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机场新建了航站楼或卫星厅,因此在一个机场内多座航站楼(包括卫星厅)运行的航空公司越来越多。主基地航空公司必须慎重考虑将哪些航班放在卫星厅,将哪些航班放在主航站楼。全日空结合客源结构,善用日本东京2个机场的3座航站楼便利旅客出行,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距离市区更近的东京羽田机场在第三航站楼(T3)于2010年落成后,便恢复了国际航班运行。最初几年,从日本各航空公司的战略考虑来看,东京羽田机场与成田机场的国际航班分工相当明确:羽田机场的国际航班主要服务往来东京市区和需要中转日本国内航班的旅客;成田机场的国际航班主要服务往来北美和亚洲及需要在国际航班之间中转的旅客。
但是,这个模式很快就出现了问题。一方面,很多航班上既有国际中转旅客,又有东京市区和国内中转旅客,如果放到成田机场,很难争取到客源;另一方面,羽田机场的国际航站楼与国内航站楼隔着一条跑道,旅客需要搭乘摆渡车,苦不堪言。
因此,为迎接东京奥运会带来的客流,自2017年起,羽田机场开始改造第二航站楼(T2)的南翼,用于运行国际航班。羽田机场T2航站楼运行国际航班的区域在2020年3月29日顺利启用,不过随即因疫情而关闭,直到今年7月才恢复正常使用。
这给主基地航空公司全日空出了一个大难题。羽田机场T2航站楼的规模不足以支持全日空所有国际航班运行,因此必须在T2和T3两座航站楼同时运行国际航班。那么,哪些航班应该在T2航站楼运行,哪些航班应该在T3航站楼运行呢?
羽田机场两座航站楼的交通便利性显然大不相同,T2航站楼是一座国内、国际航班混合运行的航站楼,国内航班转国际航班非常便利;T3航站楼是一座只运行国际航班的航站楼,国内航班转国际航班需要乘坐机场大巴。此外,直接连接高速公路的T2航站楼比需要经过小路的T3航站楼,在商务旅客乘坐出租车或私家车抵离上也更加方便。
为此,全日空对国际航班进行分类,将欧洲和大洋洲航班主要集中在羽田机场T2航站楼起降;而北美、东南亚航班主要集中在羽田机场T3航站楼和成田机场起降;中国、韩国航班则更为复杂,同时在羽田机场T3、T2航站楼和成田机场运行。
由于日本地处亚洲东北部,从亚洲其他国家经日本转机前往欧洲和大洋洲是明显绕路的,欧洲、大洋洲航班几乎不用考虑国际航班转国际航班的问题,便于国内航班转机的羽田机场T2航站楼是第一选择。
而北美航班和东南亚航班是全日空转机的主力,航班上必然存在一部分国际航班转国际航班的客流。考虑到北美航班商务客流密集,北美航班的经营模式以羽田机场T3航站楼为主、成田机场为辅。美国纽约肯尼迪、休斯顿、西雅图、华盛顿特区4个政商需求旺盛航点的航班,优先安排在靠近东京市中心的羽田机场T3航站楼起降;连接星空联盟伙伴美联航枢纽,便于开展续程中转的芝加哥、旧金山和洛杉矶航班,则安排在羽田机场T3航站楼和成田机场运行以便分流。
东南亚航班与北美航班类似,以商务旅客为主、转机旅客为辅的新加坡航班安排在羽田机场T2航站楼和成田机场运行,以转机旅客为主、商务旅客为辅的其他东南亚航班则安排在羽田机场T3航站楼和成田机场运行。
中国航线更为复杂。中日之间商务旅客往来最为频繁的4条航线航班(中国台北松山、上海虹桥、深圳和香港至东京),安排在羽田机场T2航站楼运行;而上海浦东、北京首都、广州3条商务和转机需求兼备的航线航班,则安排在羽田机场T3航站楼和成田机场运行。而韩国首尔金浦航班由于航权以及与韩亚航空合作协议的限制,必须在羽田机场T3航站楼运行。
笔者在2018年就建议全日空善用羽田机场T2航站楼进行国内航班和国际航班的一体化运行。如今,全日空已成为日本国内航班转国际航班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无论是全国各地的日本人经羽田机场出国,还是世界各地的外国人经羽田机场来访日本,都非常方便。(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