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用“智”变 引“质”变 内蒙古机场集团在支线机场应用无人机智能巡检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5-04-09 09:32:00

 

 

近年来,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人机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无人机+”应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在内蒙古机场集团呼伦贝尔机场,可以看到机场利用无人机技术已经实现了供电线路巡检、围界巡检、助航灯光巡检等10个保障项目场景的应用。内蒙古机场集团先行先试,将无人机技术应用在呼伦贝尔机场、通辽机场等5个支线机场的运行保障中,推动智慧机场建设,助力机场高质量发展。

破局,用无人机打破传统巡检之困

巡检是确保机场安全运行的一项高频次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在供电线路、围界、助航灯光等重要关键部位检查设备的完好性。

“在日常巡检工作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就是检查效率和工作环境。”呼伦贝尔机场无人机智能巡检项目组负责人付振伟在介绍巡检工作时表示。受巡检位置地形和人员视觉范围的限制,在巡检过程中容易出现监管盲区和死角,隐患排查工作具有一定难度。此外,呼伦贝尔的冬季室外温度基本保持在零下30摄氏度,巡检人员经常顶着寒风进行作业。人工开展一次供电线路巡检大约需要2小时。在13公里的线路上部分区域积雪厚度达到50厘米,有时完成巡检后员工手脚已经被冻麻。

2021年,在发展低空经济的背景下,呼伦贝尔机场针对巡检工作中的痛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科学技术代替人力”的想法,将无人机技术引入机场保障体系,尝试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检,无人机智能巡检应运而生。该项目获得了2021年内蒙古机场集团科技创新一等奖。经过集团公司多次评估,无人机智能巡检高效的作业模式得到广泛认可且具有推广意义。

智变,从技术升级到全面推广应用

随着无人机技术迭代升级,呼伦贝尔机场进一步挖掘潜能,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实现净空巡查、跑道道面巡查、飞行区施工现场监管和无人机植保等共计10个项目场景的应用,同时将其推广到5个支线机场。

让无人机在机场飞起来只是基础,如何让无人机在机场安全飞才是关键。呼伦贝尔机场党委书记李新在谈到无人机智能巡检管理时表示:“硬件设备与管理制度同步适配,机场与管理单位协调联动,才能使这一创新技术提升机场的安全运行裕度。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无人机智能运行保障流程,与空管站等相关单位建立了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构建了完整的应用和管理体系。目前,我们已经做到了无人机在机场应飞尽飞、安全飞。”

为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项目的成果,2023年,内蒙古机场集团统筹部署,结合管理转型战略,将呼伦贝尔机场作为试点单位,把无人机智能巡检作为整体服务项目,由集团公司统一选择专业的合约商提供运营保障。

专业的团队干专业的事,类似无人机智能巡检这样的管理转型在内蒙古机场集团已不是第一次。据了解,内蒙古机场集团自2021年实施管理转型以来,已有13家成员企业的32个保障性业务转型落地实施。近年来,合约商专业化的管理和保障能力,使机场突破了发展障碍,拓展了发展空间,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提质,科技应用推进效能革命

应用无人机进行智能巡检,最关键的优势在于对保障工作质量的提升,使机场飞行区的安全管控实现从“人海战术”到“智能感知”的跨越式升级。

付振伟介绍说,应用无人机后,供电线路巡检用时从2小时缩短到25分钟,净空巡查用时从3小时缩短到1小时。在各类应用无人机的场景巡检中,效率提升普遍为60%~80%,并且通过无人机智能巡检,对机场净空保护区内疑似超高建(构)筑物排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大幅提升,众多潜在的安全风险能够被提前发现并妥善处置,为机场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与人工巡检相比,除提质外,应用无人机进行智能巡检在成本节约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呼伦贝尔机场无人机巡检累计飞行2591次,飞行时长累计达29832分钟,较人工巡检每年节约油耗折合人民币约4.8万元。此外,应用无人机进行智能巡检,也为机场节约了每年约64万元的人工成本。这不仅体现了无人机智能巡检在经济成本上的巨大优势,更意味着机场在管理创新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发展低空经济和科技驱动发展的双重利好政策推动下,呼伦贝尔机场正在探索低空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路径。“呼伦贝尔机场将继续深化‘无人机+’战略,以智能巡检为支点,积极探索与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安全管理、运行效率、服务品质全面升级。”呼伦贝尔机场总经理李鹏说。

呼伦贝尔机场将持续完善智能数智化运行保障技术矩阵,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落实,努力探索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智慧机场运维体系。(《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张景泽)(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程凌)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西北民航持续做好首乘服务 守护党员初心...
中国民航报社出版社有限公司2023年度工...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