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北京、天津遭遇雷雨天气,石家庄机场全力保障首都机场、南苑机场、天津机场备降航班16架次,保障旅客2252人次。一年一度的雷雨季“大考”已经到来,民航协同联动,提前部署,做好备降航班保障工作,将为保障雷雨季民航出行打下坚实基础。
每年的雷雨季都是对民航日常运行保障能力和快速处置能力的一次考验。强对流等恶劣天气频繁出现,影响航班正常运行;恰逢民航运输生产旺季,航班量、客运量快速增长,又进一步加大了民航安全运行保障的压力。做好雷雨季的航班运行保障,是全行业严阵以待的重点工作。民航局在日前召开的雷雨保障工作研讨会上,对今年的雷雨季保障工作作出了全方位部署,要求民航各单位认真研判,充分做好雷雨保障各项准备。
航班备降保障是雷雨季民航运行保障的重点,也是难点。雷雨季是航班备降频发的时段。备降航班保障工作、航班备降安全、备降后服务都直接决定着雷雨季航班运行的安全和品质。正所谓“毋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为做好备降航班保障工作,民航各环节都应做好各项准备,提前分析形势。机场应加强研判,预估备降停机位等资源需求,提高航班运行管控能力,尽全力保障备降航班。航空公司应提前掌握天气情况、流量信息,提高决策效率。空管部门提供准确和及时的预报服务,为运行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充足的备降资源是解决雷雨季航班备降保障难题的关键。这既包括停机位、地面车辆等物力资源,也包括服务能力等人力资源。要让资源保障满足备降需要,一方面要扩容。除了大型机场增加保障资源外,中小机场也应进一步增加备降资源,承担好备降机场的安全责任。另一方面要提效,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程序环节问题出现的资源浪费。为此,应建立有效的协同联动机制,搭建机场、航空公司、空管三方信息交互平台,分享地面资源情况、流量管理措施、航班实时动态、对旅客的安排等,及时协调备降资源,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特别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航班集中的大型机场群,应发挥机场常态化的协同联动优势,实现各类运行信息的共享。
服务好旅客是雷雨季航班备降工作的落脚点。航空公司和机场应更多地从旅客角度出发,真情服务旅客,做好备降后的解释和服务工作,及时提供备降信息和后续航班情况,为旅客提供餐食住宿等应有的补充服务。特别是航空公司和备降机场要做好服务衔接工作,避免旅客因得不到及时服务而感到焦虑。
各单位共同做好备降航班保障工作,提供有温度的真情服务,实现从空中到地面的有效衔接,才能够获得旅客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评论员王诗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