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23专题>2023两会>两会聚焦
走好新时代民航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3-03-13 16:21:00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提供重要遵循。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民航在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当前,随着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形势整体回暖,民航运输市场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这一关键时期,不断在安全及生产规模、运行效率、经济效益、保障能力、法治建设等方面夯实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民航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于民航业实现安全有序恢复发展,尤为重要。

2023年全国民航工作报告指出,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摈弃要素投入驱动的粗放发展方式,从过去的重规模、铺摊子转变到重质量、提效率、讲效益上来,推动行业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何走稳走实走好新时代民航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带来了他们的思考。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新征程上,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

智慧民航建设涉及行业全领域、全主体、全要素、全周期,是“十四五”时期民航发展的主线。《“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坚持智慧民航建设主线,加快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由运行服务为主向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发展转变。2022年,民航局先后印发《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关于民航大数据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智慧民航建设、民航大数据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施工图,进一步明确了其阶段性目标和具体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养民认为,下一步的智慧民航建设,需要着眼打造智慧出行服务体系,提供全流程、多元化、个性化和高品质的航空服务新供给和综合性航空物流服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也表示:“对于企业而言,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增强自身竞争优势。”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民航业节能降碳能力不断增强,打赢蓝天保卫战阶段性任务目标圆满完成,参与全球航空环境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和成色更加鲜明。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民航吨公里油耗0.309公斤,较2000年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亿吨。《“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全行业要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加快形成民航全领域、全主体、全要素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民航业的代表委员们也对绿色民航发展十分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候机楼管理部党总支委员、副经理兼设备维修室主管马通贵和全国政协委员,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都带来了相关提案。马通贵表示:“节能低碳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降低机场不同区域的碳排放,提升机场运行的智慧化、低碳化、资源化水平,是对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践行。”赵东建议:“希望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航空'双碳'转型的支持力度,从而有序推进航空业深度'脱碳'。”

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开放共享是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在2022年9月至10月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第41届大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要在民航领域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倡导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全球民航业包容、普惠、均衡发展。近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与民航运输市场回暖,各航空公司也纷纷复航或加密国际航班。国航近期新增或加密了新加坡、迪拜、雅加达等多条国际航线,并计划自4月11日起恢复成都至普吉岛的国际航班。东航方面,3月国际及地区航线将恢复至60条以上。据南航日前发布的3月份国际和地区航班计划,南航的国际和地区航线目的地已恢复至35个。截至3月5日,我国已恢复与59个国家间的客运定期航班。

新发展理念的牢固树立,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凝聚各方合力。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局长姜春水此次两会带来了《关于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他表示,这将有利于更加充分发挥民航通达性强、效率高和品质优的比较优势,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国家重大战略。

做好“质”“量”统一大文章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站在新的历史阶段,民航业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在“质”“量”统筹上下功夫,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10年来,中国民航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累计超过8000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点工程建成投运,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54个,通用机场399个。机场数量增加、建设规模增大的同时,综合保障能力也不断提升。目前我国民航拥有运输飞机4165架、通用航空器3177架、跑道282条、航站楼1800.6万平方米、机位7328个、航油储备能力341万方,航信系统服务保障率99.99%,机场总容量达15亿人次。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保证运营品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疫情期间,厦航没有降低安全投入,三年投入超过100亿,为了提升运营品质,还实现了飞行员技能不生疏、运行保障不脱节、员工收入有保障的多面统筹。在行业安全有序恢复过程中,也必须把握恢复节奏,确保安全保障能力与生产运行动态匹配。近日,民航局制定下发了《安全有序恢复航空运输市场的工作方案》,对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分阶段恢复作出时间规划,并强调恢复过程中“安全第一”。王煜介绍,目前,春秋航空不折不扣落实民航局有序恢复航班生产的各项工作要求,多层面开展风险管理,严禁超能力生产,每周动态评估飞行、维修和地面人员实力,并留有至少15%的余量。

“按照安全第一、市场主导、保障先行的原则,在做好运行保障能力评估的基础上,把握好行业恢复发展的节奏。2023年,力争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76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617万吨,总体恢复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力争实现盈亏平衡。”全国民航工作报告对2023年发展目标的规划同样体现出对“质”和“量”的统筹把握。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民航恢复发展的步伐才会更加稳健。

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

只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才能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激发活力。

随着民航改革持续深化,民航运输结构、机场结构、航线结构正不断优化,为民航业生产运行提质增效提供助力。

近年来,中国民航采取了一系列“控总量、调结构”改革措施,大力调整航班结构、严控运力增量,鼓励“客改货”,支持国产民机商业化运营,有序引导机队布局,引导促进国际地区飞行、干支线飞行协调发展。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西部机场、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增速7.9个百分点、76.9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政策支持及改革推动,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近年来也取得长足发展。10年来,通航业务年均飞行小时增速8.9%,无人机年飞行达到千万小时量级,公共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的两翼结构更加均衡。

