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佳为 报道:今年“双十一”期间,各航空公司携手在线旅游平台(OTA)推出的“随心飞”和其他机票次卡商品持续热销。这种营销方式在让旅客买到优惠机票的同时,锁定了未来的出行计划,不仅激发了年轻消费者的好奇心,还使其购物过程变得刺激有趣,称得上是航空公司的一次有益尝试。
近年来,“特种兵式”“说走就走式”旅游模式火爆“出圈”,年轻消费者更偏爱灵活性强、性价比高的商品,这也让“囤票游”从潮流跻身主流。
与传统的“搜索—预订—出票”的购票模式相比,“浏览—囤票—使用”的模式更具吸引力。正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副院长綦琦所分析的,“先囤后约”的权益类商品是商家通过让渡一部分确定性和便捷度获得性价比,很符合年轻人“可以买贵的,绝不能买贵”的消费心理。趁着“双十一”优惠促销囤几张机票兑换券,等到自己有兴致或有时间再兑换机票出行,这样“薅羊毛”简直太划算了。
当然,“囤票游”的玩法远不止购买套票,在直播平台上抢购单次票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记者身边的朋友每周二、周五都会去春秋航空直播间抢购99元和199元单次卡,该产品可以兑换多条热门境内外和地区航线机票,并承诺未兑换使用可全额退款,无疑吸引了大量用户下单。民航新型智库专家韩涛认为,如今旅客的消费理念正从冲动消费向理性消费转变,这样的新玩法既满足了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也为淡季航空运输市场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在增加航空公司现金流的同时,“囤票游”的兴起让航空出行成为更多旅客尤其是年轻旅客的首选。公开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厦航推出了多款“焕新”系列产品,截至11月10日,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18.5%。截至11月12日中午,飞猪平台“双十一”期间已累计售出“随心飞”、公务舱卡等在内的机票次卡类商品40万件。“双十一”预热首日,携程推出了多家酒店大额折扣、曼谷—苏梅岛免费机票等多重优惠,其直播间观众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一项项亮眼的数据表明,“囤票游”正逐渐成为广大旅客的新消费模式。
总体来说,“囤票游”模式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航空公司因此挖掘了潜在的年轻客户群体,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消费模式的转变也在提醒我们,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打破固有格局,不断创新优化服务产品,将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放在首位,才能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