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滴…滴滴……”2月11日凌晨2:00,闹钟的响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广州白云机场安检一大队班长陈玉烘迅速从暖卧中爬起。为迎接客流量早高峰到来,春运期间白云机场安检通道提前至3:00打开。2:45分,陈玉烘身穿一身黑色制服,戴上耳麦,来到岗位上提前检查好仪器、设备,静候旅客到来。
每天4:30~9:30是白云机场航班早高峰,在全天的五分之一时间里,安检通道承接着接近三分之一的旅客量。5:00达到客流峰值,记者在白云机场B区24条安检通道前看到,每条队伍排着20~30人,现场虽忙却不乱,带着红色“春风服务示范岗”丝带的安检引导员根据客流量疏导人流,安检通道里机票检验、前传、X光机、人身检查、开包检查各个岗位有条不絮地进行,加上排队时间,平均8分钟以内就能过安检。
到上午9:30, 6个半小时里,B区1号安检口已经检查了986人次,X光机通过了3654个行李物品,比平日增加了30%以上。春运期间客流量激增,可能存在的风险也随之增高,在3分钟内如何又快又准地检查好每一位旅客,对于安检人来说是一个挑战。
走进违禁品室存放室,堆满安检人每天的“战利品”,春运期间已经快要“爆仓”了,小到一个指甲钳、一根火柴、一颗电池,大到一把菜刀、一个登山杖,一个踏步车……一切违禁物品都逃不过安检人的火眼金睛。
专业高效的背后是平日训练有素,就算春运期间,安检人依然如常地组织学习培训。翻开一个班组记录本 “注意粉末状的物体识别”、“提防火柴塞在皮带里”,几乎每一个备注都写满当天风险提示和防控重点。对于每一个细节都紧抓不放,对于任何一个隐患严盯死守,安检人正用每一次的深蹲,看紧每一个行李包守好空防安全第一道防线。
10:12,随着客流量逐渐回落,值班队长决定调配勤务,组织大家进行轮休,连续工作了6小时的陈玉烘终于可以歇口气,边吃早餐边跟记者聊几句,才在休息室坐下,嘴里还没咬两口面包,值班队长进来告知又一波客流高峰准备到来,陈玉烘丢下一句“不好意思”,立刻动身出门。
“这是常态,客流量的变化是动态的,随时有可能增加,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上洗手间也要跑步走,午饭刚吃两口接到命令就要马上回岗,有时遇到航班延误晚班要到凌晨1~2点才能下班。” 陈玉烘说。
在休息室中,记者发现每个班组都有一个计时器,从进入休息室开始计算,每次休息10分钟。虽然只是短短10分钟,安检人却告诉记者,春运期间,每天可以轮休两次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更别提放假了。
“春运期间,我们每天要做1000多次深蹲人身检查,说1000多次‘您好。请从包里取出电脑、IPAD、充电宝、水杯、雨伞。’对着X光机的屏幕紧盯成千上百个行李。安检队伍全员停休备勤,我们不能离开广州,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 这是陈玉烘的第8个春运,这一切他早就习以为常,由于夫妻两人都是安检人,他只能把孩子送回汕头老家的爷爷奶奶照顾,也尝试过年夜饭就吃了一个泡面就上岗工作。
来自四川20岁出头的安检女生杨丽媛,却百般滋味在心头,说到家里父母时候,她忍不住眼泛泪光地说:“这是不在家过春节的第二年,心里还是很想念爸爸妈妈的。但是每次听到旅客对我们说,你们辛苦了,大过年还坚守在一线,我心里就觉得心里特别自豪,因为自己的努力是有人肯定的。” 杨丽媛说。
每一张机票背后就有超过115个民航人在努力保障着,每一位旅客通过一次安检,就有8~9名安检人为其保驾护航。在这场春运客运高峰保障攻坚战中,他们没有片刻休息,甚至不能与家人团圆,但在采访安检人中记者听得最多的是:“为了守好南天国门第一哨,守护旅客平安回家路,我们在所不辞。”(《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梁永军 实习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陈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