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8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着眼国家“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中国高等教育强国梦。“双一流”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建设迅速成为全社会和各高校高度关注的话题,各地也纷纷出台了与国家“双一流”建设对接的方案。可以预见,“双一流”建设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来之后,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何为一流?如何评估?
2016年8月6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市隆重举行。由于近年来巴西政局动荡不安,奥运场馆建设进度一再延期,大家对于里约的开幕式没有太高期待。但看完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后,大家普遍感到“很好,很巴西”,虽然其预算不到伦敦奥运会的十分之一。
高校学科评估与奥运会比赛很相似,都是每四年一次,相当于全国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大比武。在观看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笔者联想到了高校“双一流”建设与评估的问题,油然而生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是大学与学科的特色发展非常重要。里约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很有特色,“很巴西”。比如热情的桑巴舞表演,巴西人心目中的英雄“杜蒙特”驾驶着他发明的“14BIS”飞机飞越多个里约地标性景观(高耸的基督山等),世界名模吉赛尔邦辰走秀等。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极力彰显主办国的特色。笔者认为,特色没有高低之分,特色就是一流,我们很难说北京、伦敦、里约奥运会开幕式水平孰高孰低。
这次奥运会共有来自207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含独具特色的难民代表团)的10500名运动员参赛。代表团规模差异很大,最大的是东道主巴西代表团,共462人,最小的仅1人(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笔者注意到各代表团入场时,服饰和表演很个性化,尽力在全世界面前彰显特色,入场的介绍词也很个性化,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该代表团的水平最高的项目和运动员介绍出来。它让笔者联想到,世界体育强国如同世界一流大学,占据优势的比赛项目往往比较多(比如美国和中国)。但体育弱国或小国只能搞特色体育项目,在某些项目上占据优势,这如同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国家财力和人力跟不上。一个国家如何发展体育项目和一个大学如何搞学科建设是大道相通的。
第二是一流大学和学科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全世界几个著名的大学和学科排名机构的标准本来就不一致,同一个学校在不同排行榜上的位次有时候相差较远。美国USNews甚至对于世界大学与国内大学排名使用不同的标准,前者科研权重很高,后者人才培养权重很高。美国西点军校是大家公认的世界军事名校,号称“美国将军的摇篮”,许多美军名将如格兰特、罗伯特?李、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等均是该校的毕业生。西点军校“职责、荣誉、国家”的校训、《学员荣誉准则》中“学员不得撒谎、欺骗和行窃,也不得容忍他人有上述行为”的条款给笔者留下很深印象。这些都很具有西点特色,但是西点军校的科研水平却并不太高。
第三是高校的学科评估应该分层分类,充分借鉴奥运会比赛的经验。目前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正在进行,与前几轮学科评估方法相比,本轮评估做了不少改进,比如捆绑评估约束更强,弱化资源投入,强化产出等。但笔者认为,目前的学科评估除了评估指标体系不稳定难以发挥“诊断器”作用外,最明显的不足是没有分层分类评价,不利于引导各学科特色发展。
目前学科评估只有很粗的分类评价(9类),比如理工科几乎评估指标体系都一样,也没有分层评估(博士点学科和硕士点学科一起评,而美国是分开评估的)。这相当于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学科。这非常不利于高校(尤其是非211高校)的特色发展。
比如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涵盖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由于我国高铁和地铁过去几年发展很快,大项目和大奖都很多,大交通学科一起评估,铁道类大学肯定占绝对优势。如果“双一流“建设按照这样评估的结果只择优支持,以应用型科研和人才培养为主的民航和海运类院校肯定吃亏。
笔者认为,奥运会的比赛组织对于改进学科评估工作有重要启示,因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体现了分层分类评估原则。奥运会比赛项目分成大项(sport),分项(discipline)和小项(event)。比如,本届奥运会共设28个大项,38个分项,306个小项,每个小项设一块金牌。此外,奥运会项目分男、女、男女混合比赛项目,且夏奥会与残奥会分开举行。奥运会比赛小项越多,则相当于学科评估中分层分类越细,评估对象越是具有可比性,越容易突出特色。
笔者所在的中国民航大学是一所行业特色极其鲜明的交通运输类学校,已有66年的建校历史,校址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首任校长方槐将军由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2011年建校60周年期间,中国民航局提出了把学校建成“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著名的民航类高等学府”的目标,这为我校建设特色一流民航大学指明了方向。
中国民航大学提出了“特色一流大学,特色一流学科,特色一流专业”的“三一流”建设目标,并已经被中国民航局列入“十三五”规划。我们把安全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这两个综合交叉的特色主干学科作为学校特色一流建设学科,把空管、机务、飞行和机场运行管理等特种专业作为特色一流建设专业。中国民航局直属的本科以上普通院校只有两所,中国民航大学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前者是国内唯一民航学科专业最齐全的多科性大学,后者以飞行员培养为主,两者在校生的规模都在世界同类大学中居领先地位。国内航空航天类高校主要以飞行器设计和制造为主,与以航空器运营为主的民航院校关系不大,所以我们“对标发展”的目标学校就是世界著名的三个民航大学:美国的安伯瑞德航空航天大学、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大学和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民用航空技术大学。这三个学校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研究为主。目前中国民航大学与这几个学校在研究生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方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GEA)合建的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与美国安伯瑞德大学合作的“3+1+1”本硕联合培养工作,与美国安伯瑞德大学和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大学三校轮流主办的国际空管和适航学术会议等。
记得去年访问美国安伯瑞德大学时,笔者与该校校长有过一段有趣的对话。我说贵校在世界民航业知名度很高,被时代周刊誉为“空中的哈佛大学”。该校校长说,“不对,哈佛大学是地面上的安伯瑞德大学”。这句话展现了他们特色立校的自信。
笔者认为,奥运会的组织对于高校学科评估工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国家即将实施的高校“双一流”建设要把“择优”和“择需”相结合,把“双一流”建设和特色发展引导相结合,应该引导全国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中争创一流。中国高校进入ESI排名千分之一的学科数73%集中在化学、工学和材料学科,我国学科评估方法也存在没有分层分类评估等局限性(比如前面提到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不能简单使用国际ESI排名或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依据。国家要统筹处理好“强中国特色”和“创世界一流”的关系,各行业高校也要统筹处理好“强行业特色”和“入主流、上水平”的关系,这需要智慧和艺术。(吴仁彪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