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张弛 报道:“滴滴…滴滴…滴滴……”2月26日凌晨4:00,闹钟的响声打破了黑夜的宁静,哈尔滨机场安全检查站旅客检查科安检员陈越迅速从床上爬起,穿上制服,急匆匆赶往通勤站点,奔赴机场,备战春运早高峰。天空还是漆黑一片,寂静的街道上,只有星星、路灯与大红灯笼的陪伴。迎着凛冽的寒风,她加快了步伐。
而此时,在机场值班的120余名安检员已身着制服,来到岗位上提前检查好仪器、设备,静候旅客到来。
4:30,高峰小时容量3000人次的候机大厅已聚集了一万余名旅客,加上送行的人群,整个候机大厅人头攒动,一派繁忙景象。
“由于安检大厅仅能容纳300余人,为缓解安检大厅早高峰的旅客流量压力,我们采取'关口前移、合理截流、分时进入'的措施,在进入安检通道的'门洞'前设立了查验岗,有效控制旅客待检区秩序,减轻通道检查压力。”安全检查站党委书记于健介绍说。
“登机时间1小时内的旅客,请进入安检大厅。”在“门洞”岗执勤的安检员高镝和三名同事不停地喊道。他们一边召集该时段需要进入安检的旅客,一边在十几米长的等候队伍中往返穿梭,不停地宣传登机时间,反复查验登机牌。这对于第一关口“门洞岗”的四名检查员来说已经成了习以为常的“战术动作”。通过他们一次次地告知登机时间,一次次地维持秩序,一次次地提示旅客核对登机牌上的时间。通过关口前移不仅合理优化了资源,也大大缓解了安检通道的检查压力。
“我们的过检率是一分钟200人。”而在这短短一分钟内,两名安检员要递接登机牌100多次。
6:00达到客流峰值,在哈尔滨机场安检大厅安检通道前,等待安检的旅客排起了长队,现场虽忙却不乱,带着红色“安检咨询”绶带的安检引导员根据客流量疏导人流,安检通道里身份证检验、前传、X光机、人身检查、开包检查各个岗位有条不紊地进行,加上排队时间,平均6分钟就能过安检。
9:30,随着客流量逐渐回落,值班队长决定调配勤务,组织大家进行轮休,连续工作4小时的陈越终于可以歇口气,边吃早餐边跟记者聊几句,刚在休息室坐下,值班队长进来告知又一波客流高峰到来,陈越丢下还没咬两口的面包,立刻动身,回到岗位。
“这是常态,客流量的变化是动态的,随时有可能增加,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上洗手间也要跑步走,午饭刚吃两口接到命令就要马上回岗,有时遇到航班延误晚班要到凌晨两三点才能下班。”陈越说。
“春运期间,安检站全员停休备勤,我们不能离开哈尔滨,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陈越说,“从17日(初二)开始,我们就迎来了持续的旅客出港高峰,平均每天需要检查旅客3万多人。我们每天要做2000多次深蹲,说1000多次'您好,请从包里取出电脑、IPAD、充电宝、水杯、雨伞'。对着X光机的屏幕紧盯成百上千个行李,时刻对每一个充电宝进行认真辨别。早高峰5:00到9:00,我们检查旅客12000人次,平均20秒检查一名旅客。”
来不及吃饭、来不及喝水、来不及休息,哈尔滨机场安全检查站安检员们严格执行检查标准,践行真情服务,用责任和担当守卫着空防安全,春运以来共查获违禁物品200余件,保证了旅客安全顺畅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