同提供长期职业发展指导、上升通道,从而增强组织心理契约,为企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许一鸣 作者单位:上海龙华国际航空投资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wanglei
相关新闻:
民航华北空管局技保中心动力设备室顺利...
呼和浩特机场“经呼飞”保障首乘老人无...
计划新开3条航线 海航航空旗下乌鲁木齐...
新航季 秦皇岛机场新增广州—合肥—秦皇...
阿克苏机场迎来通程航班备案高峰期
乌海机场开展特殊天气廊桥应急演练
夏秋航季,桂林机场引入新航司
山东临沂机场全面开展“三超”行李进客...
东航打造智慧物流货站软件
加格达奇机场顺利完成2024年度首次定期...
管干院发布“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江西监管局开展“凝心铸魂齐奋进,踔厉...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于艳丽:不忘初心担使...
南昌机场综合管理场站3月8日开始试运行
民航华东局现场督导东航运行监控处置复...
桂林机场即将开通桂林—泗水国际航线
天津航空空地联动护送就医 旅客送来暖心...
乌海机场真情服务获赞誉
民航华东局机关服务中心党委召开党员大...
民航江苏监管局完成邮航南京维修系统年检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