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得到一定发展。近年来,中外合作大学逐渐在我们筹建和发展,中法航空大学就是其中一所筹建中的大学,本文通过分析中法航空大学成立的背景和现状,对其进行SWOT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发现中法航空大学带来的冲击,最后提出我们应对民航教育国际化方面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民航教育国际化
一、中法航空大学的成立与发展
(一)成立的背景
1.政治背景
在2015年国家颁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即“一带一路”)中,提到开展合作办学这一重要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交流的促进,我国高校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和合作办学,不仅在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中发挥作用,也将促进我国人才供给侧的改革。
同时,为了深入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方针政策、民航“一二三三四”总体发展思路[1]等,成立中法航空大学也是一个有利且关键的举措,此前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大篇幅地强调了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这也为中法航空大学的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2.经济背景
2017年5月24日,国家正式批准了杭州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要建设成国际性的国家大都市,仅仅靠政策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出一大批专业的航空人才,这就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和帮助。航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的,因此建立中法航空大学是一个契机,它的目标不仅定位于培养出航空专业人才,还在于一定程度上促进杭州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以国际先进的教育与文化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3.文化背景
掌握人才就是掌握发展的先机,人才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着不均衡现象,而且重要城市的高校争夺战非常激烈。杭州市虽然拥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但是与北京市(艾瑞森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北京市获得2016中国最佳大学城市第一名)相比,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差距。
从数量上看,截至2016年12月31日,杭州市的普通高等学校仅有39所,在校生为60.94万人,与北京市相差接近一半。
表1-1 杭州市与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对比
表1-2 杭州市与北京市高等教育人才数量对比
从质量上看,“双一流”大学北京有33所,浙江省仅有3所;“985”名单中北京市占10所,浙江省1所;“211”名单中北京市占26所,浙江省1所,可见浙江省的高校质量仍需提升,需要建立高水平的高校,并且完善学科专业的多元性。
表1-3 浙江省高等院校情况
总之,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分析,中法航空大学的成立不仅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政治策略和指导思想,而且是在杭州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大环境下成立的,对促进示范区发展,为示范区提供航空专业人才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可见,中法航空大学的建立抓住了历史性机遇,浙江省在引进先进教育资源、丰富浙江高校专业结构(尚无航空类院校)上顺势而上。
(二)成立的情况与发展
2017年8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政府、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共同签订了合作办学意向协议,意在杭州市萧山区筹建一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四年制本科大学——中法航空大学(暂定名)。
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是欧洲排名第一的航空精英大学,其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世界领先,这能帮助中法航空大学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专业人才。根据计划,中法航空大学拟开设航空运输、空中交通管理、飞行技术、乘务等专业。
二、中法航空大学SWOT模型建立及分析
(一)SWOT分析模型建立
SWOT即分析组织内在优势及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从而确定组织可行的业务,对中法航空大学进行分析,也就是分析中法航空大学的内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分别有哪些,从而对应地形成针对性较强的行动策略。
表2-1 SWOT分析模型
(二)中法航空大学SWOT分析
1.优势(S)分析
(1)多方面支持与配合
中法航空大学的建立主要依托航空公司、当地院校、当地政府的支持,其中航空公司为长龙航空,当地院校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当地政府即萧山区政府,这三方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中法航空大学。
四方并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共同出力并有明确分工:
表2-2 中法航空大学建立的多方面支持与分工
(2)弥补国内相关专业层次合作空白
中法航空大学的筹建方之一法国国立民航大学,隶属于法国运输部,是欧洲排行第一的航空精英大学,在中法航空大学建成之后将为其提供航空专业类高层次领域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双方的合作将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体系进入中法航空大学,打破现有民航局局办教育的垄断,更重要的是将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产出”国际高度的航空航天专业学生,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相关专业本科层次未曾有过的合作空白等。
2.劣势(W)分析
由于中法航空大学是由中方政府、企业和学院与外方高校共同合作筹建的,并且将引入法国国立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等,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这就需要中法双方高校进行教学方式和理念等的磨合。
3.威胁(T)分析
目前我国直属于民航局的民航院校有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其中中国民航大学当属民航类院校中最好的一所,并且此前也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进行过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中法航空大学的建立将直接面临国有民航院校的压力,首先因为中法航空大学是新建立的,在民航类院校中还不具有充分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其次,我国的国有民航院校直属于民航局,有较大的话语权和政策支持,并且在行业内也具有相当的实力和影响力。
4.机会(O)分析
(1)顺应发展要求
