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务院食安办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27个部门在京正式启动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向各行各业发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强烈信号。聚焦民航业,保障旅客用餐安全是民航各单位肩负的重大责任之一。为此,各大航空公司、机场和航食公司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于保障食品安全的系列实践之中,确保旅客在飞行中的饮食安全。
多重把关 全力保障航空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飞行在万米高空,一份精心准备的飞机餐能为旅客短暂地“充个电”,带来几分温暖与满足。而“食以安为先”,为旅客提供安全、健康的空中餐饮体验,是民航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早在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联合颁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航空食品卫生规范》,并于2017年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民用航空食品行业的第一个国家级强制性规范,不仅为航空食品生产、运输、保存及机上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更为航空食品安全和飞行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成为航空食品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的有力依据。
规范的生命力在于有效的执行。在福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航食公司,空中餐食若想进入配餐车间,需要经过多重关卡的严格考验。首先是安保关,其目的在于排查并阻止非授权人员进入。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航食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应用围栏、入侵报警系统、通行管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并与机场公安分局紧密联动,确保配餐基地的绝对安全。其次是安检关,在这里,各类危险物品都会被拒之门外。通过上述两关的工作人员还要换上统一的工作服,经过全身消毒等程序,方可进入生产车间。进入车间之后,更重要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车间内部实行分区封闭管理和监控全覆盖,通过人脸识别、高清监控,实现无死角监控和长期追溯,确保每一步操作都能精准到人、责任明晰。
对细节的严格把控是航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甘肃东航食品公司生产部餐谱制作工作人员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他们在生产车间的每个角落都设置了能整点报时的时钟。在每个整点,班组长都会组织员工相互检查身上是否粘有毛发等异物,以防止其掉入餐食中,影响旅客的用餐体验。
与普通餐厅的食物相比,航空食品的制作工序更为复杂。每一份看似简单的航空食品往往需要经过最少12个小时的“历练”,在完成初加工、热加工、速冷处理、食品分装、食品出库、食品运输六大工序后才能顺利“登机”,出现在旅客面前。
在这一系列“历练”中,每一步都伴随着严格的管理。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汉莎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每日使用的食材均于当日一早送达,经过质控、仓储、生产使用部门三方验收、检测合格后,才会被送到不同的冷库。随后,工作人员将对食材进行清洗、消毒、切块、烧熟等操作,并在食材烧熟后,立刻将其送入速冷机快速降温,使食品中心温度迅速从60℃降至5℃左右,这也是有效遏制微生物生长、确保食品安全的理想温度范围。
冷却后的食物将进入分装区域,待包装完好后进入冷藏库中“待命”。接下来的餐食运输过程也需要严格的安保管控。航食公司通常会安排专门的押运人员,对餐食热食柜、机供品餐车、食品车厢进行铅封锁闭后装入专用配餐车,再将餐食配送至机上,并与乘务人员当面交接。至此,整个配餐保障任务才算圆满完成。
多样活动 增强旅客食品安全意识
“没有想到在制作飞机餐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着对食品安全的重视”。10月16日,祥鹏航空在郑州—昆明航班上开展了“尚俭崇信尽责 同心共护食品安全”主题航班活动。旅客王女士感慨地说,令人放心的食品安全保障,让每一次乘机出行都变得更加愉快。
近期,围绕航空食品安全这一主题,不少航空公司积极开展主题航班活动,通过空中小课堂等多种形式提升广大旅客对航空食品安全的认知。10月12日,首都航空在北京大兴—昆明航班上开展了以“机上食品安全小课堂”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活动中,乘务组详细介绍了航空食品从原材料供应、加工烹饪到全程冷链存放及运输的各个环节,以及乘务人员如何再次复核并在机上按流程加热等细节,确保每一份航空餐食都是在经过严格筛选后才呈现在旅客面前。为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乘务组还与旅客进行了互动问答,让旅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到更多关于航空食品安全的知识。此外,北部湾航空、苏南瑞丽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也相继开展了食品安全主题航班活动。
也许有旅客会抱怨飞机餐口感欠佳,但通过航空公司的科普,旅客了解到这背后蕴含着航空业对食品安全的深思熟虑和严格把控。为避免微生物生长,飞机餐需要经历冷却的过程,待烤箱二次加温后,其水分不可避免地蒸发流失,自然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餐食的口感。此外,飞机餐的食材选用也并不丰富。为避免空中气流颠簸导致的噎食风险,诸如刺、骨、果核等坚硬食物均被排除在外。
除了向旅客普及航空食品安全知识,还有航空公司向旅客宣传飞机餐之外的食品安全常识,力求让旅客在不同场景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以10月14日四川航空在济南—昆明航班上开展的“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主题特色活动为例,机组人员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向旅客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倡导旅客同心共护食品安全,共同营造社会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各大机场则充分利用候机大厅这一人流密集区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生动有趣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在新疆阿勒泰机场候机大厅内,电子显示屏不间断地滚动播放食品安全教育视频,其中既有生动的案例剖析,让旅客从实际案例中吸取教训,又有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讲解,让旅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广西柳州机场、河池机场则在候机楼内向旅客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手册,普及食品安全有关知识。
除了充分发挥线下场景的优势,线上新媒体也是各大机场巧妙利用的平台。广西玉林机场就自行拍摄并在抖音平台上发布了关于食品安全的主题宣传视频,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解答了旅客在购买食品时需要注意包装上的哪些信息、在选择就餐场所时要避开哪些“雷区”、在用餐过程的前中后又有哪些小细节需要关注等。在航企短视频的赋能之下,关于食品安全的科普内容能够触达并影响更为广泛的旅客群体。
多方合力 为旅客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随着民航业的迅速发展,旅客对航空服务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餐饮环节逐渐成为衡量民航服务品质的重要标尺之一。眼下,各航空公司和机场正积极行动,构筑坚固的食品安全防线,全方位守护旅客舌尖上的安全。
增强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的基石。为了将这一理念深植于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各大航空公司与机场纷纷推出了形式多样的宣传与教育活动。瑞丽航空在员工餐厅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文化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氛围。广西河池机场通过举办培训讲座,为从业人员详细讲解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玉林机场则通过组织“食安有奖”问答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员工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热情。
认识的提升只是第一步,将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更为关键。为此,北京大兴机场餐饮商圈组织了一系列安全培训活动,并与大兴机场海关紧密合作,开展现场检查和培训,向从业人员传授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点和方法,以期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与此同时,各大机场还高度重视并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大对航站楼内商户的监管力度,让旅客在航站楼内用餐更加安心。
前不久,北京大兴机场餐饮商圈组织开展了冬季安全大检查工作,包括对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排查。其中,采购环节重点检查食材供应商的资质与进货渠道是否合规;储存环节重点检查食材的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过期、变质的食品;加工环节重点检查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情况,包括厨师的个人卫生、餐具的清洗消毒、食品的生熟分开等。阿勒泰机场同样加大了对航站楼内商户的监管力度,开展了全面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排查过期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从而确保每一份食品都来源可靠、质量过关。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一道坚不可摧的食品安全防线已经在民航业筑起。它不仅守护着旅客的健康与安全,更践行着对民航服务品质的坚定承诺。接下来,民航业将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科学的手段、更加高效的机制,持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让食品安全成为民航服务一张亮丽的名片。(《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方笑)(编辑:张彤 校对:孙文瑾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