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成都机场明亮的候机楼里人头攒动,温暖如春,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为南来北往的旅客办理着出行手续,井井有条的背后,离不开一群人的努力,他们就是动力能源管理部的兄弟们。
成都的冬天阴冷潮湿,厚厚的云遮住太阳,让早春的寒冷显得更加难以忍受。一大早记者来到四川机场集团动力能源管理部,近距离接触春运保障的“幕后英雄”。
四川机场集团动力能源管理部水电保障部副经理陈勇带着记者来到工作现场。其实他们工作的地方,分散在空港区从南到北的各个角落。陈勇说:“我们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成都机场区域电力、天然气、给排水、污水处理系统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检修管理工作,虽然不直接为旅客提供服务,但能源作为航空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与旅客出行安全以及服务体验息息相关。”可以这样说,飞机的安全起降、旅客的出行体验、员工的正常工作,都离不开能源。
在机场某供配电站点,动力能源管理部水电维修组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测。这样的规定动作,在春运期间的频率会增加。冬天气温低,在室外待上10分钟,记者就冻得手脚冰凉。而对设备进行常规维护的工作人员却一丝不苟地检查完每一个环节,做好记录,再驱车赶往下一处。每年的春运都是安全保障压力最大的时候,各班组员工这个时候都会奋战在机场能源保障一线,防患于未然,尽量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陈浩是动力能源部水电维修组的一名年轻员工,今年将在岗位上度过他第一个不能回家的除夕。他说:“春运期间,我们的工作量比平时大了许多。为了不让供电出现任何闪失,对42个低压站点都要加强设备巡视,以防万一。”他还告诉记者,虽然春节不能回家,但春运期间坚守岗位,对他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冬季供暖用电负荷比平时大,他可以在保障旅客出行的时候进一步收集数据,总结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其实,动力能源管理部的工作是枯燥烦琐的。办公楼灯泡坏了需要他们去换;某个开关出故障了需要他们去修;机场范围内的高杆灯需要他们定期去维护;水管突然爆裂,即便是半夜,也需要他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去处理。春运期间机场客流量大,能源的供给更是出不得半点儿问题。提前制订各项保障预案已经成为“动能人”在特殊时期的日常工作。工作区内每一个配电箱的高压、低压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仪表数据是否有异常,有没有小动物等外来物进入工作区,这些都需要他们逐一排查。
张元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名老将,在动力能源管理部一干就是38年。他见证了机场的发展变迁,也为保障旅客出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这些年,他上梯子修灯泡、下缆沟接电缆、查管线、修设备,什么活儿都干过。张元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的,一有任务,即便是半夜我们也会立刻赶往现场排故检修,为旅客的顺畅出行争取时间。”
正是“动能人”的默默付出,才保障了广大旅客出行的安全顺畅。旅客也许看不见他们,可他们是保障航班正常生产运行的幕后英雄!(《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郝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