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在经济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的形势下,亟需一批专业化程度高、决策服务能力强、战略谋划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高质量智库。这既是中国国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科学民主决策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软实力、适应中国不断提高的世界地位的战略需求。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中习近平强调,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些说明党和国家对智库建设的重视,意味着我国迎来智库建设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我国民航十余年来保持全球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持续第二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发展的安全、效率、效益问题更需要多维度、多学科、持续的科学决策支持。
响应国家号召,抢抓发展机遇,2017年2月民航局批复在中国民航大学成立“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智库),2017年2月民航局批复民航华北局和中国民航大学共建“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究中心”(智库)。同时,中国民航大学 “临空经济研究中心”已于2016年6月已入选天津市首批高校智库。这些智库对民航可持续健康发展、民航融入地方经济和民航服务国家战略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
临空经济研究中心承接完成了我国近30个城市近100项临空经济规划,包括北京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天津临空经济发展规划等临空经济规划及相关项目,领跑中国临空经济发展。2015年参与了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联合颁布的《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临空经济发展进行前瞻性指导。推进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关于加快建设天津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的建议》获孙文魁副市长批示,并转化为落实方案,直接支撑区域发展。
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在国内最早开展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究,进行机场、航空公司、空管等主体的协同发展研究。2013年民航大学和华北管理局向民航局提交《京津冀民航运输协同发展研究报告》,为民航局出台《民航局关于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意见》提供决策支持。2013年后陆续开展《京津冀主要机场航线网络运营状况分析》、《京津冀地区空域资源相关问题研究》、《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双枢纽运营模式研究》等研究工作,为行业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更好的对接提供重要支撑。今后以解决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为导向,系统地开展开展前瞻性研究活动,包括世界机场群发展、机场与城市、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区域综合交通协同等。多维度支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智库)主要围绕民航业节能减排政策制定、节能技术研发等开展研究。近年承担民航节能减排领域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研究成果服务于政府决策、行业企业咨询,并形成一系列谈判案文,直接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航空谈判,参加了有关国家联合组织的反对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政府间会议,进行大量的面对面的航空节能减排谈判会议,为制定公平合理的国际航空运输全球减排市场化措施贡献了力量。同时参与制订了发展中国家排放责任分配方案、进行了民航节能减排规划、民航节能减排的投资成效评估、航空公司及机场节能减排战略规划等研究,为国家的节能减排体系、为民航的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智库是思想工程”。建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增强一流智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牢牢把握政治性,始终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根本导向;牢牢把握前瞻性,始终为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前行航程登高望远、指引方向。中国民航大学智库将努力成为领导决策的参谋者、改革效果的评估者、前瞻发展的引领者。通过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不仅做好地方政府和行业政府的决策参谋,而且能够在改革前对决策方案建言献策,在改革后更要对政策效果进行科学、中立的评估,为决策层反馈,及时掌握效果,进行持续改进,并力争为民航业深度融入地方经济进行前瞻引领。(中国民航网智库专家 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