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满载着旅客的航班掠过那雨雪霏霏的江南水乡或是寒冰初融的北国大地,舷窗外、银翼下,那水墨画般的景致令人沉醉,勃勃生机传递着欣喜。飘零的雨雪赋予一程诗意的同时,也给出行带来了些许麻烦。我们将结合一些具体事例,为雨雪天气出行的旅客们提供一些贴心锦囊,让温暖和惬意一路相随。
航班信息勤沟通
提前出发勿赶点
事例:在外工作忙碌了一年的莹莹总算盼来了春节假期,她早早订了机票,期待着回家。结果回家当天,莹莹所在的城市下起了雨夹雪,去往机场的道路变得拥堵不堪。当莹莹焦急地赶到机场时,却发现航班已经停止登机。幸运的是,莹莹在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及时改签了机票。
温馨小锦囊:雨雪天气可能导致航班延误或者取消,航空公司会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告知旅客航班信息,并配备充足的客服人员为旅客提供咨询、改签等服务。因此旅客要随时关注天气信息与航班信息。拨打航空公司或者机场的客服电话是最为常见的咨询方式,但是当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时,这些客服电话容易出现进线“洪峰”,导致电话占线。在这种情况下,旅客可以通过航空公司或者机场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等智能客服获取信息,智能客服的自动问答系统亦能够帮助旅客解决简单的问题。旅客如果收到一些来历不明的退票、改签的手机短信提醒并带有消费链接,请一定核实是否来自航空公司,避免上当受骗。
如果所搭乘的航班因为雨雪天气出现延误或者取消,旅客要熟悉关于退票和改签的相关规定。根据《航班正常管理规定》,由于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以及旅客等非承运人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出港延误或者取消,航空公司应当积极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但是费用由旅客自理。按照规定,航班取消、提前、延误、航程改变或不能提供原定座位而导致旅客非自愿变更客票,承运人应优先安排旅客乘坐后续航班或签转其他承运人的航班,要求旅客变更承运人时,应征得旅客及被签转承运人的同意后,方可签转。因承运人的原因,旅客的舱位等级变更时,票款的差额多退少不补。出现航班延误或取消的情况,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与旅客的沟通,提供一些食品和饮用水,并安抚旅客情绪。旅客们在维权时则切记要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积极配合航空公司或者机场工作人员的安排,避免出现过激行为。对旅客来说,购买相关的航班延误险也是规避风险、挽回损失的不错选择。
雨雪天气不仅会对航班起降造成影响,也可能导致城区去往机场的道路出现拥堵。旅客在出行前要了解路况,计算好时间。此外,冬季出行,旅客们普遍身着厚重鞋服,安检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综合以上因素,旅客最好提前出发。为方便旅客安排行程,机场方面应当通过智能化技术及时向。旅客提供机场附近交通情况、安检排队情况等信息。如果错过了航班,旅客应当立即咨询航空公司进行改签,视航空公司和舱位情况,旅客可能需要付出一定数额的手续费。
防寒保暖备衣物
横跨南北有妙招
事例:春节期间,林达带着父母去海南度假。出发当天,所在城市的气温骤降到了0℃以下。一家人在登机后便脱掉了身上厚厚的外套,但航班并没有立即起飞,而是在跑道上停留了许久,机舱变得有些寒冷。林达担心父母会着凉,便询问乘务员为什么机舱内的温度这么低。乘务员表示飞机正在除冰,机舱内不允许开空调,如果感到寒冷可以提供毛毯。
温馨小锦囊:除防冰是飞机维护和保障飞行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防止飞机在等待旅客登机的时间内又再次结冰,机务人员一般会在旅客登机结束、舱门关闭后开始防除冰作业。在除冰过程中如果不关闭飞机的空调系统,除冰液蒸汽会通过飞机动力装置引气活门进入飞机空调系统,从而污染飞机客舱内的空气。因此,在进行地面除冰之前,必须关闭飞机发动机引气活门以及APU(辅助动力装置)引气活门,空调系统也不得不随之关闭。在地面除冰完成后,仍需要发动机和APU运转1分钟以上,待除冰液污染排除干净后方可打开动力装置引气活门,恢复客舱空调系统运行。因此,旅客在雨雪、低温天气乘坐飞机,登机后不要立即脱掉外套。航空公司也会为老人、小孩等抵抗力较弱的旅客准备充足的毛毯、热饮,用于保暖驱寒。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大。北方旅客前往南方不要轻易在机场内脱掉太多衣物,因为廊桥和机场摆渡车内温度较低。而南方旅客到北方要在飞机落地前后及时换上保暖衣物,避免感冒着凉。
