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航智库>智库专家>王双武
中澳市场:“掘金”热潮下的盛宴?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7-08-01 14:36:00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市场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中国居民出境游人数从2006年的3400万增加到了2016年的1.22亿,年平均增长幅度为12.55%。2016年,中国入境澳大利亚的游客人数比2015年增长了17%,首次达到119万人次;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的消费总额达到了92亿澳元,比2015年增长了11%。

在中澳旅游市场上,航空公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一年来,东航陆续开通了上海—布里斯班、杭州—悉尼和昆明—悉尼航线,海航开通了西安—墨尔本航线,首都航空开通了沈阳—青岛—墨尔本航线,南航开通了深圳—墨尔本航线。预计到2017年底,还将有航空公司开辟更多的新航线。中澳旅游市场迎来了一股“掘金”的热潮。

旅游市场升温

2016年,中国继续保持澳大利亚第二大入境游市场来源国的地位,仅次于新西兰。在这119万入境澳大利亚的中国游客中,按照出行性质划分,休闲度假占55%,探亲访友占17%,商务活动占7%,留学教育占13%。

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的年度消费总额逐年增长,从2005年的15亿澳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77亿澳元,2016年则创下了92亿澳元的新纪录。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成为澳大利亚吸引中国游客的黄金时期。在2017年春节期间,有19.5万中国游客到澳大利亚旅游,消费总额达6.7亿澳元,约占中国游客全年在澳总消费的7.3%。无疑,中国游客春节赴澳大利亚旅游成为撬动澳大利亚旅游经济发展的一座“金矿”。

今年1月~5月,中国入境澳大利亚的游客人数为59.87万人次,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7.2%;而新西兰入境澳大利亚的游客人数为49.97万人次,比2016年同期仅增长了1.7%。按照这种发展趋势,到2017年底,中国很可能取代新西兰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入境旅游市场来源国。

近年来,澳大利亚旅游局一直致力于与中国三大航企合作,并分别与南航、国航和东航签署了战略营销合作协议,在北上广等多个城市开展了澳大利亚旅游推广活动。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澳大利亚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中国入境澳大利亚的游客人数自2010年起就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

为进一步深化两国的双边关系和促进两国的旅游发展,中澳两国政府将2017年正式确定为“中澳旅游年”。目前,包括北上广在内,中国已有13个城市开通了澳大利亚直飞航线。这些直飞航线在方便游客出行的同时,激烈的竞争又导致航企的机票价格战越演越烈。

“奶酪”争夺大战

截至目前,在中国航企方面,除了香港的国泰航空和香港航空运营香港至澳大利亚的航班之外,还有内地的南航、国航、东航、海航等7家航企开通了澳大利亚航线。中国这些航企在内地的通航城市有14个(其中沈阳为中转经停),不仅有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还有成都、长沙、青岛等二线城市。目前,仅从中国内地城市直飞悉尼的航线就多达12条。

同时,澳大利亚航企也看到了中国入境游市场这块“奶酪”带来的广阔发展前景。随着2017年“中澳旅游年”活动的启动,澳航在现有每周7班至上海和每周28班至香港的航班基础上,于1月25日重新开通了在2009年停航的悉尼—北京航情。澳航集团首席执行官艾伦·乔伊斯表示:“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外出旅游的热情,我们知道这条航线将把更多的中国游客带到澳大利亚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我们的北京航线成为一条旅游和商贸的旗舰型航线。”

今年7月5日,澳航的国内竞争对手维珍澳航开通了墨尔本—香港航线,并计划于2018年陆续开通悉尼和墨尔本至北京、上海的航线。维珍澳航表示,该公司基于与海航的联盟合作,已经向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提交了联营合作的申请。其在申请中表示,除了在即将开通的到中国主要城市的直飞航线上与海航实行代码共享之外,还将在航线规划、销售、常旅客计划和休息室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

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导致航企通过合作的方式有效地维护和开发市场资源,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效益共享。在中澳航线的市场竞争中,澳航与南航、国航、东航都签署了航线代码共享协议,并且澳航与东航还签署了战略联盟合作协议。维珍澳航希望通过持有其19.98%股权的海航以及海航控股的香港航空构建其在中澳市场上的网络,并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相比之下,澳航与南航、国航的代码共享合作只是澳航的权宜之计。从目前来看,澳航与东航的联营合作远达不到澳航与阿联酋航空的联营合作成效。维珍澳航有海航的股权投资,在未来的中澳航线开辟方面应该会有相对紧密的合作。在目前的中澳市场上,南航、东航和国航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宰,尤其是南航成为了市场上最大的承运人。

效益的“敲门砖”

仅24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不可能成为中澳旅游市场发展的主体,中澳航空旅游市场的发展还是取决于人口众多的中国出境游市场。目前,到澳大利亚的中国游客按居住地划分,以上海(17%)、北京(14%)和广东(13%)最多,随后是江苏(8%)、浙江(6%)、山东(5%)和四川(4%)等。在群雄纷争中,如何获得有效的市场投资回报成为了航空公司推进中短期营销战略必须面对的难题。

2015年1月,中澳两国民航局修订并签署了新的《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即自2015年10月起,双边航空运力座位数从过去的每周双向4.5万个座位增加到每周双向6.1万个座位。2016年12月4日,中澳两国民航局再次举行会谈,并签署了旨在全面放开两国民航市场的“天空开放”协定。中澳航空运力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从2016年至今,世界原油价格开始回落到历史低位。尤其是在2016年初,世界原油价格跌到了每桶30美元以下的历史新低。在低油价为航空运输业带来期盼已久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各家航企在中澳航线上却经历了惨烈的价格厮杀。厮杀的结果是大型航企以平均价格的下降维持住了市场份额,而小型航企也未完全从价格厮杀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2016年~2017年,中澳航空市场上总的运力投入增幅超过了35%。市场价格的恶性竞争给航企的战略投资带来了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多家航企正面临着亏损经营的风险挑战。在经营方式的转变和战略结构的调整上,对于网络枢纽型航企来说,更多的是对未来有潜力的市场的开拓。

随着中国部分地方城市的经济发展,经营中澳航线的地方航企应该更多地利用地方政府给予的优惠发展政策,合理规划和布局市场运力,通过有效的经营获取中澳旅游市场发展带来的红利,而不是仅以简单的价格战作为市场开拓的主要工具。另外,航企在提高自身营销能力的同时,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沟通机制,形成一股合力以有效开发市场资源,避免因运力过剩而造成恶性的低价竞争。(中国民航网 智库专家王双武)

责任编辑:李海燕
相关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