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五一”假期强势拉升民航景气度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3-05-09 16:37:00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民航运输生产持续向好,共运输旅客941.2万人次,日均运输188.2万人次,比2019年“五一”假期日均运输人数增长4.2%,比2022年“五一”假期日均运输人数增长5倍。在经历3年低位运行后,我国民航业重新驶入复苏航道。在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火‘五一’”期间,民航业的亮眼数据再次提振了民航恢复的发展信心。

旅游带动 民航强势复苏

民航业驶入恢复发展航道,今年初就备受各大媒体关注。新华社报道,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等在运力投入、旅客周转量等重点指标上均同比提升,北京大兴机场旅客量同比增长102%,广州白云机场业绩扭亏为盈。报道认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经济企稳回升,为民航复苏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各地也积极推动民航市场回稳向好,比如湖南设置阶梯性奖励,推动国际客运航线复航;江苏不断增强至北美、欧洲、亚洲三大市场的国际航空货运能力。

有媒体认为,旅游业的爆发直接带动了民航业复苏。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新京报》报道,文化和旅游部启动“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月活动,出台各类文化和旅游公益惠民措施。北京王府井这一拥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街区,在“五一”期间推出“香”遇王府井系列商业文化体验活动,串联图书、咖啡、甜品、美妆等体验类商品和服务,吸引游客驻足。华声在线报道,今年“五一”假期,跨省中长线游、周边游和热点景区高位运行,全国出游人数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出游距离和消费活跃度创历史新高,游客出游半径和目的地游憩半径双拓展。国内传统热点旅游目的地北京、杭州、大理、厦门等热度不减,重庆、长沙、淄博等网红城市与长兴、仙居等小众目的地同样备受关注。

“五一”小长假期间国内游客出游热情高涨在很多人意料之中。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显示,“五一”期间用户平均出游半径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飞机出行平均距离为1638公里,约等于从上海飞往呼和浩特的距离,达过去4年巅峰,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从票价方面看,随着出行品质提升,两舱(头等舱、商务舱)机票订单量涨幅超过经济舱水平。“五一”期间两舱机票单程均价为2443元,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近80%。

记者从民航局了解到,今年“五一”期间,旅游业的火热带动民航业快速增长。“五一”期间,民航国内客运航班日均13429班,比2019同期日均11494班增长16.8%,比2022年同期日均3362班增长299.4%。从热门城市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杭州、昆明、南京等主要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城市机场排名位居前列,日均航班客座率均超过70%。从热门航线看,上海—北京、上海—广州、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北京—深圳、北京—成都、杭州—深圳等航线旅客量位居前列。

国内游大热毋庸置疑。中国经济网报道,最热“五一”也带动国际航班量、旅客量达到自2020年以来的最高点。报道称,截至4月中旬,中国东航开通的国际和地区客运航线已达70条,平均每周执飞国际和地区航班超840架次。而泰国普吉、曼谷、清迈等地作为东南亚旅游传统热门目的地,今年“五一”期间更是广受旅客追捧。难怪很多网友直呼,民航强势复苏真的来了!

航旅融合 变被动为主动

旅游热得益于供给新。近来,各大机场推出的“民航+旅游”服务产品可圈可点。

中新网报道,为满足中转旅客多元化、个性化出行需求,武汉天河机场在原有“五免七优”中转增值服务产品基础上再升级,创新推出“乐易惠游”中转旅行产品,于今年5月1日上线。

“乐易惠游”中转旅行产品是武汉天河机场结合武汉文旅特色,根据旅客需求及中转时长,联合航空公司与旅行社设计的多条旅行线路,覆盖汉口、武昌、黄陂等区的热门景点,旅客可轻松打卡网红景点、品尝爆款美食,真正实现“一段中转,两段旅行”。

