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公路上行车,系好安全带,事故对人员的伤害会减少80%。遵守这样的规定本应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总有人认为,这些规定是对自己的束缚,并出于各种目的不严格遵守。这就像飞行员和规章的关系,飞行员应该严格遵守规章,但总有人违反规章。规章是飞行真正的“安全带”,如何让广大飞行员养成“一上机就系好安全带”的习惯呢?
飞行规章神圣不可违反
航空运输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按章做事、协同办事,才能保证整个运行体系安全、可靠和高效。飞行员的行为要符合运行规范要求,飞行操纵执行标准操作程序(SOP),实施飞行生产遵守飞行手册要求。作为规章手册的遵守者和执行者,飞行员应该将规章手册的标准、程序、规则融入自己的飞行中和血液里。
无条件地遵守规章,是飞行员在长期的飞行活动和航空运输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对规章的综合认识。在实际飞行中,飞行员必须将其思维和行为限定在航空安全规章所划定的范围内,绝对不能容忍任何违反规章的行为。实际上,安全飞行就是在飞行规章所构建的通道中飞行,越靠近通道的中心越安全,越靠近边界就越危险。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飞行员来说,规矩就是规章制度,是民航企业规范飞行员的神圣不可违反的“法律”。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可以时刻规范、约束、提醒飞行员的行为,必须在飞行队伍中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任何无视或违反规章的行为,都要根据性质和情节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针对飞行员的每一项规章制度都是建立在一视同仁基础上的,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名飞行员都应严格遵守和执行规章,这是飞行员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表现。
世界上最安全的公司并不是航空企业,而是杜邦公司——一家以炸药起家的化学公司。这家公司在10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安全问题,制定与安全有关的规章。在杜邦公司,有一些匪夷所思的规定:在职员工在单位上下楼梯时要手扶扶手;如果由杜邦公司员工驾驶车辆,他们会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排乘客是否系好安全带,要确认其系好安全带后再发动汽车;员工聚餐都会有指定的餐厅,当就餐时都选择在饭店一楼靠门口的位置;在传递笔或剪刀时,尖头永远是朝内的。在杜邦公司,一名再有能力但不能很好遵守安全规定的员工,唯一的选择只有离开,因为它有一句名言——安全方面的事情是不能讨价还价的。
这是一家公司对安全规定的尊重,也是我们这些坚持“安全是企业最重要核心价值”的航空企业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让遵守规章成为习惯
从世界民航行业安全管理发展的趋势来看,飞行员队伍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从简单的人管飞行员过渡到建立飞行安全管理体系,通过飞行员自我承诺、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控制来实现。这就是飞行员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规律的飞行安全文化。
安全是航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航空公司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如何让飞行员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这就需要航空企业进行飞行安全文化建设,即以各类完善的管理规章规范飞行员行为,让他们养成保证安全的职业习惯,在飞行队伍中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并逐步转变飞行员对安全的认识,使其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从安全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从而实现航空公司的安全健康发展。
每名飞行员都知道要遵守规章,但为什么还有违反规章造成的差错和事故隐患呢?不少事故调查发现,许多机组因训练不足,平时没有养成一丝不苟遵守规章、执行飞行程序的“习惯”。我们常讲的安全关口前移,就是要将对飞行员一些细节的研究和SOP的执行真正落实到训练中,从一开始就让他们养成遵守规章、执行程序的习惯。
一名飞行员从刚接触飞行到进入航空公司,再到当机长或带飞副驾驶,任何时候都要养成无条件遵守规章和执行程序的习惯。每名飞行员都要以遵守规章为荣,以违反规章为耻。这其实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飞行员圈子里的安全文化。
此外,还有飞行员面对自身飞行生涯形成的飞行文化。飞行员要保证飞行安全,遵章守纪、严谨的作风、过硬的飞行技术、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学习管理能力等因素缺一不可。如何让每名飞行员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做到这些呢?唯有飞行员自己将遵章守纪视为一种习惯,对飞行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将学习锻炼和提高能力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将养成良好的飞行习惯当成一种要求。
杜邦公司安全文化的实质是由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其基础是各级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并以自身行动向全体员工展示管理者对安全的重视。杜邦公司总裁在得知巴西的一名员工在工作中因一起事故去世的消息后,立即从外地回到总部调查事件真相,并在第一时间向全球5万多名员工发送电子邮件进行通报。这充分显现了杜邦公司管理层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对安全文化的认知。
清华大学教授周士渊曾讲过,与其说性格决定命运,还不如说习惯决定命运。飞行也是如此,良好的飞行习惯仿佛一根缆绳,从第一天飞行开始,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的,它过不了多久就变得牢不可破。当飞行员将遵守规章当做像“出门要穿鞋、吃饭要张口”这样的习惯时,就是我们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安全隐患,保持长效安全的一天。
飞行规章重在执行
“天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遵守飞行规章,是飞行员保证飞行安全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对飞行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在飞行的任何阶段,飞行员均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包括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标准喊话和对指令的标准回答等,飞行安全是可以保障的。
飞行员必须树立牢固的章法意识。飞行规章写在各种手册里,飞行员遵守规章就应该成为一名手册飞行员,在任何情况下作出的任何决断都要有理有据。《运行手册》是航空公司和飞行员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政策、规定、标准和程序,《机组操作手册》《快速检查单》《飞行机组训练手册》《标准操作程序》等是飞行员执行航班任务的依据。
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安全管理部门为了“严格”管理,对规章层层加码,制定得太多、太细,难以执行。为了保证飞行安全,航空公司制定标准高于局方的规章,飞行部制定标准高于公司的规章,到了分部中队就制定更严苛的标准。这些难以执行的规章,对保障飞行安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国各航空企业都已经制定了安全管理规章,有的是针对飞行员发生问题以后的处罚性规章。部分规章的制定只是为了在出差错时明确责任,对飞行员能否顺利执行规章并没有考虑太多。这种以罚代管的管理模式虽然会对飞行员的安全行为起到很大的警示作用,但会让飞行员对遵守规章产生逆反心理,将飞行员和规章处于对立面。在处罚飞行员后,系统环境并没有改善,飞行员的神经反而绷得更紧,为了规避处罚对规章进行选择性遵守,这样我们就失去了铸造飞行安全文化的基石。
更为可怕的是,飞行员会厌恶那些可能导致自己被严格处罚的规章,最后全体飞行员藐视规章,产生以违章为能、为荣的心理。
规章并不都是冷冰冰的,它应该有温度。我们一再要求飞行员在飞行前带齐飞行用具,包括手电筒。现在的规章只是对没有携带手电筒的飞行员进行处罚。我们为什么不制定规章,为这些没带手电筒的飞行员配备备用手电筒呢?
总之,只有当我们认识到对每一起飞行员违章都要从源头、从运行系统查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处罚时,我们才真正理解了规章重在执行的意义。(姚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