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位于中条山与黄河环绕的黄河金三角地区,晋、陕、豫三省交界处,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这里是我们的祖先最早学会使用“火”、食用“盐”的地方,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和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的都城都在运城,“帝王所都为之中”,这里,被最早叫做“中国”……
芮城
圣火
火,是一切发现中最伟大的发现,它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不同的气候中,造出众多食物并让自然力可以为人类所利用。西侯度是我国目前有考证的最早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早更新世"文化的代表。早在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使用火的痕迹。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可以说,在山西南部黄河之滨的这个普通的村落,早期人类矗起了文明史上第一座不朽的丰碑。
也有人打趣地说,这里是人类BBQ(烧烤)的真正起源地。
大河
火焰为人类带来了光明,而被视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更是从古至今哺育着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一直在学习如何与自然相处与抗争,为自己的种族争取生存下去的机会。芮城的大禹渡,便是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大禹治水"发生的地方,这里还有传为当年大禹亲手栽植、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神柏和一座敬拜大禹治水功德的禹王庙。而新时代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则是一项称为"黄河明珠"的大型引黄高灌工程,这项神奇的水利工程被评为"新中国七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十大成就"之一,用中国水利工程师的智慧创造了现代水利建设史上的多项第一。
1986年,是中国旅游业刚刚起步的时段,那时的大禹渡便开辟了国内第一条黄河旅游线路,堪称黄河旅游第一站。如今,人们更可以乘坐与飞机动力原理相同的"水陆两用气垫船"(当地人称"水上飞机")来重走这条黄金旅游路线。
从大禹渡出发,在"水上飞机"的嗡鸣中,我们一路欣赏着两岸黄土高原风光,沿黄河北上,直到有着"塞上江南"之称的圣天湖―这里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古称浢津渡,《诗经》中的《魏风》《伐檀》就诞生于此。圣天湖黄土高原地貌与江南水色的完美融合,为野生动植物创造了完美的栖息环境,堪称我国北方少有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这里更有"夏赏荷花,冬观天鹅"的独特景致,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摄影师到此拍摄创作。
壁画
在中国壁画史上,永乐宫元代壁画享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光耀千年的艺术瑰宝。
永乐宫壁画绘制于元代,年代略早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创作跨度长达数百年的敦煌壁画相比,元代绘画颜料与工匠技术的成熟带来的是稳定和易于保存的色彩。故而今人仍然能在429.56 平方米的壁画《朝元图》前惊叹其绘画的精美神妙。
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址位于芮城县永乐镇而得名,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元代道教宫观。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出生于芮城县永乐镇,永乐宫即为纪念吕洞宾所建。
1959年,因兴建黄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库,永乐宫被迫面临搬迁的命运。从原址搬迁后的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而从永乐到龙泉,从1957 年开始制定迁建方案到1964 年新永乐宫基本完工,这项历时8 年的巨大工程,也是我国文物迁移史上的一次创举。
永乐宫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入胜的一章。而占据着三清殿三面墙壁的巨幅壁画《朝元图》,绘有星宿、玉女、力士等仙道人物形象290余尊,场面壮阔,主次有序,人物从服饰、造型和面相神韵上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严格的等级区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盐湖区
盐池
盐,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
也是运城这片土地上,又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恩赐。
因为运城盐池的盐基本上是露天的,并不需要复杂的开采技术便可供在文明开端的远古人类去食用。运城,即盐运专城,是中国唯一一座因盐立城的城市。汉代时期,中国政府便开始了"盐铁专营"制度,可见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它甚至关乎一个国家和一个王朝的兴衰。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唐代宗下诏,赐盐池名为"宝应灵庆池",封盐池之神为"灵庆公",并在盐池内的卧云岗上修建了池神庙。从此,历代王朝都对盐池之神封赐有加,而且不断壮大池神庙的规模,使池神庙成为一个宏伟壮观的建筑群落。现存的池神庙内主体建筑多为嘉靖十二年时遗构,是中国盐文化历史变迁的见证。
如今,在盐池的中心位置建有一处占地约100亩的漂浮浴场,人们可以体验和死海同样神奇的自然漂浮。据考证,盐池内含有8种微量元素,而古老盐池的深层黑泥中,更富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能活化细胞,对皮肤有很好的滋养保健作用,吸引了众多游人前往盐湖放松体验。
关帝庙
在历史传说中,人们把运城盐湖的红色卤水称为"蚩尤血"。传说的背后,是中华民族有记录以来最早的一场战争-黄帝战蚩尤。在这场战争后,人们把蚩尤战败后被肢解的地方称"解",而民间读音为"害",即"害州",也就是今天的运城盐湖区的"解(hài)州"。
而今天,解州更被人们铭记的,却是因为这里是关羽祖庙和家庙的所在地。关羽,一名以忠义和骁勇名垂青史的武将,却在后世被推崇为中国唯一儒释道三家所共同祭奠、供奉的通神。或许海内外历朝历代修建的关帝庙不计其数,但只有解州关帝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因为这里是关羽的出生地,解州关帝庙也是我国现存规制最高、面积最大、历史最久、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
