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航智库>智库专家>孙伟
对智慧机场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7-03-13 16:48:00

机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或者说机场本身是一个微型城市,相对智慧城市的应用来说,智慧交通是重要的内容,机场也属于智慧交通的范畴。国家有了智慧城市战略,“智慧机场”相应就成为民航文章中的热词。那么对于智慧机场的定义是什么?有非常多的文章在描述,但基本上是出于各自立场从不同侧重点来描述,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

在最近新一轮的机场建设中,民航各建设单位也都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智慧机场。虽然大部分投入都能在机场运行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但是对完善智慧机场的认识,如何建立通向智慧机场的路径并不明确。

如果换个视角,用民航的特有角度“鸟瞰”去看国内目前智慧机场建设的整体状况,我们会发现中国民航在智慧机场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就是行业体制机制相对保守,缺乏研究和创新。

可能因为民航是个以安全为首要依托的行业,所以造成民航行业具有一定的保守的性格。这些年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我们使用了最多的钢材与混凝土,建成了世界最高最大的空间,但是我们为国际民航所提供的具有创新和研究性的内容与建设规模并没有成正比。翻开IATA或ICAO所出版的关于机场建设的的条文规范,由我们主笔的少之又少。

与国内,铁路、市政、道路桥梁、民用建筑等行业相比较,在设计建造的新技术应用和创新,特别是BIM、GIS的应用方面,民航远远落后。目前国内机场对BIM技术的应用主要也是依托其他行业的力量,民航自身并无相关方面的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思路。

“具有引领国际民航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是两会期间,民航局局长冯正霖答记者问中再次强调了关于民航强国的特征。即指出民航发展的方向也说出了民航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二是机场各自试点,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引导。同时易重复投入造成浪费。

目前国内各机场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竞争和自我宣传的过程。为了项目能够彰显个性和创新,各相关单位纷纷出国考察、请专家咨询、开研讨会、搞头脑风暴,都在绞尽脑汁构想更好更新的理念,这当中智慧机场的概念肯定不会缺席。有竞争有热情的工作对智慧机场的实践肯定是有益的,但是这种各自为战的方式本身就不符合智慧化、信息化的原则,无法造就中国民航内部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当然,不同的机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都重复做一件事,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机场信息安全缺乏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但是,对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来说,其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和重点却是有区别的。智慧机场的建设,信息技术是核心之一,对于民航这样以安全为依托的行业,机场的信息安全更为重要。由于打造智慧机场需要多部门多方面的参与,需要沟通使用建立信息和数据。如果没有统一和提前策划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容易造成信息责任主体不明确,机场信息安全缺乏保障。简单说,跟智慧机场相关的有设计、施工、建设、运营、服务、行业管理等部门,每个部门与信息的关系要提前管理提前规划。

说完问题,又容易进入“面对问题,是否要创新?是否还要打造智慧机场?”的老问题。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今日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提到首要位置,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城市发展实际,顺应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和大数据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而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从党和国家的战略可以看出,机场作为城市的窗口,通过创新打造智慧机场是必须的。个人认为要解决智慧机场面临的问题,主要靠以下四个方面:对标先进,确定目标,建立标准,完善机制。

简单的说:

第一、对标先进是保证持续创新的重要手段,首先要明确谁先进?先进在哪里?如何对标,这包括行业内对标、与国内其他行业对标及国际对标。

第二、确定目标,首先要确定需求,就是打造智慧机场要实现什么意图?其次要根据具体条件技术手段确定阶段性目标,因为技术是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同时民航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行业,需求也会随着时间变化,而且智慧机场的概念外延非常广。

第三、建立标准的意义主要在于可以资源共享促进中国机场建设运营等方面整体技术进步;同时建立标准的目的也在于加强管理、防范安全、投资等风险。

第四、完善机制就是要明确打造智慧机场各阶段的主体责任人是谁?谁来制定目标和标准?谁监督和验收?

目前中国机场建设处于一个高峰期,这是能够推陈出新的有利时期。为尽快实现民航强国战略打造智慧机场,机场之间应当打破壁垒,相互沟通学习,建立联动机制,避免重复研究和投资。最重要的是行业管理部门应当赶紧依据自身职责,明确管理责任、统一认识,协调管理,使中国民航在打造智慧机场方面领跑世界。(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规划设计总院总建筑师 孙伟) 

责任编辑:邢路
相关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