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民航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应该如何答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命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民航业内的多位代表委员。代表委员们就服务双循环的时代命题纷纷提出务实之策,更表示要聚发展之力,助力民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安全是民航服务双循环的坚实基础
“过去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的论断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共鸣。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三五”答卷中,民航也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十三五”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民航业实现持续安全飞行“120+4”个月的安全新纪录,实现运输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亿客公里死亡人数的两个“零”;民航旅客运输量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的“转段进阶”。“十三五”时期成为中国民航安全纪录最好、发展增量最大的5年。
“这是中国民航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出来的,也是全体民航人攻坚克难、砥砺奋斗而来的。”不少代表委员深有感触地说。
民航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安全是基础,也是保障。“民航业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坚持系统思维,把风险防范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为民航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牢安全之基。”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局原副局长李健说。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将‘三个敬畏’根植于生产运行全链条。”“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抓好航空安全。”“切实把应急能力建设落实到安全运行的每个环节。”“一定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效益、正常、服务的关系。”
“坚守‘三条底线’,加强‘三基’建设,抓好‘三个敬畏’宣传教育活动。”“要强化国产高端技术在民航地面保障安全生产运行方面的应用,整体提升民航领域科技兴安、科技强安的水平。”来自机场、航空公司及航油、航信等保障单位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将在民航业坚决落实落细。
创新是民航服务双循环的不竭动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依然是今年全国两会的关键词之一。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科技革命风起云涌,民航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航材共享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客票交易系统实现国产化,管线加油车和5万升以下加油车实现了国产替代,ADS-B空管运行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民航客机全球追踪监控系统全面覆盖我国国际和地区航班……自“十三五”以来,科教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民航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民航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是动力,也是畅通循环的关键。今年初,“十四五”民航总体工作思路明确提出“智慧民航建设有新突破”。驱动行业创新发展,智慧民航建设是主线。
东航是国内航企信息化、数字化方面的先行者之一。自2009年明确“数字化是航空公司最高形态”理念以来,东航开启了信息化建设的“黄金十年”,驶入了信息化建设的快车道。进入“十四五”时期,东航将聚焦旅客数字化出行平台建设,形成“新出行、新产品、新零售、新生态”四个新能力;聚焦“数字孪生技术”建设,提升公司运行生产指挥体系和安全管理闭环体系效能;聚焦内部精细化管理建设,不断提升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管理赋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民航的基础和底座,是“钢筋水泥”“四梁八柱”,为智慧民航提供重要支撑。“中国航信将持续推进智慧出行,实现无感畅行服务品质新跨越。同时,继续推动智慧物流,实现航空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开启航空货运物流智慧化建设新征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志雄说。
中国民航大学曾参与民航局关于智慧民航建设的整体规划制定工作,并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航空运输大数据研究生的培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教授吴仁彪透露,围绕智慧民航建设,中国民航大学计划成立两个跨学院的研究院,分别聚焦四型机场和智能装备,以及通用航空和无人机领域。同时,大力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引进高水平带头人及团队。
扩大内需是民航服务双循环的战略基点
自“十三五”以来,民航聚焦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国内航线网络,着力调整发展结构,引导航空公司深耕支线市场,实现干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十三五”期间,我国中西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55.7%,高于全国增速7.9个百分点;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23.7%,高于全国增速76.9个百分点。
民航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支撑,也是战略基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年均航空出行次数只有0.47人次,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0.87人次。从乘机人数看,我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有效激活二、三线城市航空出行潜在需求,将在扩大国内循环规模、提升国内循环效率、提高国内循环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必须变革与创新,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提升能够全面满足潜在需求的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中国民航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根本要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强认为。
经过“十三五”发展,我国航线网络的“大动脉”国内干线航空网络已经较为完善,而“毛细血管”支线航空还存在发展规模小、网络连通不足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平川表示:“重庆机场集团将全力推进支线机场发展,推进黔江、巫山、武隆机场航线恢复及开发,积极引入航空公司投放运力,争取加大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枢纽机场的航线航班密度,进一步促进与重庆江北机场的干支联动发展。”
