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无人机成了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从应急救援、短途运输到农林作业、电力巡线,无人机的每一次起降不再是小众的“玩具”,而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农业播种、消防灭火、快递外卖……无人机不断向各产业、各领域广泛传播、渗透和融入,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今,无人机的应用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鲜松茸半小时采摘完毕、应季大闸蟹当日抵达餐桌、运手机、送咖啡……无人机配送的产品从生鲜到电子设备涵盖广泛,配送的效率推动着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为过去五年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5.8%提高到27.2%”作出了重要贡献。
几乎“无所不能”的无人机稳步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无人机等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大批“新农人”,助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世界橙乡”江西信丰县的脐橙果园里,几架无人机3个小时就能完成10个人两天的打药工作;在河南省鹿邑县穆店乡的麦田里,无人机在空中来回穿梭播种撒药;自2020年上海市农委将农业无人机纳入政府购机补贴以来,上海农业无人机的保有量和作业量持续爆发性增长……
在应急救援领域,无人机的加入为空地协同实现“点对点”精准救援提供了强力支撑。2022年9月,翼龙-2H无人机从贵州省安顺黄果树机场起飞,完成了四川省泸定县的通信保障、灾情侦察、370M集群和提供移动语音数据等任务;2022年10月,桂林全州县突发山火,无人机在十分钟内装备完成,将实时画面回传至指挥中心,助力救援人员研判火势,救援类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贡献力量已屡见不鲜。
新设备催生新业态,新业态需要以新思维进行管理。近年来,民航局始终致力于在无人机领域建设制度标准体系,出台了《轻小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规定(试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等文件,为拓展无人机应用新场景、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然,无人机飞行,规范有序才安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为规范无人机应用、推动无人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言献策。上海市代表团建议从法律规制、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监管机制、社会共治等方面加强无人机行业领域监管;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提出要加快无人机立法进程,开放轻小型无人机空域管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专职总师单晓明则表示要在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上“出台优惠政策、设立扶持资金。”
有人管才能让无人机飞得更安全、飞出新成效。不仅要明确无人机生产制造、销售流通、作业应用、飞行管理等涉及到的行业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更要对无人机进行细化分类,实施精细化管理,保障每一层空域的飞行安全;针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机型,更要与时俱进地出台使用细节更具体、审批流程更明确的法律法规。这样,才会为无人机产业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为助力高质量发展带来无人机的动力。(中国民航报 记者张人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