解州关帝庙始筑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历朝历代均有扩建修葺,清康熙年间曾毁于火患,故目前主要保留为明清建筑。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均为亲笔御题,可见关帝庙地位之高。而其精华建筑"春秋楼",二楼为珍罕的"悬梁吊柱"结构,可谓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
除了解州关帝祖庙,运城还有位于关羽出生地的常平关帝家庙、常平关帝祖陵。目前,"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也就是关羽的生辰,解州关帝庙都会举行盛大的关帝诞辰庆典祭祀活动,而每年金秋所举办的"关公文化旅游节",更是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在此观光朝圣、寻根谒祖。
万荣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是清末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其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整体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另因西院院主李子用曾留学英国,并娶回英国女子麦氏为妻,故部分院落为“哥特式”建筑,既浓缩着中国北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散发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气息,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李家大院,人们处处感受到的是李家的“善文化”。大院大门名为“广善门”,门楼上的牌匾题写着“修德为善”,满院屋檐下悬挂着标有“善”字的红灯笼,展厅里呈现的是赈灾义举的雕塑,别具风格的回廊内悬挂着“论善名言”,高大的照壁上镶嵌有365 个字体各异的“善”字,寓意为一年365 天,天天行善,这是李家的家训,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善文化遗产。也正因如此,这座晋商大院被称为中国慈善文化博物馆,是中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
永济
永济古称蒲坂、蒲州,是舜帝的都城所在。“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也坐落于此。鹳雀楼为北周权臣宇文护为军事守望所建,却因王之涣一首《登鹳雀楼》而名垂青史。鹳雀楼建于北周,毁于元初,在存世700余年、消失700余年后,于1997年开始了重建工程。如今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气势恢宏,瑰丽雄伟。登临鹳雀楼,可将中条山余脉与黄河滩涂胜景一览无余,隔河相望的华山在薄雾之中亦呈现眼前,体验古人“目穷千里”登临感受的同时,突然也意识到自己真正的置身“华夏”之间。
黄河开元大铁牛
大唐盛世的历史沉浮
距离鹳雀楼不远,便是蒲津渡遗址,也就是著名的黄河开元大铁牛的所在地。
因蒲州为唐朝"畿辅重镇",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唐玄宗下诏在此修建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浮桥"蒲津桥"。蒲津桥的建成可以说是集当时举国之力,耗铁数百吨,以8只重达50吨以上的铁牛为地锚,用铁链与桥身相连,分置于黄河两岸。桥身下,是数十艘浮船,利用水的浮力与铁牛地锚的作用力,共同托起蒲津桥身,使完工后的蒲津桥可同时通过数量马车。
《易经》中讲"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故而牛是镇水神兽。在铁牛的尾部、东北方位还出土了一组七星柱,呈天上北斗七星的布局摆放-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天地乾坤、阴阳对错、阴阳并存的一个典范。此外,8只铁牛还分别各配有8位牵牛人,面对面隔岸相望。目前出土的是河东岸的4只铁牛和铁人,神奇的是,根据对其服饰和面部特征的考证,有关专家断定这四位牵牛人应分别是吐蕃人、突厥人、回鹘人和汉人,而其中有一位铁人还身着带有"西装"领口的服饰,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西装"。
普救寺
中国最浪漫的寺院
很少有寺院会和"浪漫"挂上关系。但是永济普救寺却是一个让人们相信"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圣地。因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浪漫美好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普救寺西轴线上,保留着一座明嘉靖四十三年重修的方形密檐式砖塔,原名舍利塔,因《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发生在塔下,故被人们称为"莺莺塔"。该塔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湛的工艺而具有特殊的回音效应-"普救蟾声",堪称中国四大回音建筑和世界奇塔之一。
闻喜
裴柏村
天下无二裴
翻开中国历史的年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数字,不同的人物,我们能感受到其中时间的流转,皇权的接力。但令人惊叹的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堪称比任何一个皇族都兴盛得更加长久——2000余年间,这个家族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郡守以下官员不计其数,正所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除此之外,还诞生了"中国地图学之父"等数不胜数的杰出人才,令人惊叹。这个家族就是河东闻喜的裴氏家族。
在闻喜县裴柏村,一座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裴氏宗祠,展现着这个家族傲人的兴盛历史,如今,它已经成了陈列千年大碑的碑廊。裴氏家族的荣显,被视为是中国人才史上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榜样之一,好的家风家训无疑是可以经受住时间的洗礼而代代传承的,这也是裴氏家族能够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故而在今天,闻喜县的裴柏村依然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华人访客至此瞻仰裴氏荣光,接受启迪。
所谓人杰地灵,在运城这片最早被称之为"中国"的土地上,得天独厚的风土,令"首善之都"的气韵从未在此消散。从三皇五帝到司马光、廉颇、关羽、王维、王勃、柳宗元、关汉卿……这一个个读来就令人心生敬仰的名字,在俯仰之间,共同构筑了华夏的民族脊梁。或许我们可以说,在运城,见华夏。
运城关公机场
让华夏五千年文明飞向世界
运城关公机场是中国少有的以历史人物命名的机场。机场位于运城东北11公里处,目前运营航线15条,通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等23座城市,并且设有多项方便旅客的“空铁联运”服务举措,为国内外游客往来运城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王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