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上餐食作为民航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旅客出行体验和航空公司口碑。而在社交媒体上,机上餐食的话题总是热度颇高,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旅客对机上餐食的重视。随着全球航空运输市场持续复苏,高品质的客舱服务一并回归,不少航空公司在创新机上餐食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让机上餐食从“别无选择”变为“值得选择”,让旅客从“众口难调”变为“交口称赞”。
创新经济舱和特殊餐食
通常,航空公司升级机上餐食最先惠及的是头等舱和商务舱旅客,而对经济舱旅客的餐食需求关注较少。事实上,经济舱旅客具有数量大、饮食需求多元的特点,他们的满意度对航空公司口碑有重要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在升级高端舱位机上餐食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舱餐食的升级,并针对旅客多元化的饮食需求推出了特殊餐食服务。
阿联酋航空深谙机上餐食的重要性,平均每年在航食领域投入10亿美元招揽顶级厨师、革新食材培育技术、定期更新机上餐食菜单,力求为不同航线上的旅客奉上来自不同航线目的地的美味。记者了解到,乘坐阿联酋航空远程航班经济舱的旅客在机上可以得到一份甜品、一份可口的主菜和一份前菜。若旅客对机上餐食非常满意,他们还可以在阿联酋航空网站上找到相应菜谱,在家里复刻美味回忆。
面对因食物过敏、宗教信仰、饮食习惯而对机上餐食有特殊需求的各舱位旅客,阿联酋航空还提供种类丰富的特殊餐食,如印度素食餐、低乳糖餐、婴儿餐等。特殊餐食的菜谱同样定期更新。以素食餐为例,截至目前,阿联酋航空为旅客提供了180余种素食方案,以迎合日益流行的素食文化。
包括美联航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则选择在现有餐食服务之外给予经济舱旅客更多即时选择的权利。美联航为飞行里程在800英里(约合1287公里)以上航班的经济舱旅客提供三道式正餐,并搭配沙拉和甜品。该公司还在北美地区为飞行里程在2000英里(约合3218公里)以上航班的高端舱位、部分至南美洲航班,以及所有跨大西洋、跨太平洋航班的全部舱位旅客提供特殊餐食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飞行里程不少于1500英里(约合2414公里)的航班,美联航旅客可以使用里程或电子支付方式从空中餐吧购买当日供应的零食、酒水和正餐。根据飞行时长、航班类型不同,餐吧售卖的正餐种类有一定差别,这为不满意既有餐食的旅客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在为旅客提供多元选择的同时,一些航空公司进一步深耕本国美食,将一道道餐品化作民族饮食文化的表征符号。大韩航空为经济舱旅客提供种类多样的韩式料理,如拌饭、韩式菜叶包辣猪肉配米饭、韩式烤牛肉配汤饭等。不仅如此,大韩航空还将韩式风味引入特殊餐食服务。自今年3月起,该公司所有从韩国出发的国际航班均提供韩式素食。
作为世界三大著名美食国家之一,土耳其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土耳其航空的机上餐食也是精致又美味。该公司不仅在国际航班上面向商务舱旅客推出了“空中大厨”服务,还非常重视经济舱旅客的用餐体验。今年5月,该公司推出了全新的机上餐饮菜单,加入了传统土耳其美食和世界风味美食,以推广土耳其旅游。
优化餐食预订服务
航班上的旅客不仅可能口味有别,甚至还会出于健康、宗教信仰等原因对饮食有截然不同的需求。为此,一些航空公司推出了餐食预订服务,允许旅客提前根据自身偏好及航班菜单预订餐食,实现了机上餐食服务的个性化。
乘坐美联航特定航班高端舱位的旅客会在航班起飞前5天收到飞行当天的机上菜单,旅客可以通过邮箱链接或美联航网站进行餐食的自由选择,直至起飞前24小时。此外,旅客如果在飞行过程中临时改变主意,也可以向乘务员提出更换菜品的请求,乘务员将根据情况尽量协调满足需求。
