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浦东机场在1号和2号航站楼全面推出国内出发安检24小时服务。紧接着,浦东机场又对这一服务进行了升级:在浦东机场乘坐东航国内航班的旅客,可全天24小时办理值机手续。这两项服务的推出,意在更好地服务中转旅客和乘坐早班机或者深夜航班的旅客,背后折射出机场服务精细化水平的提高。
24小时值机和安检服务的推出,立即引发旅客关注,并被网友称为“深夜不打烊服务”。尤为难得的是,在24小时安检的基础上,浦东机场与东航又联合推出了24小时值机服务,打通了机场与航空公司之间的服务链条,提高了机场服务水平,有助于航空枢纽建设。
想必很多旅客都有过这样的乘机体验:自己的家距离机场较远,而搭乘的航班起飞时间较早或者在深夜。如果选择住酒店,住不了几个小时不划算;想在机场待一晚又没有合适的地方,面临无处可歇的窘境。
机场深夜“不打烊”,消除了旅客乘机的几个关键痛点:国际中转旅客不再需要长时间滞留安检区外,早班机旅客可以提前进入相对舒适的候机区,航班延误的旅客也有了更舒服的等待区。这一改变看似只是服务时间的延长,实则体现了“以旅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升级。
然而,当我们为这一进步喝彩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24小时安检和值机只是构建完整夜间服务体系的第一步。对机场来说,在商业和交通接驳等方面仍然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例如,已经进入隔离区的旅客,能否在隔离区内逛一些店铺、吃一些夜宵,或者舒服地休息;深夜抵达机场的旅客能否方便快捷地前往市区等。这些方面相互联系,才能共同构成机场夜间服务体系的完整版图。
今年春运期间,笔者就曾有一次意想不到的经历。当时,笔者深夜抵达北京大兴机场,机场快轨早已停运。正当笔者为高昂的打车费而头疼时,忽然发现机场巴士仍在运营。笔者当即购买了一张前往市区的机场巴士票,不到20分钟,巴士就已经人满发车了。
这次意料之外的体验引发笔者思考,目前国内机场能够在深夜提供这种高效接驳服务的还是少数。更多机场不是深夜没有公共交通接驳,就是需要旅客等待很长时间,这也是很多旅客不愿选择民航出行的一个原因。
商业服务方面的问题同样突出。目前,国内大部分机场的大多数商铺都在深夜时分大门紧闭,餐饮选择屈指可数。有网友吐槽,“过了午夜,想在机场买杯热咖啡都成了难题”。面对旅客的需求,一些机场正在积极作出改变,如北京大兴机场推出了“深夜食堂”特色餐饮服务,包括24小时营业店面和保障店面,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夜间餐饮服务。作为旅客,期待更多机场能够加入其中。
深夜安检和值机服务“不打烊”,为机场打开了一扇创新服务的大门,但门后的世界还需要更系统的考量和更精心的设计。当旅客任何时段都能在机场获得完整而舒适的服务体验时,我们的机场还愁缺乏竞争力吗?(《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旭)(编辑:孙文瑾 校对:金杰妮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