黑龙江网此前报道称,黑龙江机场集团、省市文旅部门、各航空公司、OTA平台与江西机场集团共同召开了黑龙江2023年夏秋航季航空旅游产品推介会,旨在推进航空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哈尔滨乃至黑龙江航空市场及全域旅游业快速发展。黑龙江机场集团将聚焦“国际航空枢纽”“机场群”战略,创新“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深入推进新常态下航空旅游营销新格局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质的服务打造丰富的航旅新业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航空出行需要,助力黑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时代文旅研究院院长吴若山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五一’之后,要保持旅游消费长期向好的势头,各地必须继续加大业态创新供给力度,实施更为精准的品牌营销和个性化旅游品牌塑造,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如此才能让旅游释放更多活力,更好地发挥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推出“民航+旅游”服务产品是今年“民航服务助力行业恢复年”主题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举措之一。自今年4月起,民航局开展“民航服务助力行业恢复年”主题活动,重点是“我为群众办实事”,主要包括减少航班取消和延误、优化机上餐食供应模式、为首次乘机旅客提供便利、提供机上地空通信上网服务、推广“一证(码)通行”、推出“民航+旅游”服务产品等六个方面的服务举措,以更好助力行业恢复发展,优化服务产品供给,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

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注重民航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强与地方政府、网络销售平台合作,推出更多“机票+酒店+景点”等产品组合。鼓励航空公司、机场与旅游企业资源共享,为旅客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航空旅游服务。

提升服务 助力民航恢复发展

安全有序恢复市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需要服务提升来助力。

对于“民航服务助力行业恢复年”主题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民航各单位一直在努力。新华社此前报道,2022年底,全国共有251个机场实现了国内航班无纸化便捷出行。另外,国航在137个国内通航站点开通远程自助值机业务,123个航站推出二维码电子登机牌通关服务,实现无纸化出行全覆盖。近日,中国新闻网就新疆库尔勒机场出台十大便民举措迎战“五一”进行报道。据悉,库尔勒机场已全面实现无纸化便捷出行服务,旅客可提前通过所乘航班的航空公司App、微信公众号以及航旅纵横等平台办理网上值机手续,并获取电子二维码登机。此外,库尔勒机场创新推出团队旅客保障服务,主动收集团队旅客出行信息,安排专人对接,提前将乘机须知发送给团队负责人;在旅行团到达机场后,开放专用值机柜台和安检通道,为旅客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航空出行服务。

为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保障旅客“五一”出行,很多机场都绞尽脑汁出新招,尽力用民航“温度”促进民航恢复。“五一”期间,杭州机场推出了“一站式”乘机服务,主要针对首乘旅客和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提供从预约到登机的全程无忧服务。“一站式”乘机服务整合值机、安检、问询、摆渡车、临时身份证明办理等机场服务资源,设置“一站式”通道,安排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为晚到、首乘、特殊旅客提供优先服务,带给旅客温馨、便捷的出行体验。后续,这项特色服务还将进行升级,推出更加人性化的特色服务,增强旅客出行的幸福感。四川绵阳机场派出志愿者,为旅客提供指引、咨询、帮扶等服务。在返程高峰日,绵阳机场携手泛美航空在航站楼内开展了“庆‘五一’、迎大运”快闪活动。

在优化机上餐食方面,2022年川航机上打造了11款差异化付费餐食产品,提升旅客餐饮体验。今年,川航继续在美食方面下功夫。自4月26日起,川航在成都出港航班上推出“蜀里最美”主题活动,为旅客准备了一系列四川特色美食,包括内江威远的花生酥、攀枝花的冻干芒果、宜宾的竹笋等,让四川旅客感受到浓浓家乡味,让外地朋友品尝正宗巴蜀味。另外,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结合“民航服务助力行业恢复年”主题活动,川航升级真情客舱“熊猫大使”服务,打造老人餐、儿童餐、生日餐、养颜餐等定制餐食;推出“餐食兑换里程”服务产品,减少餐食浪费,助力绿色环保。

航班正常是提升服务质量的核心。2022年全国航班正常率为94.98%,连续5年达到80%以上。今年“五一”期间,在国内客运航班日均增长16.8%的情况下,平均航班正常率达92.3%,比2019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肖敏 转自《中国民航报》第6599期 第004版)

责任编辑:jinjieni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