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坐飞机出行时,旅客往往西装革履、光鲜亮丽,在舒适环境中不争不抢、步调从容,在地面上就已经感觉到云端之上的高端范儿和商务感。但是,一旦遇到摆渡车,很容易就瞬间“回到现实”。且不说地面摆渡时间过长,单是拎着行李箱气喘吁吁地上下客舱梯,就和商务人士的期望值不符。因此,很多旅客尤其是常旅客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不期航站楼有多大,只愿近机位会更多。
当前,越来越多的机场新建或者改扩建航站楼,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新机场开建。这对于满足旺盛的航空出行需求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个别机场过于重视外观、轻视实际使用效果的情况。例如,航站楼够大,但近机位过少,或者航站楼造型很炫,但跑滑结构不合理等。这种不切实从旅客需求出发、单纯追求视觉“高大上”、忽视实际使用效果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航站楼建成后的运行效率,必须予以摒弃。
近机位少、靠廊桥率低,会让航空便捷性打折扣。作为最高效快捷的交通方式,航空出行的便捷性深受旅客重视。但是,在部分机场尤其是大型机场,一旦飞机停在远机位,就可能出现“天上一小时,地上一小时”的情况。也就是航班空中飞行时间只有一小时,但落地后,场内滑行、摆渡车到航站楼,就要再有一小时。而如果停靠在近机位,那么可能只需要10分钟。所以,在新建和改扩建航站楼时,要充分考虑便捷性和效率因素,让航空出行的便捷性得到更好体现。
过多的远机位安排会让旅客出行的舒适性降低。出行时远机位的流程基本为:在登机口上摆渡车,抵达飞机附近,下摆渡车,登上有数十个台阶的登机桥,然后进入客舱。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至少有3个环节很难做到无障碍。此时,旅客就会感觉很不方便。例如,某次出行时,笔者看着一位老奶奶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儿童出行,拉着万向轮行李箱,行李箱上放着一个手机包,非常时尚。但是那次遇到远机位,在上下摆渡车时,笔者帮助她把行李箱提到车上。但在上登机桥时自顾不暇,无法帮忙。好在服务人员给力,安排老奶奶先登机,等所有旅客结束登机后,帮她把行李箱送到了客舱门处。如果当时是近机位,想必老奶奶会更从容。
随着民航大众化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旅客出行,对全流程的便利性尤其看重。他们选择民航出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舒适便利,对近机位的需求远胜于航站楼的设计感和美观。因此,机场管理者要充分考虑旅客的实际需求,更加重视航站楼的实用性。
民航高效率运行需要一座座机场来保障,民航高品质服务需要一座座机场来体现。停机位看似事情不大,但影响不小,每一次出行都关系着旅客对民航的感知。摒弃表面繁华,关注内在需求,让航站楼更亲和更方便,让近机位更多,出行更便捷舒适,此为服务旅客真谛。(《中国民航报》评论员 李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