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国有企业发展史,亦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国有企业现有基层党组织80多万个、党员1000多万名,超九成国有企业设立了党组织。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了根本动力和坚强保证。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国有企业党组织属于党的基层组织。《条例》规定,“国有企业党支部(党总支)以及内设机构中设立的党委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的贯彻执行,事关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回顾梳理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历史脉络,结合首都机场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笔者在此着重探讨推动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有力举措。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脉络梳理
战斗堡垒,小型、坚固、可攻可守,原为军事术语,指作战中修筑在阵地上的碉堡类建筑物,起火力支撑点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1939年6月10日,陈云在《解放》第七十三期发表的《支部》一文中指出,“支部不但要在组织形式上具有核心的堡垒的姿式,而且要在实质上真正能起核心的堡垒的作用”。1977年,党的十一大首次在《党章》中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此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章》中进一步延续和发展。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中鲜明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019年11月,《条例》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党支部(党总支)以及内设机构中设立的党委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通过梳理《党章》、党规中对于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描述,可以看出,其内涵和要求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形成了映照。战斗堡垒作用诞生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时战斗堡垒的内涵还与其“战斗”的军事本义紧密相连。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党的主要任务也随之变化,对于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要求也发生变化,从战争时期突出与敌人真刀实枪战斗的“动作”,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平年代侧重强调战斗“力量”的发挥,基层党组织这种“战斗力”的表现形式、作用方面有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参照《条例》中的规定,就国有企业而言,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关键的落脚点是推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任务落实。因此,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政治功能,在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上下功夫,找准服务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的着力点。
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处于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股份公司也面临着重大保障、疫情防控、效益提升等诸多严峻挑战,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有效覆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尤为重要。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存在的误区
在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误区和实践误区。具体有如下表现:
一是工作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党章》中规定,“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由此可知,国有企业党委和国有企业中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定位是有区别的,国有企业党委发挥的是领导作用,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则是围绕中心发挥引领、保障、支持作用。
以参与决策为例,《条例》中对于国有企业党委的要求是“研究讨论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支持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依法行使职权”;对于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要求则是“按照规定参与本单位重大问题的决策,支持本单位负责人开展工作”,即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可以按照规定参与重大问题决策而非作出决定。这一工作定位的差别,在有的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否则会陷入基层党建包办代替、引领泛化的误区。
二是党建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中设立的基层党组织一般有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现实情况是,对于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责任,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人员还存在认知偏差,简单地理解为党委是上级、党支部(党总支)是下级,党委需要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而党支部(党总支)责任较“轻”,这样的错误认知会导致党建工作责任传导层层衰减,出现“上热中温下冷”现象。
《条例》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党员人数10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成立党支部。”“国有企业党支部(党总支)以及内设机构中设立的党委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可见,国有企业各级基层党组织,管理的党员人数、组织结构设置有差异,但在加强党的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方面,对其本质要求是一致的,不存在高低轻重之分。
三是党建党务有待进一步清晰。党建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容易错误地将党建工作等同于党务工作。党建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败斗争、制度建设等工作,旨在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党务工作则是党建工作的具体化,如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三会一课”等围绕着党建工作开展的具体管理活动。将党建工作等同于党务工作,会陷入党建工作自我空转的“怪圈”,导致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流于痕迹化形式化,也会使党建工作完全转嫁为党务工作者的职责,而与广大党员脱节,抑制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要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发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立足股份公司党委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实践,重点要做到“三个持续”。
一是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章》意识,坚决践行对党忠诚,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推进落实“凝心工程”工作部署,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密切关注党员、职工思想动态,做到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难,激发广大党员、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是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脱离生产经营就没有了生命力。首都机场作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服务航空公司、服务广大旅客的重要任务,基层党组织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确保机场安全服务运行提供坚强保障。股份公司党委深耕党建业务融合品牌建设,基层党组织普遍开展“一个支部一个课题,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行动,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提炼总结党建工作与确保运行安全、提升枢纽品质、推进创新经营等业务工作融合的经验,丰富党建业务融合案例库,将党建引领保障优势切实发挥到攻克安全、服务、运行的重点难点中。
三是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要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夯实党建工作基础。股份公司党委坚持以党支部分类定级为重要抓手,聚焦基础工作落实、作风形象与党风廉政、宣传阵地建设、服务中心工作等方面,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压实党支部工作责任。未来,将进一步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提升,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从有形到有效覆盖,充分发挥党支部“管到人头”优势,推动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真正成为攻坚克难的堡垒。
如何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党委将坚持以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党建工作的支点,在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中不断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彰显“中国第一国门”政治担当,以健康可持续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作者刘基亮,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