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通用航空公司在2015年~2018年,3年的时间里收集了1万余份对中国通航产业认知的调查问卷,调查人群为北京市中小学生、北京城区和郊区社区居民,调查结果显示98%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通用航空。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从去年开始,民航局在适航、机场、空管、运行等涉及通航产业的关键环节出台了60余项政策措施,以深入推进管理模式改革,进一步为通航产业发展松绑。笔者认为,让通用航空真正“飞起来”,要在政策支持与管理思路转变的基础上,让通用航空在大众的认知中“热起来”。
一个产业的快速崛起,最坚实有力的推动力量是市场。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体验通航飞行、热衷于考取私人飞行执照甚至购买通航飞机时,通用航空业的经济规模便会迅速扩大。培育通航市场,当务之急是让大众熟知通用航空,让它从远离日常的“高大上”真正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让大众亲身体验通航飞行,近距离接触通航飞行器,航展是一个绝佳平台。不久前结束的2018年郑州航展共接待了近30万名观众,在上海举办的第七届亚洲公务航空展的场面也相当火爆。航展不仅能够让观众有机会观看飞行表演,感受飞行魅力,也能够以展出各类通航飞行器的方式进行通航科普教育,消除通航飞行的神秘感。而一座城市如果能够定期举办航展,也有助于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营造浓厚的通航氛围。体验是形成认知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各类通用航空展可在内容上增加模拟体验、科技探索等环节,通过VR互动等技术手段增强体验感和娱乐效果。
奠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群众性基础绝非一日之功。笔者认为,校园是另一个进行通用航空知识普及的重要平台。这一平台受众的年龄跨度大,学生群体涵盖了天真烂漫的稚童和风华正茂的青年。从娃娃抓起进行通航科普教育,一方面传播面广、效率高,一堂课便能让许多学生了解通用航空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课堂教育的传播较为深刻,有助于让“通用航空梦”在青年学子的心中扎根,为通航发展积累潜在的后备人才。美国实验飞机协会发起的“雏鹰”计划是一项旨在对8岁~17岁青少年开展航空科普教育,并为部分青少年提供乘坐通航飞机体验飞行的一项公益活动。调查统计,参加“雏鹰”计划的青少年成为飞行员的概率,是没有参加的5.4倍,每100名17岁的青少年中就有2人会继续学习飞行并取得飞行执照。
大众媒体是普及新兴事物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在媒体上,关于无人机方面的各类报道越来越多。无人机航拍作品、无人机飞行表演等内容也在广泛传播。正是这些内容让无人机这一原本在大众眼中的“高精尖”产品贴上了“接地气”的标签,有力地推动了无人机保有量和无人机驾驶员数量的迅猛增长。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发布的《2017年中国民航驾驶员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总数为24407个,该数据是2014年的100倍。因此,通航航空的普及可以借鉴无人机的成功案例,总结传播规律,重视在媒体平台上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科普教育。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通用航空在大众的认知中不再陌生,让通航飞行离日常生活不再遥远,是其迈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一步。(《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韶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