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适航审定研究中心是工信部民航局民用航空器适航联合推进委员会下设的技术支持机构,主要为民用航空器适航联合推进委员会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民用航空器适航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组织开展适航审定技术和适航技术研究,组织开展适航培训、受托开展资格认证、提供公共服务和咨询,跟踪和掌握国际适航发展趋势,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中心目前有38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6人有海外留学背景。中心有1人获得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章,有1人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有4人获得中国民航大学“十佳教师”,有5人获得中国民航大学优秀教师标兵,有7人获得中国民航大学优秀教师。中心先后获得中国民航大学先进党支部、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自2009年开始,中心参加国家大型客机适航审定能力建设规划纲要及建设方案的论证工作,在上级机关和学校的支持下,中心完成大型客机重大专项中国民航大学适航审定科研和条件建设项目的立项论证工作,批复经费总额达3.66亿元。中心支持民航局完成马凯副总理提出、国务院督办的适航攻关工作,就当前民航局适航审定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组织开展适航审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与论证,编制完成与实施适航攻关专项方案,支持大型客机顺利研制与民用航空工业长远发展。中心参与了工信部民机科研专项“十三五”规划适航领域的论证工作,参加了民航局适航审定“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的论证工作,为国家在适航领域的规划和政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心负责民航局适航司中国技术标准规定的制定修订工作,制定修订50份中国技术标准规定。中心为CCAR23、25、26、37等适航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技术支持,有1人受适航司委托,参加美国FAR23部的修订立法工作,并承担系统和设备方面适航要求的论证工作。2007年5月至2014年12月,中心有6人参加民航局组织的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工作,其中1人为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委员,5人为专业审查组成员,负责系统安全性、飞行控制系统、机载软件、机载电子硬件等专业的审查工作,长期坚持参加每月一周的现场审查工作。2015年6月8日,ARJ21飞机型号合格审查组荣获民用航空安全集体一等功。自2008年,中心为空军装备部提供适航审定培训服务,向后为Y20审查组对提供了2000多学时的适航基础和专业技术培训。2010年开始,中心有4人受聘为空军装备部Y20适航审查组顾问,参加飞行控制系统、系统安全性、机载软件、持续适航等审查组的适航审查工作,为国产运输机适航审查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中心有1人参加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适航审查工作,中心有4人为MA700、海鸥300、AC312等机型的适航审查工作。
中心开展适航审定技术研究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和学科建设工作。中心负责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器适航审定硕士点的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自2010年期,已培养适航领域的研究生近年来130多人,毕业生大多都从事民用航空产品的适航工作。中心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973项目2项,国家大飞机重大专项项目7项,民机专项科研项目5项,民航局科技项目3项,民航安全能力项目13项,横向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达1.2亿元。在适航标准、咨询通告、技术标准规定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取得较大的成绩,获得民航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出版著作16部。
中心积极转化科研成果,为适航审定系统和航空工业系统提供培训和服务工作。中心有24门标准化课程已列入适航司发布的《适航课程目录》咨询通告,先后为民用航空产品适航审定和符合性验证的单位和机构提供了5000多人次的技术培训,扩大和提高了中国民航大学在民用航空设计制造领域的影响力。
2016年8月2日,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中国民航大学考察调研时,针对中心从事的适航审定技术研究工作指出:我国能不能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你们肩负着挑战性任务。对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们将一如既往,潜心研究适航相关技术,为我国适航审定事业提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