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航网专题>2016看山西
太原:在古老文明基础上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7-01-16 13:27:00

北纬37度是被史学家、地理学家奉为“神奇的纬度”——地球上约百分之九十的古文明、百分之七十的古建筑遗迹都集中在这一纬度,波尔多、雅典、旧金山等当今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城市也都在这一区域。

太原,这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处在这一神奇的纬度上,也与其他著名城市一样,在继承古老厚重文明的基础上,创造着新的发展奇迹。

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太原地处中部,紧临京津冀地区,交通便利,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和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集聚了丰富的创新人才和资源,在弘扬山西古文明、促进山西创新发展中,义不容辞地承担着领航者的角色。

“十三五”期间,太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贯彻落实山西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思路和要求,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重大任务,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上走在全省前列,在推动经济稳步向好上走在全省前列,不断塑造美好形象,加快实现振兴崛起。

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实现创新发展

古老城市的创新发展往往需要拥有更大的朝着梦想前行的勇气和毅力,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要升级传统的优势产业,要在较高基础上更进一步……

当前,山西经济正处于一个重大历史拐点,到了发展动力深度转换、经济结构全面升级的新阶段。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表示,面对未来发展,敢为人先的太原制定了“经济结构得到新优化、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文化建设取得新进步、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民主法治取得新进展”七大新发展目标,并以更强有力的政策、更精准的定位和更多公众的支持来护航目标实现。

太原市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优化发展空间,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增强消费的基础作用,力争成为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十三五”期间,太原市新建20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超过25%,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重达到8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这些数字充分体现了太原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的决心。

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太原市努力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形成开放型经济和对外合作机制,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进一步增强在山西省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带动作用。

于2017年1月1日挂牌的转型综改示范区是太原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为加快深化转型综改,2016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整合太原都市圈内的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太原工业园区、晋中经济开发区、山西榆次工业园区以及山西科技创新城、山西大学城等园区,建立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为山西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6年11月4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筹委会成立。从筹委会成立到挂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不仅体现了山西省和太原市工作的高效率,更体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决心和勇气。这是古老山西在创新发展中体现的新速度。

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立刚表示,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太原都市圈作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这是太原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太原市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抓紧研究制订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工作方案,加快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高起点高标准做好综改示范区发展规划,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能,着力打造全省转型发展新引擎。

一路创新,一路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按照太原市“十三五”发展目标,未来5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将年均增长7.5%以上,力争2019年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力争2019年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城镇居民收入将达到4万元,农村居民收入将达到2万元,城乡收入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力争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摘帽。在此基础上,太原市进一步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水平,加快实现振兴崛起。

让公众共享发展带来的幸福感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城市的发展需要得到人民的支持,需要始终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让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公众。太原市在发展中坚持“地上”“地下”统筹、“面子”“里子”并重,努力建设成让人们收获满满幸福感的宜居宜业现代化都市,讲述着实现中国梦的新故事。

“十三五”期间,太原市将实现城市功能的新改善。预期目标是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城中村全部完成整村拆迁并同步改造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省会城市功能完善,辐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城市特色得到彰显,品质品位明显提高;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城市功能的完善往往意味着拆旧建新,对公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公众的支持与否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太原市住建委副主任梁晓岗讲的一个故事,体现了太原市民对城市功能完善的支持和理解。“记得当时在建设城市外环道路时,经常二十一二时才从工地回城。有次打车,出租车司机听说我们是建设外环道路的工作人员,马上就说不要钱,为城市建设作点儿贡献”。

城市要美丽宜居,不仅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还需要优良的生态环境。太原市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生态环境新改善,基本建成生态安全屏障。

目前,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民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的太原汾河景区已经成为太原市的绿色生态长廊,为公众提供免费又优美的亲水之地,2019年还将成为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水上比赛项目基地。

每天都和邻居们相约到汾河公园遛弯的太原市民王萍说,汾河公园可谓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免费开放,大大增强了市民的生活幸福感。

未来,太原将有效控制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控制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PM 2.5浓度逐年减少,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地表水水质、污水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力争市区优良天气率达到80%左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彻底消除黑臭水体,森林覆盖率达到3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左右,城区实现500米见游园的目标。

有了“面子”还要有“里子”。在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功能优越的城市环境、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太原市十分重视改善民生、推动文化建设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十三五”期间,太原市将进一步健全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建设服务型政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太原市将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新改扩建中小学200所。健康太原建设成效明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发展。全民参保登记全面实施,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备。新增保障性住房4.9万套,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用厚重历史文化吸引世人瞩目

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如同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自内而外散发着优雅的气质。对于太原而言,5000年的沧海桑田,让其自然而然地温润如玉,散发光芒,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在这里,既有悠远厚重、等待探寻的名胜古迹,也有风光含翠、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这里的古老传统有着最原始的延续,也有着最现代的传承。太原用最现代的表达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最古老的历史。

追溯历史,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赵简子修建晋阳城并将其作为赵国初期都城,奠定了太原作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此后的后唐、后晋、后汉先后问鼎中原,使太原赢得“龙城”美誉。唐朝晋阳城达到鼎盛,与长安、洛阳并称“盛唐三京”,成为黄河以北地区最大城市。太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三家分晋、文景之治、贞观盛世……

悠久的历史为太原市留下了十分难得的瑰宝古迹。在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太原晋祠的幽幽庭院中,千年古树讲述着动听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的真实雕刻画像让游客穿越历史,看到盛唐君主的风采;被李白盛赞“晋祠流水如碧玉”的难老泉,滋润着一方水土,生生不息。在太原西南20公里处的蒙山,世界上最大的大型石刻佛像蒙山大佛在经历了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等君主祭拜后,安然接受着世人的朝拜。

除了风景名胜外,太原市还保留着融合了多民族于一体的地方特色民风民情。太原市文化局副局长安俊跃介绍,太原的民俗文化丰富灿烂。中外游客可以在太原看社火、听晋剧、吃面食,感受人类传承千年的文化。

太原社火主要有太原锣鼓、太原秧歌、狮子龙灯、高跷旱船、背棍、铁棍、莲花落等;晋剧名曲则有人们耳熟能详的《下河东》《打金枝》《三关点帅》《三娘教子》《龙兴晋阳》《傅山进京》《范进中举》等。作为集山西面食之大成之地,太原荟萃面食的多种精品,形成了“一面百样吃”“百样百味”的太原面食特色。而作为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的山西老陈醋发源地,太原市清徐县的宝源老醋厂能让游客在浓浓醋香中充分了解古法制醋。

坐拥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太原积极寻求将其发扬光大的新途径。据介绍,截至目前,太原市的老陈醋酿造技艺、晋剧、太原锣鼓、砖雕、晋祠庙会、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等17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此,太原市文化旅游部门建立了保护传习机制。太原市委外宣办举行了摄影大赛,开展了在国际摄影节集中展览等活动,让这些凝聚千年智慧的历史文化遗产走出太原、走出山西,成为一张深入人心、融入印象的太原新名片。

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古老太原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朝着更美丽的目标前行。有千年历史做底气,有创新发展为动力,有政治清明来护航,有社会公众多支持,锦绣太原城值得更多期待。(《中国民航报》 记者杨群峰、李芳芳)

责任编辑:邢路
推荐新闻: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西北民航持续做好首乘服务 守护党员初心...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