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向“江西快线”通勤航空有限公司颁发通航企业经营许可证。该公司经营范围主要是通用航空包机飞行和医疗救护,目前拥有一架皮拉图斯PC-12飞机,并将陆续引入新飞机,到2019年达到20架。其执飞航线主要往来于南昌与省内其他支线机场,计划按照每天8班~10班频次飞行,从而构建航空通勤运输的“毛细血管”,做到“一干六支机场”功能“开枝散叶”。
“江西快线”是一种常态化短途运营模式,也是通用航空发展的新业态。民航局鼓励通航企业积极探索通用航空发展新模式。事实上,用通用航空飞机执飞短途航空运输早有先例。2016年2月16日,内蒙古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开通呼和浩特—鄂尔多斯航线。2016年11月5日,河北中航通航开通石家庄—承德的短途运输航线,这是河北省内首次开通的通用航空包机飞行(短途运输)航班。这些航线都往返于省会机场与支线机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支线航空运输的作用。在民航局公示的2018年民航支线航空补贴预算方案中,中国飞龙航空公司、内蒙古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中航通用航空等3家通用航空公司都获得了支线航空运输补贴。
短途航空运输在方便人民出行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华北地区共开通了15条短途运输航线,2017年共执行1323班次,运送旅客4315人次。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也开展了西南地区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试点工作,确定将云南凤翔通用航空公司和七彩云南通用航空公司作为试点企业,利用现有的支线机场,逐步形成短途运输航空网络。但通航短途运输仍存在问题:一是运行限制因素多,飞行审批困难,运行基础设施如机场、油料、航行保障资源缺乏;二是盈利困难,总体运行成本较高,客源较少且不稳定,对地方补贴依赖严重。
“江西快线”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一条“辐射带动周边”的发展道路,以下游通勤航空市场带动上游航空器制造产业,打造完整通航发展链条。目前,江西拥有两个飞机设计研究所,是全国教练机、直升机研制生产的核心基地,是全国唯一同时具备旋翼机和固定翼飞机研发生产能力的省份,也是全国民用飞机大部件制造和转包生产的重要基地,航空制造规模之大,位居全国前列。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也表示,“江西快线”一方面将构建江西区域内通用航空短途运输网络,打造“一小时飞行圈”“通航空中巴士”通用航空体系,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到用得上、坐得起的基本航空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短途航空运输促进干线机场发展,完善航空基础设施、促进航空制造,并能加强对飞行员的培养力度,促进公众对通航文化的了解。
业内专家认为,通航短途运输要选择更加适合的机型,并且制定更适合的规章和建立管理体系,在空域使用和飞行计划审批上要更灵活,以降低飞行成本和管理成本。短时间内,通航短途运输仍将面临盈利困难等问题,要具备“造血”功能。此外,通航短途运输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飞行配套设施、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成熟的飞行和出行文化作支撑,才能在未来用小飞机带动“大”支线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航空的需求。(《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陆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