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做好民航安全工作的总遵循。我们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深刻学习领会的基础上,积极担当作为,找准带队伍、保安全的着力点和支撑点。
抓思想认识 提升保安全的政治站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凝聚起保安全的共识,形成保安全的合力。“民航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战略,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出不得半点差错。”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航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以更宽的视野去看待民航安全工作,以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落实各项安全要求。新中国民航诞生于人民军队,鲜明的政治属性与生俱来。在当代民航精神的表述中,也将“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放在了首位。因而,作为民航人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从讲政治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民航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以更高的政治标准、更严的党性要求、更强的组织纪律性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安全稳定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人民航空为人民”是中国民航一贯秉持的价值理念,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性质一脉相承,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民航业的具体体现,是民航人的初心使命。我们应该将“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和“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作为践行民航人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
抓作风建设 增强保安全的自律意识
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抓作风建设也是民航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比如早年在民航系统倡导的“三老四严”,以及至今依然在民航飞行队伍中倡导的“八该一反对”,都是对民航人作风建设提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中也多次提到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为内核的作风建设,正在民航业持续深入推进。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即对某个事物有敬畏之心,就能从内心深处产生自律意识,就不会为所欲为。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自律是内因起作用的表现形式。有了对生命、对规章、对职责的强烈敬畏之心,就能产生强大内驱力,认真履职尽责,主动严格按章操作,航空安全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持续推进以“三个敬畏”为内核的作风建设,将促进民航人强化保安全的自律意识和专业素养,让“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和“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更有切实保障。
作风建设可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其次才是员工队伍作风建设。抓作风建设,首先是要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干部要时刻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牢记于心,树牢“安全责任就是政治责任”的意识,自觉践行“三个敬畏”,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干具体工作,都要“存戒惧、知敬畏、守底线”。只有这样,安全管理的全局性、系统性工作才能有序开展,也才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作风建设的质量和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在生产一线员工的实际工作中,而生产一线干部离一线员工最近,对一线员工的管理最直接。所以,抓好生产一线干部的作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生产一线干部既要注重对员工的宣讲传导和监督管理,也要展示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为员工践行“三个敬畏”作示范引领。干部将“传导、监督、示范”做到位,生产一线安全管理的力度和效率就有了基本的保证。在员工层面开展以“三个敬畏”为内核的作风建设,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演讲比赛、安全技能比武、先进个人评选等,以身边事、身边人教育人、激励人,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同时,完善安全监督、检查和处罚制度,让纪律、规章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促使员工时刻保持警醒和自律意识,增强践行“三个敬畏”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手册和规章牢记于心,严格按章操作,杜绝人为原因造成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
抓技能培训 提高保安全的专业能力
川航“5·14”事件的成功处置,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一个奇迹。3U8633航班机组与塔台的通话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赢得无数网友点赞。刘传健机长报告飞机风挡破裂,其语气中听不出任何的紧张与慌乱。飞机风挡破裂是国际民航史上都少有发生的事件,而且当时这架飞机正飞行在近万米高空。英雄机长刘传健的沉着冷静从何而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5·14”事件的成功处置绝非偶然。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和勇敢精神,来自平时养成的强烈责任意识、严谨工作作风、精湛专业技能。必须抓好平时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扎扎实实的技能培训和在工作中日复一日的用心总结与积累,才能练就过硬的专业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刻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要抓好专业技能培训,“认真”二字最为重要。这其中既包括员工学习的认真,也包括培训组织管理的认真。而要做到这两个“认真”绝非易事。第一个“认真”,主要针对员工的学习态度,其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纪律和考核机制作为保障。实践证明,缺少纪律和考核的学习,往往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培训的纪律至少应该包括严格的考勤签到和明确的课堂要求,这样才能有基本的培训课堂秩序保证。对于培训的考核,既可以是随堂提问,也可以是课后测试,并且将测试结果与员工的岗位资质或绩效挂钩,才不至于让考核流于形式,才能起到以考促学的作用。在完成基础培训学习的同时,更要在员工中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在培训和平时工作中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努力练就精湛技术和过硬本领。第二个“认真”,主要是针对培训教员的。员工抱着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学习,但如果教员备课不充分,教学水平差强人意,那么不仅培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而且也会影响培训组织部门的权威和公信力。因此,必须把好教员选拔关,将意愿强、素质高、业务精、会教学的人才选拔到教员岗位上,才能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员工专业技能培训预期目标,提高保安全的专业能力。
抓责任落实 筑牢保安全的职责防线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我们必须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态度来面对安全工作,否则,再好的措施和部署都是空谈。只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筑牢保安全的职责防线,实现安全目标就有了根本保障。
在抓安全责任落实中,除了“一级抓一级”,还有“一级看一级”。领导干部对待安全责任的态度,是其他干部和员工学习的榜样。因而,抓安全责任落实首先要从领导干部抓起。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必须首先不做。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承担起保安全、抓安全的主体责任,立足各自工作领域,采用有效手段,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共同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要将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事故风险“一票否决”时刻牢记在心中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担当作为;要指导和督促管理部门做好安全责任分解和跟踪问效,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
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安全检查制度,按照“四不两直”工作法开展好安全检查,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绩效考核机制,将安全责任考核与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员工年度绩效等级等挂钩,以严的考核促具体的责任落实,筑牢保安全的职责防线,提升对安全规章的执行力,最大程度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风险隐患,夯实安全生产根基。
抓关心关爱 汇聚保安全的正能量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紧密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发挥好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的作用,将关心关爱送到员工心坎里,汇聚起上下一心保安全的强大正能量。
抓关心关爱,除了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传统手段,还应该注重价值观引导,让员工崇尚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远离不良行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管好员工的“八小时之外”。这不仅能规避员工情绪状况等原因带来的安全生产隐患,也是对员工职业生涯的保护。“八小时之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业余时间,是单位纪律难以约束的时段。家庭矛盾、个人纠纷、交通事故甚至治安案件等,大多发生在“八小时之外”。这些问题势必会给员工带来情绪波动,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正常工作,形成安全隐患,甚至直接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也可以说管不好“八小时之外”,就干不好“八小时之内”,安全工作的基础将被动摇,安全隐患排查管理也难以到位。
那怎样才能管好“八小时之外”呢?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注重与员工交心谈心,及时掌握员工所思所想,以及心理和情绪状况,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提早知晓和干预,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健康向上的幸福观和生活理念,并开展心理和情绪疏导,帮助员工正确看待和处理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必要时引入专业心理辅导。要建立重点人员管理制度,建立谈心谈话台账,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视情况采取进一步工作措施,既“治病救人”,又防患于未然。还要根据涉及安全的重要程度和不同队伍特点,对关键岗位、特殊群体和重点人员排序分类,党员干部分片包干、“对症下药”,真正做到对与安全有关的人和事都心中有数,都有人盯、有人管,对于重要专业岗位人员,视情况采取果断措施暂停其工作。同时,针对员工“八小时之外”的行为订立明确的管理制度,让员工知晓违规成本,形成心理震慑。管好员工的“八小时之外”不仅是安全管理中的基础性措施,也是对员工更深层次的关心关爱,将为保安全汇聚起更多的正能量。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必须久久为功、细照笃行,在带队伍、保安全的工作中,找到更多的着力点和支撑点,不断出实招、见真章,时刻牢记“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和“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的使命和责任,以优异安全工作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作者刘政,系国航西南分公司天府基地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