春节期间从北方到南方去避寒的旅客不在少数,在北方必不可少的大棉袄到了南方没了用武之地,反倒成了累赘。为减轻旅客外出的负重,一些航空公司和机场会提供免费冬衣寄存服务,让旅客把厚重的衣物留在“大后方”。
结冰积雪路滑溜
老人儿童防摔倒
事例:在广东深圳定居的李建伟带着5岁的儿子第一次回东北老家过年。老家刚刚下过一场雪,下飞机后,工作人员及时提醒,注意地面湿滑,防止摔倒。
温馨小锦囊:飞机降落后,旅客有的时候需要通过舷梯下飞机,雨雪天气容易导致湿滑,虽然航空公司会采取各种措施防滑,但老人、儿童和穿高跟鞋的人士要更加注意做好防滑工作。
针对雨雪天气结冰路滑的情况,机场方面会及时对舷梯、路面进行除冰雪作业。如果航班上有行动不便的特殊旅客,航空公司或者机场在接到救助信息后会派出工作人员提供协助。如果旅客需要轮椅,可以通过机组提前向机场提出要求。
旅客上下机在行走时应避免打闹奔跑。一旦感觉脚底打滑,即将摔倒,要迅速下蹲,尽量降低重心,从而减少滑倒时的冲击力。
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空气干燥;候机楼内人员较多;客舱内的高空低气压,以及飞机起降时的重力变化。以上种种因素导致雨雪季节也是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发期,旅客在乘机之前要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冬季常见病和乘机健康常识,做到有备无患。
飞机除冰小百科
Q1.飞机为什么要除冰?
首先,附着在飞机表面尤其是机翼上的冰、雪、霜会严重影响飞机的空气动力效果和操纵性能,可能导致飞机的襟翼、缝翼不能正常收放,使飞机处于不稳定状态。
其次,飞机所有进气口处的冰、雪、霜会造成飞机系统、发动机或部件工作不正常;机身外部的空速管和静压探口如果被堵塞或变形,还会导致发布错误的飞行数据。
最后,附着在飞机表面上的冰、雪不但会增加飞机的重量、加大阻力、减小飞机的升力,而且机身上的透明冰脱落,还会使飞机机体或发动机受损。
Q2.我国机场现有的除冰方式有哪些?
我国机场现有的除冰方式有3种:机位除冰、集中除冰和慢车除冰。
机位除冰是指飞机在停机位上等待,除冰车等设备开到停机位为飞机除冰。在客流量不大的机场,机位除冰即可满足航班运行需求。除冰流程为:旅客登机—关闭舱门—等待除冰车除冰—除冰完毕飞机滑出—等待起飞指令—起飞。
集中除冰又叫除冰坪除冰.在机场的跑道两端有专门的除冰坪,所有需要除冰的飞机在起飞之前,集中到除冰坪进行除冰。大型机场一般使用集中除冰的方式,能够避免二次除冰,提高了机场运行效率,降低除冰的成本。除冰流程为:旅客登机—关闭舱门—滑至除冰坪等待区—按引导进入除冰位—除冰车除冰—除冰完毕后前往起飞跑道—等待起飞指令—起飞。
慢车除冰的“慢车”是指让飞机发动机处于慢车运转状态,飞机在进入除冰区域后不关闭发动机,而是让发动机处于慢车状态,除冰车直接对其进行除冰作业,除冰完毕后可直接滑到指定位置等待起飞。慢车除冰减少了飞机关闭和重新启动发动机这一环节,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机场运行效率。但由于飞机是在发动机处于慢车运转状态,地面工作人员要十分小心发动机前后部的气流危险区,而除冰车错误的喷液角度和压力也会对机体尤其是发动机造成损害。慢车除冰在我国还处于探索研究的阶段,目前仅有少数机场对部分机型能够实现慢车除冰。
以上3种除冰方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须要在旅客登机关闭舱门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除冰。
Q3.除冰车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对飞机进行除冰的除冰车有两种装置,分别是除冰装置和抗结冰装置。除冰装置能除去飞机上原有的冰,除冰液使用的是丙二醇I型飞机除冰液。而抗结冰装置则用来防止冰的形成,使飞机在起飞之前能够有较长且较安全的滑行时间。
飞机起飞前,工作人员会用高速软管喷洒一种橘色或粉红色的除冰液体,这种液体通常用乙烯乙二醇或丙烯乙二醇制成。这种“防冻剂”在预热后,会以约82℃的温度喷洒于机体。将高速喷洒与高温液体结合起来,才能除去飞机上的冰雪。除冰液中的乙二醇则降低了飞机表面湿气的冰点,即使温度降至-16℃也不会结冰。(《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实习记者刘韶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