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根河市地处大兴安岭北段西坡,是内蒙古自治区纬度最高的县级市,也是自治区唯一的纯林业城市。近年来,受国家大政策调整的影响,根河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旅游业逐渐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地处偏远、旅游线路过长、交通不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其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同时也不利于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投资与产业转移,经济社会发展陷入低谷,人民群众期盼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
2008年底,民航局出台了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相关政策。时任海拉尔机场总经理的姜春阳前瞻性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在民航华北局、内蒙古机场集团、根河航空护林站的大力支持下,提出以根河林业机场为基础,在不影响航空护林职能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积极申请将根河航空护林机场扩建为林民合用机场,拓宽服务领域,发展通用航空。2011年4月,民航局批复根河林业机场为拓宽通用航空服务领域试点。
林海深处的“拓荒者”
根河市有着“中国冷极”之称,冬季极端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8摄氏度,无霜期仅有70天,施工建设期极短。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2011年,内蒙古机场集团公司各机场的业务精英和一群刚毕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根河机场是在根河航空护林机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原机场是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开展航空护林作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承担着机降、化灭、吊桶、索(滑)降等航空灭火任务。2011年4月18日其被民航局列为拓宽通用航空服务领域的试点,同年9月15日作为试点项目的根河敖鲁古雅机场成功首航,试飞成功。
这里远离市区、条件艰苦,机场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与此同时,根河机场作为国内首个短途载客运输的试点单位,在2011年9月试飞之初,在行业还没有通用机场载客运营标准和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这个优秀的团队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创造性地探索出适合通用机场发展的管理模式,为通用机场载客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对于整个民航业来说,根河试点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小机型、低成本、低票价、方便快捷”的原则,在推进试点过程中,根河机场从航线运营模式、机场运行模式、机场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
航线运营模式的创新。根河机场以运12E为试点机型,按照1小时飞行圈构建航线网络,在航线、航班时刻和售票管理方面采用灵活运营方式,打破航线、航班时刻先审批后执行的惯例,在一定航线范围内灵活安排航班和时刻;客票销售不加入中国航信民航旅客订票系统,旅客随到随购票,或采用包机等方式。
机场运行模式的创新。根河机场管理公司是一家轻资产的管理公司,不再强调拥有跑道、机坪等设施设备的所有权,而是通过共用根河航空护林站的跑道、机坪、导航等设施设备,提供基础保障服务。以根河机场为试点,突破传统支线机场模式的束缚,实现真正意义上低成本、高效率、快捷的运行,使欠发达、财政收入较少的县级行政区获得航空运输服务,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机场管理模式的创新。根河机场以“把住安全关口、简化业务流程、方便旅客出行”为宗旨,按照旅客需求制订航班计划,随时组织旅客预订航班机票,同时还开展包机业务。
青春在这里闪光
开航之初,七八个员工挤在一个房间里,办公场所只有一间大屋子,设有售票处、旅客候机厅和值机区域;单位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员工挤在一起办公,候机楼只有75平方米,被人称为“迷你候机楼”。候机楼虽然很小,但是“五脏俱全”,每一个人都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在安全生产方面更是没有丝毫放松。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80后”、“90后”可能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孩子。但是开航之初,就是这些满脸稚气的孩子远离家庭、远离父母,来到根河这个城市打拼,“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冰”,用汗水和青春书写着奉献及平安。这些孩子可能原来做梦也没想到这里的冬天会这么单调和寒冷,室外哈气成霜、滴水成冰。面对这样艰苦的条件,他们也曾犹豫过、迷茫过,但是他们仍然咬紧牙关挺了过来。慢慢地,这种坚持成就了他们性格中的坚韧与刚毅。通用航空的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根河人民更会牢牢记住他们。
这是个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青年团队,很多人都是被父母娇惯的独生子。但是为了保障航班的安全运营,他们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夏季的林区蚊虫横行,天上飞的不仅有蚊子,更多的是一种会吸血的牛蝇,草丛里还有让当地群众闻风丧胆的蜱虫,如果不加注意就会有生命危险。由于机场位置较为特殊,跟根河航空护林站共用一个场区、一条跑道,而且场区内有武警战士、不完全封闭,员工们要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在各个不封闭的出口处“站岗”长达一个小时。有时候脚肿得跟馒头似的,但是他们没有喊苦喊累。根河地处林区,天气变化快,刚刚还是艳阳高照,几分钟后就会雷雨交加。机场只有临时木制结构候机楼,冬季无取暖设备,候机楼室内的温度达到零下25摄氏度,穿着棉衣还打冷战;在室外时,几分钟帽子上、脸上就能结一层厚厚的冰霜。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们出色地完成了护送飞机起降的任务。尽管风吹、日晒、雨淋,尽管被蚊虫叮咬,尽管寒风冷冽,但为了飞机的安全,为了根河机场的正常运行,他们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承担着自己的责任。“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种经历锤炼了一种风骨,一段经历让他们逐渐成长,他们正是根河通用航空的“拓荒者”。
勇敢肩负起社会责任
近年来,根河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原生态、纯天然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在夏季来此避暑。根河机场作为通用短途运输机场,以游客及居民的出行便捷为已任,积极协调航空公司,将航班量由每周3班增加到7班,同时加大旅游包机业务宣传力度,以满足旅客空中交通出行需求。此举不仅让旅客在空中将一路上的美好景色尽收眼底,而且大大节省了出行时间。
其实,当地人对于根河机场“小机型、低票价、方便快捷”的运营特点早就有口皆碑,贴切地称之为“空中巴士”。根河机场的创新服务大大方便了当地民众和外地游客。
根河机场在开航之初就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第一要务。2016年8月31日10时40分,在根河敖鲁古雅机场,内蒙古通航一架运12E飞机紧急起飞升空,目的地为海拉尔东山机场。他们这次是为抢救一个弱小的生命而开展的积极救助行动。同时,在海拉尔东山机场外等待的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急救团队已经做好救护准备,共同等待患者的到来。
8月31日9时40分,公司接到根河市医院求助电话。根河市医院接收一个刚出生的患病婴儿,由于病情突发,急需进行手术抢救。但根河市医院不具备手术医疗条件,急需转到条件较好的上级医院进行手术。新生儿黄金抢救时间有限,越快进行手术,抢救成功概率越高。现实情况却是如驱车赶到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需要5个小时,已超过黄金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
时间就是生命。接到求助电话之后,公司领导立即决定,安排根河至海拉尔航班立即执行应急航空医疗救护任务,紧急为患儿开辟空中生命通道,为抢救争取时间。
10时,公司运12E飞机降落在根河机场。在进行完紧急医疗处理后,患儿及家属在根河市医院医护人员和公司安全人员的护送下登上飞机。为最大限度地保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执飞机组凭借丰富的飞行经验,调整飞行速度,时刻关注气流变化,以减少客舱颠簸。随机安全人员拿出机上医疗用品用具,为患儿提供一切帮助。飞机于11时30分降落在海拉尔东山机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急救团队随后为患儿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从接到救助任务到调机转运,全程仅用两个小时,为病人争取了救助时间,为生命的延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随着本次应急航空医疗救护任务圆满完成,公司在应急救援领域实现了医疗救护新的突破,标志着呼伦贝尔地区已完全具备本土航空医疗救护能力,为构建全区性的综合救援救护体系奠定了基础。(《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