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EBG中国民航行业解决方案总工程师 王洋
华为沃土数字平台,助力民航智慧应用百花齐放
王洋: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华为公司的王洋,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把华为公司最近在智慧民航领域的思路和经验和各位领导进行分享。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智慧民航 智能应用”。在这个主题向下我们也想分享华为的沃土数字平台是如何支撑智慧民航的发展。 放眼整个行业的发展包括各个企业的发展,其实数字化已经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客户都在提“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如何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提到“数字化”,很多企业都在做很多工作,一方面我们是要把原来传统企业的业务系统、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其实是企业内部的数据整合,同时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各个企业的业务不断高速发展,对于企业业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数据共享也被大家所重视。所以我们也在提企业上下游生态圈的整合、融合以及数据共享,就是打破原来的信息孤岛,把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拉通。 在数字化转型中,大家也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数据的融合以及系统的集成,未来越来越多的成为重要的挑战。未来企业数字化的转型中,各个企业更多需要花60%以上的精力和成本进行整个业务的整合以及数据的集成。其实在数据集成中,我们面临更细化的痛点:一方面是应用的集成。上午也在提如何使信息孤岛连成一片?如何使“烟囱”进行整合?另一方面现在各个企业都在用很多的云化平台,比如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还有本地的私有云平台,如何使这种多云的环境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整体的能力也是大家面临的问题。另外,现在也在提IT与OT的整合,面对不同的前端设备,不同的传感器,我如何通过一种信息技术把这些设备进行整合也是一个难题。同样,还有刚才提到的整个产业链上很多企业之间面临着业务整合,那就是跨企业的同样面临跨区域、跨网络的整合,都是我们未来所面临的痛点。 如何打破这些痛点,完成我们的整合,使我们的业务应用能够在整合的基础上更快地更新迭代、更灵活的部署创新?实际上华为的沃土数字平台就应运而生。国家的战略也在提“数字经济”、“数字底座”,如何打造“数字中国”的底座。华为沃土的数字平台也是基于华为几十年的自身IT发展所总结出来的一套架构和理念。 这张图是华为沃土数字平台针对不同行业的架构理念。底层更多一方面是整合传统企业内部的业务系统,IT系统;另一方面也是把现在所主流在广泛的像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视频智能分析、融合通信、地理信息等等这些通用的应用平台进行整合,再借助我们所擅长的5G技术包括数据通讯技术,把前端包括应用平台、业务系统中的各个数据进行传输,最后汇总到华为沃土数字平台中。这个沃土数字平台其实是利用的中间有一个叫罗马的我们叫融合集成模块,它来帮我们实现刚才所提到的云大物移这几个应用平台以及传统业务系统数据的整合,同时这个罗马平台还可以向上支撑智慧应用的建设。我们的理念基于华为的沃土数字平台帮助用户实现业务系统的整合,各个应用平台的整合,同时更好地支撑上层应用的建设,实现基于这片“黑土地”有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应用层百花齐放。 我们具体打开看一下刚才提到的罗马的融合集成模组。它其实帮我们实现在数据整合和业务融合方面的痛点,一方面可以把企业内部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融合,这个在深圳机场已经实现了,把传统的比如说运行系统、旅客服务系统等业务数据进行了整合,能够更好地支撑上层的应用。另一方面,就是在企业之间的整合,我们也在和很多机场集团进行交流,机场集团下属了很多不同的机场,包括干线机场还有很多支线机场,未来一方面机场群的协同运行包括干支机场的写头运行也需要数据和业务的整合,ROMA平台也能够实现这些干支线机场之间包括比如京津冀机场之间的整合和拉动。另一方面,我们现在也在和空管包括航司、机场三方面的客户交流,客户也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未来在民航领域的数据整合可能已经不光局限在某一个用户数据上自己内部的数据拉通,未来空管、航司和机场应该是三方一体的,大家把数据共享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形成整个航空流的数据链。 上午的时候很多领导也提到了安全性,包括我们在和很多客户交流数据整合的时候,客户也提到既然有的多云的架构,既然有了跨网甚至跨企业、跨区域的整合之后,那安全性如何保障?一方面安全性是基于现有的网络硬件设备以及一些软件的策略,来打造一个云网安一体化的安防平台。另一方面,现在国家也在提国产化安全自主可控,从去年开始,中美贸易摩擦也好,包括美国把几十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的管控名单也好,都为我们的民族产业包括政府、客户、行业合作伙伴都敲响了警钟。华为在此之前一直致力于做自主可控包括国产化方面的布局和研究,未来我们也计划在五年里投入20亿美金打造安全自主可控、可信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体系。我们认为整个安全自主可控并不是单单某一项产品或者某一颗芯片能够左右的,更多的其实是一个产品体系和国产化体系的建设,所以我们现在发布一些自研的芯片包括ARM架构的鲲鹏生态,和合作伙伴一起基于自研的产品构建一个国产化自主可控的鲲鹏生态的体系。 后面我介绍两个案例,基于沃土数字平台如何和行业合作伙伴、客户共同打造智慧应用。 一方面就是刚才提到的基于在深圳机场的场景下,利用我们的ROMA数字平台,帮助用户把底层包括运行的AODB、资源分配包括旅客服务数据、安防的安检数据都进行了整合,在这个整合之上我们还进行了其他通用平台的整合,包括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可以实现旅客人脸识别,包括车辆位置的识别。其实融合通信平台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把各个方面的通讯手段进行了融合,能够更好地支撑整个机场的运行,就是把各个业务场景的数据进行了整合和融合,我们可以说运行一张图、出行一张脸两个关键理念,向下细化了更多解决方案,比如智能机位分配,帮助客户颠覆了传统更多需要人工经验进行机位分配的模式,把运行相关的数据和需要去进行参考的跟机位相关的数据进行了整合,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的机位分配。效果也非常明显,帮助机场实现了靠桥率从75%提高到的80%的跃升,另外在智能机位分配上我们也做了更多的创新,原来的算法和模式更多基于机场的视角,但是我们和航司交流之后他们也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们更希望能够从航司的角度做一些规则的设定,使这种分配更加优化、更加合理。所以智慧的应用其实是需要业务部门不断地参与,和技术厂商一道构建百花齐放。 另外一个运用场景就是航班节点采集。其实航班节点采集更多是基于视频分析,能够采集到远近机位以及后续保障车位的到位时间。现在我们和很多机场交流,一方面传统的视频采集可能受外界天气因素的影响,而在视频采集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干扰,我们一方面通过一些算法去掉这些噪点,另外一方面通过其他的技术手段进行弥补。 第二个案例就是刚才提到的一张脸出行。现在很多机场已经实现了人脸识别走完这个航站楼很多的服务环节,这个案例也是在上个月刚刚开航的大兴机场,基于华为的5G产品和运营商一起部署了5G网络,为东航做了延伸到远机位登机场景下的人脸识别,其实很多航司都面临一个痛点,就是我在远机位的旅客的复核上有很多的人工工作量,同时很容易产生差错,从旅客走上远机位登机门到上摆渡车再上机车上客舱,每个环节都需要地服人员大量的清点,这个时候航空公司希望我们用技术手段帮他们减低工作量、降低差错,所以我们通过刚才提到的ROMA平台帮助东航实现了机场安检数据以及航司掌握的旅客头像数据、身份数据的整合,最终基于5G进行这些数据的传输,实现东航在远机位场景下的旅客的智能化的复核。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所有内容。我们希望怀着开放的心态和行业内的各个合作伙伴和客户一道致力于未来智慧民航的建设真正实现百花齐放,谢谢大家。
|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