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山东日照机场的通用航空飞行时间达到了2913小时53分钟,再创历史新高。自投用以来,山东日照机场始终坚持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两翼齐飞”,组建了专门的通航产业部,打造了一站式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平台。激活通航引擎后,日照机场拥有了更多发展动力。
日照机场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小机场的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中小机场是机场网络和航线网络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推动大众化航空市场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目前来看,我国中小机场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深入挖掘现有中小机场潜能,应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显然,适当发展通用航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让有条件的中小机场承担通用航空业务,既能增加我国通用航空的覆盖面,也进一步增加了中小机场的业务量,同时公共基础设施和航空资源也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在运行规模上,中小机场可以选择与周边小型通航机场、通航起降点抱团发展,实现通航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航网络的融合发展。以中小机场本身为核心,实现资源共享,构建网络和结构体系,建立覆盖面更广的通航运行网络。对于本地区的其他小型通航机场、通航起降点来说,中小机场的管理运营和协助也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市场和资源。对于在当地运营的通航企业来说,飞行限制少了,选择余地大了,成本降低了,通航飞行也变得更加方便。通航企业在开展培训时,不仅可以训练本场起降科目,也便于安排转场训练。
在产业模式上,中小机场还要注意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积极“筑巢引凤”,在专业服务保障方面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保障有极大不同,包括机务维修、空中交通管制等,对于中小机场来说是一门新课题。锤炼专业的保障技能,才能走出发展通航的特色道路。以日照机场成立专门的通航产业部为例,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其为通航企业提供专业保障的决心,也完善了服务保障流程。
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通航产业方面的广泛拓展。中小机场可以利用自身在机坪、时刻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承接飞机维修、改装,新能源飞机研究等项目。宜昌三峡机场就在2016年启动了三峡航空学院的筹建工作,大力开展培训产业,还积极拓展维修等业务,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通航产业基地。同时,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也是中小机场发展通航产业的有效路径。
目前,多家中小机场正在由单一的机场运营向复合模式转型。因地制宜去探索,脚踏实地去实施,就会真正点燃通航发展新引擎。(《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评论员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