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在全国两会期间,这一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来自民航业的委员们就在这两年提出了“制订中国民航业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方案”“完善航空运输企业能耗与碳排放管理机制”“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为民航‘脱碳’提档加速”“建立用户碳积分账号和碳普惠体系”等相关提案。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一年,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有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等。
航空运输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多领域民航强国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民航局印发相关文件,指导推动民航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运输航空单位吨公里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稳中有降,在全球主要航空大国中处于领先地位,机场每客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显著下降,达到历史最优。到“十三五”末期,中国民航燃效水平较2000年提升近30%,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6亿吨;到2021年末,中国机场能源消费中电能占比近60%,场内新能源车辆占比提升到20%,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机场APU(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备安装率、使用率达到100%,机场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在全球主要航空大国中,中国民航燃效水平、机场新能源车占比、APU替代设备安装使用率等已处于领先位置。绿色民航由小到大,为“十四五”时期绿色民航由大到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绩已成为过去,持续发展还看未来。进入“十四五”这一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民航业需要在空域优化与改革、政府资源调配、法律法规建设、新技术应用和绿色民航机制等方面促进绿色转型,以构建民航运输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格局,为推动民航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1月,民航局印发《“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作为民航历史上第一部以“绿色发展”命名的规划,其必将有力指导民航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行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十分清晰。《“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到2025年,中国民航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低碳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升,民航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到2035年,中国民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趋于完善,运输航空实现碳中性增长,机场二氧化碳排放逐步进入峰值平台期,我国成为全球民航可持续发展重要引领者。
为实现这一目标,民航业将在政策标准体系建设、打造绿色民航企业标杆、积极参与全球航空排放治理、强化低碳民航顶层设计、市场机制建设与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与新技术应用方面发力,并将在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科创平台建设、绿色民航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行动。国内各航企亦将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多方位进行探索,抓住科技创新、科学管理的关键点,不断推动民航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以期为全球低碳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实践。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更是当代中国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民航业已经迈开绿色转型的坚实步伐,从客观实际出发,努力探索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绿色转型之路,力求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陈轩棋)(编辑:张薇 校对:陈虹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