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是许多旅客在乘坐航班出行时常遇到的情况。一旦中转时间较长,甚至需要隔夜中转,如何消磨这段“计划外”的时光便成为旅客需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旅客足够幸运,将中转的地点选在鄂尔多斯机场,那么将有如下选择摆在他们面前:或是在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享受“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或是在鄂尔多斯博物馆的展品间感受历史的沧桑变幻与绚丽多姿的蒙古族文化精髓,或是在赛车小镇体验一把“速度与激情”……很难想象,这精彩纷呈、收获满满或者惊心动魄的一切,尽在短短数个小时的转机等候时间内完成。
让想象变成现实的便是鄂尔多斯机场为提升中转服务品质而推出的中转旅游服务业务,这也是近年来鄂尔多斯机场立足“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试点,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之一。日前,鄂尔多斯机场“干支通,全网联”交旅融合案例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和典型案例名单。
“干支通,全网联”
摊开中国地图,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云南省腾冲市之间画一条直线,它将中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个地理单元,东南半壁36%的国土供养了96%的人口,而西北半壁64%的土地供养了4%的人口。这便是地理学上著名的胡焕庸线,是我国地广人稀区域与人口稠密区域的分界线。而在这条线的中点附近、黄河“几”字湾的中心、蒙陕甘宁交界地带,有一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地域辽阔的城市——鄂尔多斯。作为一座能源大市,鄂尔多斯有“温暖世界的城市”(“暖城”)之称。
“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鄂尔多斯发展运输航空的独特土壤。2007年通航的鄂尔多斯机场,是长江以北唯一的4E级一类国际口岸支线机场,拥有长3200米、宽45米的跑道和面积10.03万平方米的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1200万人次,可满足波音747等大型客货机的起降需求。
此外,鄂尔多斯市域内城镇分散,公路出行时效性较差,非常适合发展通航短途运输。“近年来,鄂尔多斯先后建成了鄂托克前旗、乌审旗、鄂托克旗3个通用机场,并参与组建内蒙古北方快线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通用航空‘小机型、小航线、小航程’的特点,满足偏远地区人民群众高效出行需求。”鄂尔多斯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9年9月,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往返航线打通了服务旗区旅客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与乘坐地面交通工具近4个小时相比,乘坐北方快线通用航空航班仅需要50分钟。
2021年10月,鄂尔多斯机场开通首条“通—支—干”航线——鄂托克前旗—鄂尔多斯—北京大兴航线,建立了“干线+支线+通航”的“三网融合”新模式,旅客可享受“一次支付、行李直挂、全程无忧”等中转便利化服务。
2022年3月,民航局批复同意鄂尔多斯机场为“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试点。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鄂尔多斯机场加快完善航空基础设施,努力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持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中转服务品质和旅客航空出行体验,为通程航班服务推广进行了有益探索。
“为进一步构建内蒙古自治区内航线互联、机场互通的高质量航空运输网络,满足游客‘快旅慢游’需求,鄂尔多斯市成立了‘支支通、干支通’航线专项工作推进组,统筹开展有关工作。截至目前,鄂尔多斯机场已开通9条区内航线,开辟了自治区内机场互联互通的新通道,促进自治区内机场互联互通更加高效、快捷,‘支支互联,区内全通’的航线网络格局初具规模。”鄂尔多斯机场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在如今的鄂尔多斯机场,购买通程航班机票的旅客可以在专属的值机柜台、安检通道、中转通程服务中心、中转通程嘉宾休息室等处享受“优先值机、优先安检、免费休息”等专属化服务,还可以通过预约享受“e中转·伊起飞”中转品牌的“三专六免五享”服务,包括专属柜台、专属通道、专属标签、免费住宿、免费餐食、免费休息、免费中转旅游、免费行李寄存等服务内容。
家住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苏日娜对这些举措和服务称赞连连:“9时在鄂托克前旗机场乘坐通航航班,10时到达鄂尔多斯机场,再乘坐鄂尔多斯经贵阳中转到福州的通程航班,下午就到福州了。虽然中转两次,但都不用提取行李,还有免费的午餐,以前艰难的上学路现在像旅游一样轻松和开心。”
逛草原品文化
随着东北转海南、进出藏通程航班等一个个中转航班陆续运营,以及“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中转便利化服务的全面实现,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到鄂尔多斯机场中转。如何挖掘这部分客源在旅游市场上的潜力,推动“航空+旅游”深度融合,成为摆在鄂尔多斯机场人面前的新课题。