前不久,阿联酋航空同样在餐食预订服务方面迈出了第一步:自7月25日起,阿联酋航空迪拜至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伦敦盖特威克机场和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所有航班的商务舱旅客,可以在航班起飞前2周至起飞前24小时预先选择主餐。旅客可通过阿联酋航空网站或App进行相关操作,餐食预订信息将被添加到由人工智能处理分析的旅客偏好数据和机组人员报告中,这些数据和报告有助于该公司完善菜单规划和机上食品装载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阿联酋航空特殊餐食预订服务向所有航线所有舱位的旅客开放,旅客须至少在航班起飞前24小时完成预订,但航程不足2小时航班的经济舱可能不提供部分特殊餐食。阿联酋航空会自动识别机票预订中是否有儿童和婴儿,所以旅客无须提前预订儿童餐或婴儿餐,除非他们有特殊饮食要求。此类预订服务不仅实现了高端舱位供餐的精准化、个人化,还通过对不同群体需求的关注,体现了阿联酋航空的人文关怀。
然而,不同旅客除了在口味偏好上有别,在食量及用餐意愿上也有差别。汉莎航空和全日空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法:轻食选项和“不用餐”选项。
自今年2月起,汉莎航空在餐食预订系统中面向欧洲境内飞行时间超过1小时的航班旅客提供轻食选项,旅客可以在起飞前30天至起飞前36小时通过菜单选择自己需要的小吃。小吃包括三明治、蛋糕、沙拉等,均由汉莎航空与熟食品牌联合开发,为厌倦了传统机上餐食的旅客提供新鲜可口的饮食新选择。
自今年3月起,全日空进一步升级优化机上餐食服务,为旅客推出“不用餐”选项。全日空部分国际航班的旅客在预订餐食时拥有两项新选择:“快速轻食”和“不用餐”。轻食选项仅面向日本至欧洲、北美及部分亚洲国际航线高端舱位的旅客,为其提供三明治、沙拉、甜品,而非常规机上餐食所包含的前菜、主菜和甜点。“不用餐”选项则向所有舱位的旅客开放。
求解餐食浪费难题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01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航空运输业会产生570万吨客舱垃圾,而随着旅客数量增加,这一数字可能进一步增加。在这些客舱垃圾中,20%来自未被食用的机上餐食。优化餐食预订服务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物浪费,但不少航空公司并不满足于此。
瑞士航空尝试从浪费的源头解决问题。自2021年起,该公司在旅程结束之际会通过机上广播告知旅客可以原价1/3的价格购买未售完的餐食,但这些餐食以类似盲盒的形式出售。该举措在试行期间受到好评,与其将新鲜、未食用的餐食当作垃圾处理,以盲盒的形式进行销售在减少浪费的同时也为航企带来了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全日空则更加注重餐食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问题。为全日空航班配餐的工厂自2008年起就对制作机上餐食产生的食物残渣进行100%回收,并作为堆肥和饲料使用。如今,该公司使用这些肥料培育羽衣甘蓝,并将其加入到国际航线经济舱提供的沙拉中。考虑到普通羽衣甘蓝的苦味或许不被部分旅客接受,工厂培育的羽衣甘蓝选用特殊品种,在保持高营养价值的同时口感更柔和,苦味更少,生吃更美味。
此外,还有不少航空公司从已产生的食物浪费入手,搜集相关信息、加大调研力度,以减少未来可能造成的浪费。汉莎航空承诺将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能够检测废弃食品成分的人工智能(AI)技术,探究哪种原料最不受旅客喜爱,并以此为依据完善将来的食品准备工作。目前,相关技术仍在开发中,尚未投入使用。
无独有偶。阿联酋航空于2020年宣布与科技公司合作,依靠可以识别废弃食物的AI及食物垃圾管理系统将废弃食物减少35%。该技术需要依靠人工进行AI训练,目前正朝着全自动化的方向持续优化。
为了让机上餐食更加环保,真正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除了减少餐食浪费,有的航空公司还努力减少机上餐食的塑料使用和包装浪费,有的则将传统的纸质菜单更换为数字菜单。2022年9月,达美航空推出全新升级的尊尚经济舱,为旅客提供全新机上餐食,主菜餐盘由甘蔗渣植物纤维制成,餐具和纸巾则为亚麻制品,以减少碳排放。(《中国民航报》实习记者 谢朋谕)(编辑:王亚玲 校对:李季威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