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临空经济区借“机”起飞正当时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3-04-10 11:17:00

3月17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创新成果系列发布会召开,对外发布“北京大兴机场航空城”城市品牌,包括品牌名称、品牌定位、品牌口号、品牌愿景等,以此对外宣传推介临空区,树立临空区独特形象,实现国际一流的品牌塑造。早在一个月前,大兴机场临空区就发布消息称,27家“两区”建设重点项目企业成功落户临空区,实现了2023年的“开门红”。

不止是北京,在深圳、成都、郑州、广州、青岛、武汉等全国多个城市,拔地而起的机场改变着城市,而依托机场发展的临空经济借“机”起飞、强势崛起,正在成为引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临空经济区已成为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联动发展的主战场,能够实现全球物流链、贸易链、产业链以及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吸引越来越多具有高附加值、高时效性以及全球采购、生产、分销等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临空经济区集聚发展。”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曾撰文如是说。

的确,临空经济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各地发展临空经济热情高涨。今年2月底发布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世界级临空经济带”概念,提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世界级临空经济带”。深圳卫视《晚间报道》栏目对此进行解读称,临空经济是深圳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助推点,它对于深圳经济的未来发展,甚至在全球标杆城市发展中都具有指向标意义。

2022年底,《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发布。《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大纲》明确武鄂黄黄是武汉都市圈的核心。武汉新城作为武鄂黄黄城市中心,是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的主引擎。未来,武汉新城产业经济的一大支点就是光谷片区,而另一大支点则是鄂州花湖机场。

针对鄂州花湖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时代物流周刊》进行了解读。根据规划,依托鄂州花湖机场,鄂州临空区将建设“一港五区”功能组团,打造一座生态宜居的智慧空港新城。该机场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光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已吸引45家物流商、医药企业及临空类相关产业入驻,总投资620余亿元,项目落户平均不超过6个月。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尹俊武表示,随着鄂州花湖机场不断开辟航线,临空区已成为武汉都市圈中最具活力的区域,正加速将机场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4月1日,鄂州花湖机场传来好消息,鄂州—比利时列日航线正式开通。这是鄂州花湖机场开通的首条国际货运航线,将成为中欧经贸往来的高效安全航空物流通道。顺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为目标,加快完成顺丰货运航线转场,与政府共同打造产业营商环境,围绕机场核心功能加强招商引资,推动行业生态健康向上发展,深化在鄂投资布局,助力鄂州高质量发展。

产业融合的新舞台

纵观世界各国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可以看出,临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产业腹地来支撑。因此,国内临空经济区纷纷在产业上发力,搭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舞台。

今年2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片区)开展产业资源发布和项目签约活动,27家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重点项目企业成功落户临空经济区。据央视网消息,入驻企业既有涉及生命健康、航空保障等临空经济区支柱产业的企业,也有来自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企业服务等专业领域的企业。目前,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也正在联合知名央企、国企开展13个产业平台的合作招商签约活动。据统计,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包括北京大兴和河北廊坊2个片区,注册企业达7138家,其中包括外资企业107家,一系列重点产业项目的落地为临空经济区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一市两场”的北京,如今,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在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中,一批创新程度高、技术先进性强、设计理念新、自主知识性强、应用需求大的科技企业正加速聚集。《北京日报》报道,3月10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又有69家企业获北京市新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主要涉及医疗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截至目前,园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56家。当前,顺义区正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带动航空服务、跨境金融、文化贸易、商务会展、数字贸易、医疗健康、国际寄递物流等“高精尖”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在山东青岛,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在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舞台。目前,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导入临空指向最佳产业。秉承“非空莫入”产业导入原则,提高亩均效益、投资强度等各项指标,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落户流程。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瞄准世界500强、行业头部企业,聚焦航空航天、会展文旅、智能制造和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带动产业链条向区外延伸,推动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

将目光转到10年前全国唯一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据中国新闻网消息,郑州航空港区10年间实现了从机场小镇到航空新城的跃升,建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3+N”产业体系。“3”即三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即以富士康为头雁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以兴港新能源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超聚变为核心的服务器产业集群。“N”即生物医药、半导体、智能装备、新型显示、航空制造及新基建、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等多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走在临空产业前列的郑州航空港区已经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据统计,2022年,郑州航空港区生产总值达到1208亿元,外贸进出口完成4700亿元,占河南全省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

脱颖而出的秘诀

目前,我国规划建设了近80个临空经济区。那么,如何在众多临空经济区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呢?这就需要各临空经济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遵循临空经济发展规律,科学配置资源,将机场的经济效益、产业效益、功能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近期,深圳临空经济发展战略正在酝酿中。《深圳特区报》报道,宝安拥有全国范围内罕见的“六龙汇聚”交通格局,兼具海港、空港、高铁、地铁、城际交通、高速路网的交通优势。特别是未来深中通道开通,不到半小时车程,珠江口东西两岸将紧密连接起来。未来,临空经济的发展方向是深入整合临空经济产业链,导入总部商务、国际商圈、会展经济、海洋经济、生态文旅等各种资源,推进“港—产—城”协同发展。

随着成渝机场群的横空出世,成渝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迎来了新契机。前不久,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对此,《成都商报》进行了详细报道。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有四个发展定位: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核心枢纽、临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向西向南开放窗口、现代化空港新城。核心区将构建“一核四区”空间发展格局:“一核”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规划面积20.85平方公里,加快机场客货运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机场运营能力和服务品质,全面拓展机场辐射范围;“四区”即航空物流与口岸贸易区、临空高端制造业区、临空现代服务业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区。

针对《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马剑。马剑认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具备走出临空经济国际产能合作新道路的潜质,依托“一核四区”空间发展格局,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不可限量。《南方周末》也关注到了成渝机场群的发展。《机场定义城市:空港、产业与生活社区如何交融》一文指出,成都未来的看点在于,能否借助双4F机场的优势,造就一座消费、产业与生活融合的、真正意义上的“航空大都市”。成都市对空港的具体规划体现了后来者对前人智慧的吸纳和升华——从飞机维修业务到航空物流,从购物到布局的制造业和未来医学城,“航空大都市”的消费功能、产业功能正在显现。但这座城市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其他城市原有探索的基础之上书写新的文章。例如,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向南辐射,联合泸州港、宜宾港、重庆港、万州港拓展东向出海大通道,为“空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嵌入全球网络的临空经济区,正迈向新征程。(《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高雅娜)

(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