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22专题>2022两会>记者跑两会>刘韶滨
王煜:民航复苏需要更为宽松的环境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2-03-04 15:18:00

尽管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超出了预期,但是全行业在进一步激发国内航空市场的努力收获了成效,全年新增航空人口达到了3563万。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坐飞机出行,享受到民航发展的红利,以春秋航空为代表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煜

“去年,春秋航空的旅客运输量大约2150万人次,接近了2019年的水平;新设立了大连、南昌、兰州、西安基地,国内航线数量超过320条。此外,疫情两年来,我们引进了20架新飞机,机队规模达到115架。”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煜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了公司在2021年的主要生产数据。在疫情中率先恢复的春秋航空,也成为了国内少数的预期盈利的航空公司之一。

在王煜看来,春秋航空的复苏与行业和地方的一系列纾困解难、促进发展的政策密不可分:“民航业在2020年受益于民航局与银保监会提供的1100亿一年期纾困低息贷款,大幅缓解了疫情爆发期间由于集中退票、削减航班带来的资金压力,保证了民航业的平稳运营。”

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盈利能力被大幅削弱的运输航空公司,抑或是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人、物、环境同防”挑战的各大机场,均承受着资金链压力。现金流成为多数民航企业能否行稳致远的首要问题。

为稳定行业发展基本盘,长期以来,民航局积极与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点穴式”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切实为民航企业发展纾困,助力其应对经营风险,精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鉴于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的关键作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王煜提交了《关于疫情期间延续降低航空公司融资成本的提案》。他认为,目前纾困贷款为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在航空公司流动资金贷款总额的占比达50%以上,而民航业依然受疫情持续影响,纾困贷款到期之后需靠“借新还旧”的方式来维持,更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相比纾困贷款的优惠利率,同期的银行商业贷款LPR利率为3.7%,各航空公司资金成本和资金压力将再次加大。因此,他建议为航空公司提供3年期或5年期的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帮助航空公司平稳度过疫情,推动行业和经济的复苏发展。

此外,由于2020年纾困贷款用途限定为航空公司日常经营性支出(航油、起降费、人员薪酬等),2021年底的最新一批纾困贷款用途扩展为一半额度可用于归还存量贷款,但均不能用于飞机或发动机等采购支出,而该类费用是航空公司占比较大的资本支出,比如一架空客A320NEO的交付价格约5000万美元~6000万美元。

“建议扩大纾困贷款使用科目范围,例如可全部额度归还贷款,并可用于采购飞机或发动机。这将极大缓解航空公司的运营资金压力,同时也为恢复再生产,提供发展动力。”王煜表示。

除了财税金融政策上的扶持,王煜认为民航业的全面复苏离不开精准防控政策所创造的良好航空出行环境。“由于各省、市的健康码体系和标准、核酸检测信息存在不互通的情况,在旅客出行中,可能会遭遇出行壁垒。此外,还存在各地执行疫情防控标准不统一,部分地区存在‘自行加码’和各地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流动防控要求不统一的问题,给旅客的航空出行增加了不确定性。”王煜表示。

既要有效防止疫情通过航空运输渠道传播,又要防止“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既要守护广大旅客的平安健康,又要最大限度减少对旅客出行的影响,这是统筹疫情防控和行业恢复发展的应有之义。王煜认为,首先应该形成全国统一的防疫预案,避免出现“自行加码”等工作盲目性,最大程度平衡好防疫和群众生活、经济发展关系。其次,加快实现健康码、核酸证明、疫苗接种等疫情防控关键信息的数据整合与共享,形成全国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信息集中展示,人员一码通行的同时,更精准、迅速的进行风险人员的识别与管控。最后要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数字化水平,实现各防控关口“无感通行”,如与身份证等日常高频使用介质结合,在机场、火车站刷身份证换票的同时完成疫情防控所有必要信息的核验。更可进一步考虑引入面部识别等新兴技术,实现“无感通行”。如此在机场、火车站、医院、商场等人员聚集区域将不再需要设置大量人员层层筛查,提高人员通行效率,节约社会人力成本。(《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韶滨)(编辑:张薇 校对:陈虹莹 审核:程凌)

责任编辑:zhangwei
相关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作家阿来在中飞院举行专题讲座
智慧机场的绿色脉动——天津滨海机场信...
西北空管局空管中心技保中心开展人员岗...
民航华北空管局能源管理取得新成效
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沈阳基地发动机附件...
东航研发推出飞行绩效管理平台
南航披露低能见度天气下仍能实现高航班...
伊春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万人次
南航新疆空保管理部:文明执勤 助推新疆...
呼和浩特机场安检:服务升级,温情护航...
东航技术北京分公司资深教员陈聚群:修...
民航广西监管局开办中小机场安检培训“...
包头机场开展全国消防日主题宣传活动
巴彦淖尔机场人工观测场设备升级改造顺...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再次突破250...
国门安检:强化业务技能 做好航班换季保...
东航云南公司开展航空安全员年终考核
新疆且末机场组织开展“119全民消防、生...
山东东营机场组织开展“民航知识进机关...
扫一扫,更高效 北海机场“微创新”改善...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