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一架无人机扰乱了德国法兰克福机场的平静,导致这座繁忙机场的空中交通中断了30分钟。在过去的一年中,德国飞行员报告看到无人机的事件数量几乎增长了一倍,达到了158起。
与此同时,在航拍、农业、救援、监测等领域,无人机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近两年更是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众多飞行、摄影爱好者的新装备。一方面是无人机“黑飞”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无人机的巨大需求。面对这一看似矛盾的情况,笔者认为,做好无人机监控,支持无人机有序发展,宜疏不宜堵。
为无人机“飞手”提供更清晰的边界意识,让想玩的“飞手”有序飞行。在边界清晰、指示明确的道路上,车辆往往行驶得更加安全有序。因此,相关政策应通过最广泛的渠道及时告知无人机制造商、销售商和购买者,什么类型的无人机,能够在什么区域飞行,高度是多少等。无人机厂商和拥有者应该将无人机合法飞行区域与APP内的地图相融合,主动了解,防止“越线”。
为无人机“飞手”创造更实惠的环境,让工作的“无人机”主动遵守秩序,实现更好发展。就像出租车司机因为利益考量,会严格主动遵守道路交通规则一样,照章驾驶是无人机“飞手”端稳“饭碗”、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主动选择。以喷洒农药的无人机公司为例,由于农业市场旺盛的需求,近几年,“干农活”的无人机企业创造了很多的收益,为从业者带来了稳定的就业和收入。因此,作为从业者,伴随着行业的日益规范壮大,企业发展的欣欣向荣,自然就更加严格照章驾驶。
为无人机产业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鼓励无人机领域的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的无人机技术和未来广阔的市场让无人机厂商及研发人员清楚地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引导无人机研发生产商、相关院校和个人投入资源及精力在无人机产业进行创新创造,特别是在核心专利方面。市场机遇难得,相关企业也应加强专利申请、布局和应用,积极寻求在国外进行专利申请、布局以拓展自己的市场,将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无人机企业与相关院校还应积极组织研讨交流会、嘉年华等活动,让无人机不同领域充分交流、融合,互通有无,让社会公众了解无人机产业,为无人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评论员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