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航智库>智库专家>杨学兵
论我国世界级机场群的总体发展战略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7-05-26 13:41:00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规划具有先导引领作用。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制定总体发展战略,清晰愿景目标、明确核心使命、谋划战略举措。

一、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愿景目标

愿景是指引世界级机场群发展的“航灯”。纵观全球,根据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的学说,堪称世界级机场群的有伦敦机场群、纽约机场群、东京机场群、巴黎机场群和芝加哥机场群。我国民航经过长足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机场群已经具备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基本条件,无论从设施规模、运输量级和运营效率,还是从管理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看,都可以比肩上述世界级机场群。根据中央和民航的部署,我国三大机场群要充分借鉴国外世界级机场群发展经验,打造引领国际一流、彰显中国特色的世界级机场群。因此,我国世界级机场群的愿景应该表述为:打造引领国际一流、彰显中国特色的航空枢纽。

从时间维度看,目标是对愿景的阶段化、具象化。从机场的属性看,《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已经明确界定为公共基础设施。同时,理论和实践都引申看到,机场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已经发展成为航空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多种产业的聚集平台,更是临空经济区的核心运营区,已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航空引擎”。我国三大机场群则是多机场运营、多产业聚集、多临空经济区组合的超级复合体。因此,世界级机场群的战略目标,需要从机场、产业、临空经济等三个层次来设定。因此,我国世界级机场群的发展目标可以表述为:国际一流的机场群管理体系,世界领先的产业管理标杆,全球公认的临空经济典范。

二、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核心使命

世界级机场群的核心使命是指该机场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主要角色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航业是重要的战略产业,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严格行业管理,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升运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必须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这为我国世界级机场群的核心使命指明了方向。

一是更好发挥国家发展的动力源作用。世界级机场群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其航线网络是国民经济融入全球的“空中通道”,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价值。必须发挥协同发展的集群优势,合理定位、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为完善城市群形态、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发挥更大作用,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继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民航业在服务国家战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世界级机场群,既是世界级城市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助力世界级城市群腾飞“有形的翅膀”,要为世界民航发展创造鲜活的发展经验。

三是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民航业是服务产业,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是行业属性决定的。我国世界级机场群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区域统一航空市场,通过科学合理分工、完善航线网络、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空中航线网、地面交通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不断提高航空运输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提升航空运输“真情服务”的品质,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

三、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战略举措

建设世界级机场群,要围绕机场群协同发展的核心要素来展开。世界级机场群协同发展的核心要素包括:以愿景目标为引领的战略规划,以功能定位为标尺的资源配置,以协同运行为保障的“真情服务”,以集中统一为特征的统筹管理。

(一)以愿景目标为引领的战略规划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世界级机场群的发展愿景是“打造引领国际一流、彰显中国特色的航空枢纽”,发展目标是“国际一流的机场群管理体系,世界领先的产业管理标杆,全球公认的临空经济典范”。这就需要在单体机场战略规划的基础上,高站位统筹,高起点谋划,形成世界级机场群的整体战略规划,并制定出近期、中期和远期的重点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分阶段、分步骤扎实推进。

(二)以功能定位为标尺的资源配置

世界级机场群要进一步明确差异化、协同化的机场功能定位,为民航资源优化配置奠定坚实基础。从航线航班资源看,我国世界级机场群的核心机场,应该定位与国际枢纽机场,重点发展国际航线,尤其是往来欧洲和北美的洲际航线;机场群中其他机场,应该按照总体目标和各自定位,兼顾本地市场和特定市场,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航空运输服务。从空域资源看,必须打破军民航各自运行、民航机场相互影响的局面,不断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建设完善统筹规划的“大终端区”。从地面资源看,要加快完善核心机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同时化解其他机场的剩余产能。从综合交通资源看,抓紧完善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机场群之间、机场群与城市群之间的集疏运网络。从政策保障资源看,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与机场群协同发展相适应的民航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政策体系。

(三)以协同运行为保障的真情服务

世界级机场群的协同运行,是一个“空中航线网、地面交通网和移动互联网”纵横交织的极为复杂的综合系统,从来不是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而是机场、空管、航空公司、综合交通和政府部门通力合作,以综合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协同为抓手,以提高机场群整体运行效率和水平为保障,通过简化航空运输服务流程,降低旅客出行成本,共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航空运输“真情服务”。

要积极构建协同运行和“真情服务”平台。一是搭建安全服务协同平台。定期交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运输服务质量提升、协同运行决策机制建设等工作经验,共同提升安全服务水平、航班正常性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二是搭建运营数据共享平台。推进实施数据共享与系统互连,实现航班信息、地面保障及资源信息等数据的共享,全面掌握各机场航班运行状态,支持机场群的协同运行决策。三是搭建综合交通融合发展平台。以信息化技术为突破口,推动空铁联运、空路联运、空海联运,充分发挥区域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郊区铁路、高速公路、邮轮母港和城市地铁等交通设施的作用,不断完善以主要机场为枢纽节点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四是搭建共建互认的口岸通关协作平台。完善口岸服务措施、简化通关手续,优化通关流程,积极争取更加便捷和宽松的口岸通关环境。不断加强通关协作,扎实推进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大通关改革。五是搭建绿色机场节能减排协作平台。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人性化服务意识,共同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共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以集中统一为特征的统筹管理

国外世界级机场群管理经验表明,集中统一管理是符合机场群内在发展规律的。

一是集中统一管理战略规划。围绕“打造引领国际一流、彰显中国特色的航空枢纽”发展愿景,形成世界级机场群战略规划管理体系,保持机场群正确发展方向和战略优势,不断提升机场群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机场群管理体系,全球领先的产业管理标杆,国际公认的临空经济典范。

二是集中统一管理市场营销。通过整合机场营销资源,开展战略性航空市场营销,寻求与协同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合作伙伴,立足京津冀地区统一航空市场,持续优化航线航班结构,促进形成定位清晰、优势互补的航空市场格局。

三是集中统一管理人才资源。通过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实施任职轮岗、挂职交流、交流培训,共同提升各类人才的管理、技术和技能水平,为世界级机场群协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是集中统一管理资金资产。实施统一结算,集中信贷管理、担保管理,发挥资金聚合协同效应。根据战略规划和生产经营需要,安排投资的重点、规模和进度,完善实物资产的统一动态管理。

五是集中统一管理企业文化。通过打造共建共享、凝心聚力的“心灵契约”,引导、约束和规范广大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团结带领广大员工围绕愿景目标,形成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精神合力。

四、结束语

我国民航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是新常态下我国民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落点,是区域经济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作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球航线网络的重要节点,我国世界级机场群要首先清晰愿景目标、明确核心使命、谋划战略举措,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设世界一流的机场群管理体系,全球领先的产业管理标杆,国际公认的临空经济典范,为民航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国民航网智库专家 杨学兵)

责任编辑:李海燕
相关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