10年来,民航旅客运输量从3.19亿人次上升至高峰时的6.6亿人次,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占比提升18个百分点,达到33.1%。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及“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推进,空空中转、多式联运等联程运输服务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广应用,使旅客在航班中转时能更好享受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等便利化服务。多家航空公司还推出“空铁联运”产品,旅客连续乘坐飞机、火车时,可实现一站式购票和无缝衔接、高效中转。如2022年12月国航和国铁合作推出空铁联运产品,共支持30个城市,50个中转火车站,282个通达火车站,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重点枢纽城市。

近年来,民航大力推动机场网、航线网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及各枢纽机场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通过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中西部和支线机场建设,机场体系结构更加均衡。而随着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空域资源保障能力也不断提升。2022年,京广大通道历时八年实现全线贯通,形成了纵贯南北2000多公里的空中大动脉,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航路通行能力提升35%。10年来,我国与10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64个国家保持定期客货运通航,构建起新时代“空中丝绸之路”,有力服务国家开放大局。

科教创新为民航高质量发展积极赋能、增添动力。近年来,中国民航大学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打造“五纵一横一园”科研平台,联合校内外优质科研资源,聚焦民航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推进新技术研究、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并和深圳机场集团、河南机场集团、深圳机场集团、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华为公司等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合作。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聚焦重点领域、行业发展瓶颈、前沿科技和学院特色优势,在攻克“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技术、服务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和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上下功夫,在试飞工程、飞行技术与安全、智慧民航、高高原航空医学、民航监管等优势领域聚焦原始创新,持续加强攻关。与此同时,民航院校不断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向行业提供大量人才资源。对于民航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总飞行师刘传健认为“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是重要的支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教授吴仁彪也表示,助力民航发展,民航院校要更加“精准”为行业输送人才;同时要加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投身民航事业,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也必须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行业宗旨。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让更多人飞得上、飞得起。10年来,我国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0.2%的人口、93.5%的经济总量,国内各区域特别是许多地面交通难以有效触达的偏远地区,高效便捷地融入了整体经济大循环。民航业正逐步由高端型消费向大众经济型消费扩展。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航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博平在提案中建议在全国艰苦地区推行实施基本航空服务计划,让民航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群。他表示:“目前西藏航空执飞的航线中,高高原航线占比很高,这些航线涉及的多是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推行便宜、便捷、高效的航空运输服务,对于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让旅客飞得稳、飞得好。当前,我国航班正常率已连续5年超过80%,全国251个机场实现了国内航班无纸化便捷出行,购票环境持续优化,行李运输明显改善,机场餐饮基本实现“同城同质同价”,空中餐食品种不断丰富、质量稳步提升,机上WIFI建设加快推进,人民群众的云上生活越来越舒适。以东航为例,8年间,东航不断升级空中互联技术,把客舱网速提高8倍,企业现有空中互联飞机100架,覆盖全部欧美澳远程国际航线和重要国内商务航线,为旅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机上体验。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体现在让物流飞得通、飞得畅。2022年2月,民航局印发《“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首次编制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为构建优质高效、自主可控的航空物流体系提供精准指引。近日,民航局又印发《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指南》,明确机场、航空公司等市场主体推动保通保畅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关键路径。“一系列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航空货运提供了更加良好的运营环境。”王均金表示。

航空货运的发展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助力:厦航2022年运行客改货航班544班,新增迪拜、列日、马斯特等多个航点,并通过空空中转、空陆联运、空海联运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全流程物流服务;春秋航空在RCEP格局下开通多条国内至泰国廊曼机场的航班,致力于恢复并打通国际供应链,为客户提供稳定运力,促进中国与各成员国间贸易顺畅发展;西藏航空联合快递企业制定了藏区特色农副产品运输计划和专项运输价格,充分利用公司藏区出港运力拓宽产品流通渠道,使西藏产品可以从藏区始发流向全国,促进了西藏和内地的经贸往来,为“惠农助农”贡献力量……

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度假旅行、时尚消费品和生鲜产品消费的需求将更加强烈,对飞行体验、空中游览等通用航空需求将更加多样,社会进步对应急救援、医疗救护、治安监控、环境监测等公共服务产品要求也将更高,这些都将是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行之所向”。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使命召唤在前。中国民航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凝心聚力、踔厉奋发,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不断贡献民航力量。(中国民航报 记者潘瑾瑜)

责任编辑:lisijin
相关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扫一扫,更高效 北海机场“微创新”改善...
于田万方机场恢复于田—乌鲁木齐—深圳...
新疆空管局顺利完成佃坝导航台校验工作
东航江西分公司组织红色观影
易宝支付亮相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 交易服...
天津滨海机场物流强化操作规范 全面开展...
塞尔维亚航空中国市场布局迎来新进展
同比增长278% 海口美兰机场2024年国际货...
呼和浩特机场赴新机场开展行李处理系统...
福建空管分局成功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大兴机场餐饮商圈开展“今天你微笑了吗...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趣味知识竞赛
吉林监管局党委开展“我的电影党课”系...
南昌机场员工餐刷卡门店新添4家
霍林河机场2024年度旅客吞吐量突破十三...
三亚机场组织召开飞行程序评估调整研讨会
大兴机场餐饮商圈开展冬季安全大检查
中国民航大学召开离退休教职工重阳节座谈会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持续优化旅客安检体验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以全会精神为指引,...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