中法航空大学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的,不仅顺应了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方针政策、民航“一二三三四”总体发展思路和“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和理念,并且顺应了国家及地区对通航及空港经济的要求,能在杭州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带动航空教育科学布局
中法航空大学的建立能够带动整个地区航空教育的科学布局,成为萧山区甚至杭州市、浙江省第一所民航类的专业高校,这将有利于促进航空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为杭州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提供相关航空类专业的人才,为国家民航事业输送人才。
三、中法航空大学带来的冲击
1.打破原有垄断,对现有办学体制的挑战
目前我国民航院校主要有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均属于我国民航局的直属院校,并且属于公立大学。
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教育体制改革提到要加强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可见我国是鼓励和支持多样的办学方式,并且决心要对现有办学体系进行改革的。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包含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中法民航大学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四年制本科大学,即中外合作设立机构的合作办学形式,这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原有民航类院校皆为公立大学的垄断,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也对现有的公办教育为主的办学体制形成了挑战。
而国内只有公办的中国民航大学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于2007年合作创建了“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学院借鉴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由中国民航大学、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教师和航空企业著名专家组成师资团队,集中中法双方优质教育资源,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深厚数理基础、宽广专业领域知识、卓越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复合型航空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2.瓜分办学市场,对现有办学格局的冲击
目前我国现有普通高校有1237所,独立学院有266所,其中中外合办大学有9所,可见在现有办学格局中,公立大学占据着“大半壁江山”,但同时独立学院尤其是中外合办大学的建立开始走上正轨,数量上正在瓜分现有的办学市场,随着中法航空大学的建立,中外合办大学将又添一所,对现有的办学格局形成一定的冲击。特别是民航类院校,只在某些院校个别专业有国际办学先例,迄今为止尚未有一所全方位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法航空大学建立后,对华东区域已有的公办民航院校或公办院校内已有的民航类专业将造成冲击。
表3-1 我国现有民办大学情况
3.创新教学理念,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冲击
中法航空大学将在法国国立航空大学的帮助下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包括国际化大学的管理制度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派遣及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监控体系等等,属于创新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现在以教为辅、考试为主等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并产生一定的冲击,倒逼我国民航类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4.盘活存量资源,对现有资源配置的冲击
从前文可知杭州市高等院校共有39所,“名校”仅有1所即杭州大学,比较优势的生源或对航空类民航类学院有兴趣的学生只能“走出去”求学,可见杭州市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资源配置较少;并且杭州市内暂时没有民航类甚至航空类的高等院校,反映其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多元化和层次化。而华东区域仅有的民航类院校——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是高职专科层次,现有专业与中法航空大学拟开办的重叠,中法航空大学本科层次的建立将盘活萧山区乃至杭州市的高等教育的相对过剩资源,对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形成一定的冲击,在促进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的同时,会对专科层次公办院校形成竞争态势,或者成为一种学历上的接续补充。
而国内的民航类专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部分只集中在地处华北的中国民航大学,其它公办或民办民航类高校在国际化教育道路上还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四、政府层面应如何积极应对
1.顺应变化,自我反思
如何应对体制外民航教育的挑战,顺应时代的变化,认识到当今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及时摈弃民航教育“非我独大”的优越思想,不惧“狼来了”,自我反思,选择性地接纳民航教育的民办模式,积极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挑战,必须要面对并采取合适方式应付。
2.积极合作,开放“绿灯”
我们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及时放开政策绿灯,如出台有关鼓励中外办学的规定和政策法规,鼓励民办学校大力开拓民航类中外合作办学市场,鼓励我国民航类办学模式的层次化和多样化。从中国目前新时代的改革大潮和长远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本土也应该生长出优质、顶尖的民航类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3.吸引资源,拓宽渠道
我国的民航类专业与国际专业认证体系接轨是实现国际合作办学的有效路径,可以助推中国的教育向世界迈进。我们应积极吸引国际优质办学资源,如拓宽现有合作渠道,与民航类国际高水平的高校、企事业单位合作;或扩充合作专业,目前民航类中外合作大学大多以少量热门专业为合作方向,未来可扩充合作的专业,并促进更多层次的发展。
4.加大监控,把控质量
对我国行业准入要求严格的专业加大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力度,同时协同属地政府提升对现有民航院校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如进行年度检查、定期评估、教学诊改,并及时公布评估报告等等。
5.超前规范,统筹格局
我们应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民航组织“不让一个国家掉队”的倡议,超前规范,统筹民航中外合作办学格局,“走出去与请进来”协同发展。对外,按照自己的优势以及在国际民航组织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中非民航学院,培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专业人才;对内,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在鼓励和促进民航中外办学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规划和措施, 拓展办学空间,走出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合作办学之路。(中国民航网智库专家 兰玲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