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公务航空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整体呈显著复苏态势。过去一年多来,公务机市场的快速恢复与增长,不仅推动了航空运输消费的多元化,更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市场回暖 激发活力
市场在哪里,公务机就飞向哪里。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向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达、总部经济较为完善的地区,更是公务航空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民营企业商务差旅需求的集中释放,为公务航空市场的复苏进程按下了“加速键”。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公务航空市场正迅速崛起,为区域经济和商务差旅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从地域范围看,市场复苏较明显的是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热门旅游城市。以北京为例,截至2023年10月底,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两场”共保障公务机航班达5662架次,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9%。位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公务机候机楼,于2008年奥运会前夕投入使用,是国内第一个建成的功能完善的FBO(固定基地运营服务商)楼,十几年来保障了众多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年均服务旅客达20余万人次。2023年5月,全新的北京大兴机场FBO楼开启常态化运营,被称为亚洲最大且功能完备的公务机运营基地。北京“一市两场”公务机运营新格局的形成,为国内外公务机运营提供了优质平台和保障。
“大兴机场是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大兴公务机楼是北京市和雄安新区的商务会客厅,是体现国家营商环境的国门窗口,是高质量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的北京驿站。”首都机场集团商务航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商务航空服务分会主任李义勇表示:“在对标国际的基础上,我们有信心在大兴机场建立凸显中国特色和中国服务的FBO新模式,未来将坚持‘不垄断、不唯一、充分竞争、百花齐放’的原则,开展多业态、多主体的多元化经营。我们已经初步明确了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两场’FBO的发展定位、目标和战略规划,将加快构建‘错位发展、适度竞争、两场并重、两翼齐飞’的双枢纽运营格局,全力打造亚太区最好的FBO和MRO(航空维护、修理和大修运营),树立商务航空中国第一进出境点新标杆。”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我国沿海开放前沿,是重要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之一,集聚了大量的企业总部和高净值人群,公务机需求量很大。2020年7月15日,民航局发布《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务机运营管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建有5个FBO,分别位于深圳、广州、香港和澳门(2个),是国内FBO布局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为公务航空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2023年,广州地区的公务航空市场呈现出蓬勃的恢复趋势。截至11月底,公务机起降量已超过1200架次,每月航班量均超过100架次。据翼通公务航空董事长林佩群透露,广州公务机包租机业务比例逐年上升,2019年包机、租机客户占比为42.39%,2023年已上升至52.36%,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广州区域客户行业分布逐渐呈多元化趋势,涉及商业服务、能源化工、房地产等11个行业,新的公务航空消费市场正在形成。林佩群认为:“从市场运营实践看,广州公务机市场正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市场信心不断增强,这也是全国公务航空市场的一个缩影。”
如今,深圳的公务航空市场也呈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前几年由于疫情防控等原因,航空出行的潜在需求被持续压制,深圳FBO的起降量曾在2022年下降到了2236架次。随着企业和个人对于商务出行的需求开始回升,截至2023年11月底,深圳公务机起降量已突破3000架次。
中国香港和澳门一直都是公务航空非常重要的区域市场。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截至2023年11月底,香港、澳门两地的公务机起降总量已超过6000架次,是上年同期的两倍多。伴随着圣诞节和元旦假期的来临,两地的公务机活动也变得更加频繁。
在同一时期,长三角地区的公务航空市场表现依旧亮眼。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盛况举世瞩目。亚运会期间,杭州FBO为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提供了优质的航班地面保障服务,累计完成运动员包机、要客航班153架次,高峰期单日就有超过12个航班进港,平均不到1小时就有1架飞机抵达。截至去年11月底,杭州FBO的起降量已超过1500架次,较上年度同期有明显增长。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特征的城市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航空基础设施。截至去年11月底,上海虹桥和浦东两场公务机的起降量已超过5000架次,是上年同期的两倍。这一恢复速度令人惊叹,显示出我国公务航空市场的强劲反弹和持续增长的潜力。
自2023年初以来,作为国内热门旅游城市之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公务机保障量显著上升,去年全年起降量超过1000架次,较上年度增加了108%。与此同时,新疆地区的公务机航班保障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23年1月~8月的起降量就达到了504架次,较以往每年400架次的起降量有显著提升。这些增长都主要得益于旅游业复苏和市场需求的回升。
合作共赢 转型升级
作为业务发展的基石,FBO对于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8年,民航局发布《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指出要“完善固定基地运营服务商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FBO品牌。”