被黄河环抱、与长城相依,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大河、大漠、大草原、大峡谷在这里多景共生,宜人的生态良景,山水林田湖草沙,天蓝地绿,康养宜人,到处美如画,漫步皆风景。鄂尔多斯市是广受游客青睐的自驾游首选地、度假游必选地、康养游优选地,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首批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为全面提升中转服务品质和旅客中转出行体验,鄂尔多斯机场依托特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推出极具特色的中转旅游服务业务。鄂尔多斯机场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机场根据中转旅客停留时长及旅游服务属性,设计了当日中转旅游服务产品和隔夜中转旅游服务产品两大类24款产品。旅客只要提前预订,机场便会为旅客预订景区门票和安排接送车辆,在中转旅客下一航程航班起飞前两个小时,将旅客送到机场候机。
项目推出至今,来自华东、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的近5000位中转旅客体验了这一中转旅游服务项目,他们在航班中转间隙游览了康巴什旅游区、乌兰活佛府、康镇、蒙古源流等多个景区,晚上还到康巴什区乌兰木伦湖观看了世界最大规模音乐喷泉,带火了夜间经济。
暖一程,恋一城。“一方面,随着中转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旅客在出行规划上更加轻松和充实;另一方面,旅客在游览期间深度了解本地人文风情和特色产业,发现并爱上‘暖城’鄂尔多斯之美,通过休闲、购物、投资等推动构建鄂尔多斯机场‘航空+’生态圈,进一步助力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升级,为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扩大内需提供有力支撑。”鄂尔多斯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网络打招牌
围绕“干支通,全网联”试点工作,鄂尔多斯机场提出了“修路、架桥、织网”“三步走”的总体航线网络构建思路。第一步是建立“Y”形中转模式(即将来自西北、东北地区的客源汇聚到鄂尔多斯,再从鄂尔多斯中转至全国);第二步是由“Y”形中转模式向“X”形中转模式过渡;第三步是形成“米”字形结构,构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航空运输服务网络。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鄂尔多斯机场“干支通,全网联”试点工作进入综合提升期,已基本完成“Y”形中转联运网络建设。数据显示,2023年,鄂尔多斯机场共运营航线76条,通航城市达65个,包括干线航点35个、支线航点30个,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52.6万人次,经鄂尔多斯机场中转的旅客吞吐量突破13万人次。
刚刚结束的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挖掘国内市场新增长点,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益尝试;着力提升行业发展品质,不断巩固民航比较优势,提升民航服务品质,全面提升行业综合效益的积极探索。这些要求为鄂尔多斯机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接下来,鄂尔多斯机场将与航空公司梳理中转通程航班组合清单,整理联运需求,向航空公司争取更多经鄂尔多斯中转联运政策;与省外支线机场加强合作,投放多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支支干’产品;持续与各枢纽机场开展‘经西飞’‘经郑飞’‘尽兴飞’产品合作,推进鄂尔多斯机场‘通航+民航’深度融合,寻找客源增长点,将更多中转航班打造成通程航班,深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切实提高旅客服务质量。”鄂尔多斯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构建中转联运网络的同时,鄂尔多斯机场也将进一步加强与文旅部门、航空公司的合作,延伸通程航班服务链条,按中转间隔时间分类通程航班服务保障模式,不断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各项服务内容,提升通程航班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打响鄂尔多斯旅游招牌,鄂尔多斯机场联合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东方航空、中国联合航空、上海航空旅游集团,围绕以“草原+沙漠+湖泊”为核心的旅游资源,结合“引客入鄂”优惠政策,以鄂尔多斯为集散中心,向东、西、北方的旅游目的地辐射,增强鄂尔多斯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建立“双向旅游”模式。同时打造“援疆中转点”,让全国客源经鄂尔多斯集散至新疆吐鲁番等城市,使鄂尔多斯成为北方航空旅游中心城市及黄河以北航空旅游最佳中转选择,持续丰富“航空+旅游”产品内涵,培育壮大航旅新经济新业态。
对于下一步如何促进航旅一体化发展,鄂尔多斯机场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创新共享经济思维,整合航空、旅游上下游产业资源及其他相关产业资源,搭建开放式平台,共同建立航旅生态模式,打通航空旅游联动相关环节,从而促进产业资源互换,最大化提升产业聚合力。(《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韶滨)(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