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班上开展善心筹款活动,在万米高空播撒爱的种子。如今,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进入了公益领域,并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他们的积极行动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更为社会增添了温暖,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了希望。
长期以来,履行社会责任,是航空公司的必修课。坚守必要的社会责任,让航空公司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守住底线、守正航线。优秀的航企,一定是勇于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来实现自身、行业和社会的多赢。
从外来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航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品牌的曝光率和市场占有率,具有巨大的广告效应。消费者无疑会对一家“有爱心”的企业产生更多的好感,这种好感将直接影响消费的选择。
相信不少人至今依然记得,2015年4月27日深夜,无数网友关注东航赴尼泊尔地震灾区航班的那一幕。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民航企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践行航空报国理念,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公众的尊重和广泛的赞誉。
对内而言,勇担社会责任的航企,有利于建设自身良性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在选择公益领域的时候,大多数企业会有意识地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价值观及关注点的长期项目,既可以让企业引起社会关注,又能够激发员工的兴趣。将这样的项目坚持下去,不但能提高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还能造就属于企业自身的公益品牌。同时,在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将得到大幅提高。对于一家企业来讲,这些都是巨大的财富。
民航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利用空中、地面等丰富的资源让旅客了解他们的公益品牌,并参与其中。海航的“零聚爱心”公益活动于2013年启动,在海航北京—海口、北京—广州等精品航线及机场自有贵宾室中展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南航在2005年成立“十分”关爱基金会,扶贫济困。国航作为“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的创始发起人之一,为这一领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当然,在热心公益的同时,航空公司应在有限的资源和投入之间进行平衡,分清主次,用最有效的方式来部署资源和投入,以便为企业、社会带来最大的效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投身公益,不止是成功者回馈社会的方式,更是普通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参与公益活动,在回馈社会的同时,也是参与者自己收获快乐、收获幸福的一个过程。一句简单的“谢谢”、一个暖心的微笑,都能够让公益参与者体会到一份无法替代的珍贵。
身处互联网时代,如果各家航空公司能够抓住机遇,尝试将企业社会责任与自身业务相结合,让企业自身乃至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都能够受益,那么最终航空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将能够在最广泛的领域实现多赢。(《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