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
——“两场一体”助力成都国际航空枢纽高质量发展侧记
这里是诗仙李白笔下气势磅礴的“九天开出一成都”。
这里是现代都市人心驰神往的“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这里更是国际客货西进东出、东进西出、西进西出中国的重要中转站。
成都,一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却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肩负起增强西部地区对外交往中心功能和国际资源要素吸附力的重要引擎使命。
多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与发展。2021年6月,天府机场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后,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由原来的“2条跑道、5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228个机位”扩容为“5条跑道、121万平方米的航站楼、469个机位”,高峰小时容量增至109架次。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保障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繁忙的天府机场
截至2024年底,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达到8733.6万人次,稳居全国城市第三位;货邮吞吐量达到102.8万吨,跃升至全国城市第五位。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发挥区位优势 提升中转枢纽核心竞争力
中转率是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辐射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主枢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始终将提高中转枢纽能级视为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天府机场与枢纽运营航企深度协作,精心构建“畅行全球、高效通达”的复合型国际中转枢纽网络,持续拓展国际转国际第六航权,着力提高国际中转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成都位于欧亚航路中点的区位优势。

客流如织的天府机场
早在通航之初,天府机场就打造了具有国际一流枢纽特征的“五进五出”航班波,为构建覆盖广泛、干支协同的中转网络奠定了基础。在国际和地区客运航线转场至天府机场后,机场大力开辟国际航线,不断扩大国际航线覆盖面并加大其密度,充分发挥航班波的枢纽集散作用,强化国内国际中转衔接,开拓国际中转新市场,连接欧亚非、辐射周边的中转航线网络逐步成型。
2025年第一季度,天府机场国际和地区中转旅客量同比增长47%。洲际航线如成都天府至俄罗斯莫斯科、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中转旅客占比普遍超50%,中转枢纽效应日益凸显。更令人欣喜地是,在欧亚航路以外,成都正逐渐成为连接南亚地区的中转首选。2025年第一季度,成都天府—尼泊尔加德满都航线上的中转旅客已超六成,大多数旅客是国际转国际的中转旅客,成都成为加德满都连接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甚至欧洲的中转枢纽。
当前,天府机场以国际转国际、以国际带国内、以国内干线带支线的中转格局加速形成。目前,天府机场已联合国航、川航获批准19条国际通程航班航线,有效缩短国际中转时间。此外,天府机场深入推进“干支通、全网联”,国内航线连通全球。其中,天府机场进出藏快速中转通道建设成效显著。在民航局拉萨—成都天府中转通程快线试点支持下,天府机场充分发挥进出藏中转区位优势。2024年,成都天府—拉萨航线的中转率提升迅速,中转通达211个城市,其中国际和地区城市38个,主要中转至中国香港、加德满都、新加坡等亚洲地区,国际和地区中转量同比增长245%。

天府机场中转服务品牌“天府转”
服务保障方面,天府机场在成都东部新区支持下,协同OTA(在线旅行社)平台上线空铁联运、中转住宿产品,为中转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去年9月,天府机场成立了枢纽中转能力提升专班,协同各方不断提升中转保障效率,缩短最短中转衔接时间(MCT),强化机场中转保障能力,提升中转便利性,进一步带动国际航线加速恢复、稳定运营。
“公交式”出行 打造商务及中转服务品牌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距离成都市中心约16公里,是许多商务人士进出成都的不二选择。为此,双流机场协同航企增加航班频次、优化航班时刻、提升宽体机运力占比,建立“政府+机场+OTA头部企业+航企”联动模式,为购买成都双流至北上广深乌拉航班机票的旅客提供跨航企或跨目的地免退票费改签服务及产品,形成以机场为核心的快线体系和服务品牌。
2023年7月1日,双流机场全面升级精品商务快线,跨航企或跨目的地免退票费改签产品在主流OTA平台全面上线,覆盖绝大多数通过OTA渠道购买双流机场精品商务快线机票的旅客。2024年,双流机场新增至杭州、南京商务快线,进一步扩大精品商务快线范围。此外,双流机场还联合航企为商务快线旅客提供包含快线值机柜台、快线安检通道、相对固定的登机口及行李转盘、免费行李寄存等配套服务的产品。

旅客在双流机场中转
今年第一季度,成都双流至北上广深拉乌杭宁精品商务快线总航班量占双流机场国内客运总架次的50.2%,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目前,成都双流机场每日计划到北京首都机场的航班达到52班,至深圳宝安机场44班,至广州白云机场36班,至杭州萧山机场36班,至拉萨贡嘎机场30班,至上海浦东机场28班,至北京大兴机场26班,至上海虹桥机场22班。每条精品航线充足的航班量,让旅客“公交式”出行变成现实。
在精品商务快线逐渐成熟的同时,双流机场率先谋划、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中转保障水平,提升旅客中转出行满意度。机场创新推出全航企无托运中转“一站式通办”,在T1、T2航站楼设置9个自助服务点位,覆盖所有到达动线,旅客无须区分转乘航企即可完成手续办理;针对跨航站楼、跨航企中转场景,双楼设置了中转自助托运设备,实现了本场运营的八大航企互转自助行李托运;联合29个城市、6家航企实现行李免提直挂,如拉萨—成都双流(西藏航空)转成都双流—深圳(四川航空)全程无须提取行李。
此外,双流机场还携手集团支线事业部、地服公司共同推出“干支通、蜀你行”服务,为始发站是川内集团下辖支线机场(如达州、西昌、攀枝花、康定等),途经成都双流机场,转乘机场地服代理的国内航班的自然拼接旅客提供便捷中转服务,包括中转指引、代打登机牌、代转运行李等,为MCT(最短中转衔接时间)时间小于80分钟且大于40分钟的同航站楼中转旅客提供“门到门”急转服务,为MCT时间小于80分钟且大于50分钟的跨航站楼中转旅客提供“门到门”急转服务。今年第一季度,双流机场共保障各类中转旅客50.9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11万人次,增长率约为2.23%。
两场协同共进 释放国际航空枢纽新动能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作为功能互补、差异发展的共同体,在“两场一体”运营模式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运营效率大幅提高。3年多来,双流机场协同效应持续释放,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让成都在全球民航业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成都也频繁亮相世界航线会议、亚洲航线会议等国际航线会议。

熙熙攘攘的双流机场
2023年底,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2024年11月28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在实施“两场一体”运营三年半后,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我国内地第三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的城市,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20强,中国航空第三城的地位更加稳固。截至今年3月底,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开通国际和地区客运航线52条、货运航线34条,基本形成“畅通丝路、直达欧美、连通五洲”的航线网络。
“两场一体”运营新模式无疑为成都“通全球”按下了“加速键”,不断释放国际航空枢纽新动能。一方面,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两场一体”运营的新探索硕果累累。2023年初,成都两场国内客运航班截载时间均缩短至40分钟,航班起飞、放行正常率均保持在85%以上。2024年3月31日,全国首个双机场互转服务产品在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上线。通过为两场中转旅客提供优享值机、优享消费、优享餐宿、优享安检、优享捷运的“五优中转”服务,打通成都两场中转便捷通道。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下一步,四川机场集团将携手驻场相关单位,抢抓航班量低位运行窗口期,加快实施双流机场提质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机场保障能力;全面推进天府机场总规修编和天府机场二期工程前期研究工作;协调推动成都“两场一体”容量调增事项尽快获批准;持续深化“两场一体”协同运行,完善国际航线网络布局,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共同打造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以实干担当奋力谱写四川民航发展新篇章,更好地服务四川构筑向西开放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建设。(《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何丹)(编辑:张彤 校对:李季威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