打造“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通用航空是重要领域。“十三五”期间,民航局不断深化通用航空“放管服”改革,优化短途运输企业营商环境,满足偏远及交通不便地区民众的航空出行需求。2020年即使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短途运输依然取得较快发展,21个省开通运营71条短途运输航线,全年飞行1.3万小时、运输旅客5.7万人次,分别是2015年的3倍、4.2倍和13.3倍。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空域改革,简化工作流程,释放通航发展活力,千方百计扩大国内航空市场需求,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民航高质量发展。
航空物流是民航服务双循环的重要领域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而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航空物流业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深度参与国际合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自2020年以来,中国民航坚持“优环境、补短板、调结构、强供给”,系统推进航空物流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航空货运能力大幅增强,为保供应链、物流链稳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了民航力量。
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重构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航空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全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围绕促进航空货运发展,民航局将从优化机场设施、完善货物运输服务、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发展货运中转业务等八个方面,全面推进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提升试点工作,探索航空物流发展新路径。
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航空物流体系,在打基础、利长远、着力提升航空货运发展质量上多下功夫,是充分发挥民航战略产业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领域和发力点。
“国家、地方等各级政府与物流快递、航空公司等各类企业应通力合作,共同推动货物空铁联运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海鹰说。
“希望国家相关部委支持批准成渝地区协同构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支持成渝两地共同培育航空货运公司,从航权、时刻等方面支持两地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重点区域全货机航线。”谭平川说。
产业协同是民航服务双循环的“加速器”
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航空运输具有高效便捷、机动灵活、带动力大、国际性强的特点。依托机场发展枢纽经济,成为各地政府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自“十三五”以来,民航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与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相适应的世界级机场群协同发展,对我国城市群建设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东海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楚标建议,“十四五”期间,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试点,探索解决机场群空域拥堵、资源整合不佳等问题,建立统筹协调、统筹管理、共商共建等机制,创新机场群建设运营模式,形成目标同向、优势互补、措施一体的发展格局。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构建完善功能健全的现代化国家机场体系,更加注重机场间的协同效应,更加注重以机场为核心的航空服务覆盖范围。需要民航产业与上下游产业、其他交通方式融合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合力。
民航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产业协同能助力跑出“加速度”。以海南为例,海南资源要素流通更依赖航空运输,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航空运输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过程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海航集团党委委员,海航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虹宇表示,要推动民航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民航业与上下游产业和其他交通方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海航将对接长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中的民航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航线布局网络,统筹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和机场群建设,推进高铁、高速公路与机场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
李海鹰认为,要按照国家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民航基础设施,真正发挥机场群增量地面保障资源的客货运输服务能力。
真情服务是民航服务双循环的亮丽底色
作为一家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航空发展之路的航空公司,近年来春秋航空平均票价始终保持比行业低30%左右,旅客数也从2015年占全民航的2.98%提高到2019年的3.39%,份额逐步提升。“要让普通百姓享受到民航发展的红利,‘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说,春秋航空将紧紧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布局更多的点对点航线。
春秋航空的发展是我国航空市场出现可喜变化的缩影。目前,我国低成本旅客运输量增长87.6%,占比9.5%。
“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表述。长期以来,民航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人民群众共享民航发展成果,从民航的真情服务中增强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航空服务以及提升服务品质的需求日益增长。人民对美好航空出行的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真情服务将为民航服务双循环涂抹亮丽底色。东海航空将立足“出行即服务”,应用旅客出行定制化和一键化技术,加强与旅游、购物、餐饮等服务企业合作,设计更多品类的“航空+”服务产品,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提升服务品质。“民航业在服务方面要进一步突出特色化的优质服务,增强人民幸福感,实现分类安检、智能中转等,让‘机场—飞机—机场’也成为旅行的一部分,让飞机不再是单纯的出行工具。”廖虹宇说。
中国经济社会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全面实现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民航业将继续担当作为,求真务实,汇聚起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磅礴之力,为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而奋斗,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多的民航贡献!(中国民航报 记者肖敏、陈轩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