中国的公务航空市场始于1995年,在28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务机高效、灵活、便捷的交通工具属性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自2008年起,我国公务机机队规模迅速扩大,航班起降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枢纽机场快速增加。考虑到运行特点差异,为了提升保障效率,我国各大枢纽机场逐步将公务机航班与公共运输航班分开保障,开始增设公务机专用的固定运营基地。FBO的设立为公务机的起降、维护和停放提供了便利条件。
目前,我国公务航空FBO保障服务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全功能FBO模式,即具有独立的运营机构和运营场地,可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包括公务机地面服务保障业务、贵宾服务、航务签派、场外机组接送、飞机清洗等。目前,我国独立运营的FBO共15家,主要分布在大型运输机场,如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昌、广州、深圳、长沙、南宁、三亚、海口、香港和澳门等地机场。另一种是要客贵宾功能模式,即以各机场要客区域为主要运营场所,一般由贵宾公司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停机位及设施设备等资源,对公务机运行提供基本地面保障等服务,如新疆、郑州、西安、青岛等地机场。
我国FBO提供的服务可分为航空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在2019年以前,国内FBO大多采用“通道服务”模式,通过资源交换获取利润,但附加值较低。目前,随着公务航空的规模化发展,FBO的服务范围已从最初的地面保障向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延伸。
为不断挖掘新流量,持续培育公务航空市场新“生态”和激发新活力,广州FBO连续举办了6届广州商务航空展,努力搭建全产业链平台。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林佩群表示:“广州FBO将致力于从公务机地面保障运营商向公务航空综合服务商转型提升,从通道式服务保障基地向产业资源聚合平台转型提升,从公务机流量经济向‘流量经济+产业经济’转型提升,打造广州公务航空新的‘生态圈’。”
深圳市也将公务航空业务的全产业链发展纳入其战略规划,“公务航空对客户体验的重视将继续提升。FBO需要提供更加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包括更为舒适的贵宾休息室、定制化的飞行计划和一站式地面支持等。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将成为行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深圳机场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公务机事业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下一步,深圳机场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将深入开展与公务机制造商、运营商、维修厂商等单位的合作,建立公务机维修中心,适时引入与飞机销售配套的飞机租赁、包机等服务,以增强深圳FBO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
除机场主导的FBO建设外,一些公务机运营商也逐渐深入到FBO建设领域,通过与各地机场合作共建,进行FBO网络化布局。如海航航空集团旗下的金鹿公务自2010年起,先后在长沙、南宁、三亚、海口、杭州等地机场建立多家FBO,形成网络化布局。其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了FBO之间资源信息与数据的共享,使公务机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更加高效,同时还创新性地提出了“FBO网络积分互换”机制,并出台“一地积分、多地消费”的新举措。
作为实力同样雄厚的公务机运营商,华龙航空看中了中西部市场的潜力,选择与南昌和成都两地机场合作,设立FBO以拓展相关业务。2023年4月,华龙航空与四川省机场集团签约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经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及天府国际机场公务机地面保障业务,进一步推动公务航空产业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并提升其运营效率。
安全永远都是航空业的重中之重。FBO的安全运营、服务品质和功能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贡献多少。李义勇认为:“FBO不仅要保障自身运营安全,更要保证运输机场整体运行安全,因此在安全运营标准建设上,需要建立与中国民航发展相适应的FBO运营标准,这也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公务航空 未来可期
根据相关研究预测,我国未来潜在的公务机需求量达2000架,包机飞行量预计超过24万小时。然而国内注册的公务机机队规模不足250架,包机市场明显供不应求。
《2022胡润财务报告》显示,我国亿元资产级别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增长了3.5%,达13.8万户,其中拥有3000万美元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9.2万户。这部分人群对于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有着极大的需求,正是公务机最主要的潜在客户。而我国民营企业中目前仅有20%的新兴行业、头部企业会经常选择公务机出行——以广东省为例,全省排名前100位的网络科技企业中,仅有7家企业是公务机客户;广州互联网十强企业中,仅有两家使用公务机。由此可见,我国公务航空仍有大量潜在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虽然目前我国公务航空发展还存在市场开发不足、竞争激烈、行业运营不规范等问题,但业界对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未来仍充满期待。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如今,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医药、旅游、文化、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正成为公务机新的消费增长点。而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机会不断增加,将为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公务航空市场与国际接轨,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公务航空市场,需要坚守,更需要破局和创新。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市场的持续扩大,公务航空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有关各方要进一步完善全产业生态链、共谋公务航空新发展,一同携手迎接公务航空更灿烂的明天。(中国民航报 记者刘九阳)(转自中国民航报 6747期 0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