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溯,B737机长、教员,国航飞行总队三大队三中队飞行训练副中队长。
2016年12月9日,以全美航空公司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1549航班真实故事为原型拍摄的电影《Sully》(萨利机长)在国内上映,作为第一批观众,杨溯早在几天前就买好了票。
“飞行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的梦想。当你驾驶飞机在天空翱翔之时,会感觉到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与此同时,飞行员又是果断、勇敢、责任心的集合体,就像萨利机长那样,在双发失效的情况下,仍能在短短35秒内做出分析决策,并在200多秒的时间内将飞机成功降落在哈德逊河上,解救了全机155条生命。”
萨利机长
杨溯很喜欢切斯利·萨伦伯格的《最高职责》这本书,因为其中的许多话都写出了飞行员的心声,比如“热爱飞行,就把驾驶飞机当做一门艺术,精雕细磨”“一名机长的最高责任和义务是永远保证安全,只有当我们感觉到有把握安全运行的时候才能让飞机移动”“我接受的训练使我不能容忍任何低于职业最高标准的事,所有航空公司和航空界的工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致力于保证每一天的安全。我把这称为对‘职责’的日日专心致志,这是一个超越自我的目标”。
书中的这些话,仿佛早已深深印在了杨溯的脑海中,他指着肩上的四道杠对我说:“这也正是飞行制服上第四道杠的含义,前面的三道分别代表着专业、知识和飞行技术,而唯有内心可以承担起这第四道杠的重任,才能被聘为机长。”
机长是怎样炼成的?
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业外的人总是觉得飞行是很神秘的职业,而业内人却早已习以为常。“就像任何一个行当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来,飞行也是如此。”说到自己的学飞历程,杨溯讲了一个小插曲。其实在中学时代,他最想报考的是生物工程专业,因为从小就有一颗当科学家的心。但高三那年,恰好国航来学校招飞。晚上回家他就和父母随意嘟囔了一句,没想到父母特别支持,让他去试一试,再加上原本男孩都有对飞行的好奇心,就这样一路通过了体检、面试,顺利考入中国民航大学(原先的天津民航学院),成为2003届55个飞行学员中的一员。而后来他才知道,自己是中国民航大学的第一届飞行学员。随后的四年,他经历了飞行理论学习和国外航校学飞,并于2007年正式加入国航。
如今,曾经的“小飞”已经成长为B737的机长、教员,也当起了新入行“小飞”的师傅。当被问到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杨溯的回答是寒暑假。2017年的春运将于1月13日拉开帷幕,来的比往年都早一些。不过在杨溯看来,日期和数字并不重要,这些年来,他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有多少个春节没有回过家,只记得2017年是他在国航飞行的第10个年头。
“对于飞行员来说,春运和平常航班其实差异并不大,因为我们的每一个起飞和降落都要保证安全,平常如此,春运更是如此。”说着说着,他忽然笑了,“倒是我家人记得比较清楚,今天早上出门前我就随口问了一句,她连想都没想就说了出来,8年没回家过春节了。说我2016年的大年三十在总队值班,2015年在大连,2014年在沈阳,2013年在广州……”看来,每一个春节不能回家的人的背后都凝聚着亲人满满的牵挂和嘱托。“有时候觉得挺亏欠家人的,平时也总想着多陪陪她们。不过家人都特别支持我的工作,也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每天,在首都机场,国航要执行800多个航班架次,到了春运旺季甚至会增加到1000班左右。而杨溯所在的三大队平日要承担其中的200至240个航班,要保证这两百多个航班,需要有200多名飞行员的辛勤付出,需要安全地完成两百多次起降。所以在新的一年,杨溯最大的愿望就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起落安妥。
“穿上这身飞行制服,我们就得有担当,想想每一班要运送的乘客都是忙碌了一年的异乡人,我们要把他们平平安安送回家,与亲人团聚。想到这一点,我们就踏实了,仿佛自己也回家过了年。”杨溯笑言。
起落安妥,这不仅是一个飞行员的新年愿望,也是所有民航人共同的心愿。(记者曹慎慎 摄影师路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