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相关限制的放宽和人们重启旅行,全球航空客运市场正在加快复苏。根据国际航协的最新预测,今年行业亏损预计将减少至97亿美元,航空客运需求(以收入客公里计)将恢复至2019年的82.4%。目前,亚洲地区航空市场复苏情况如何?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航空市场重心还会继续东移吗?国际航协在中国市场上将重点推广哪些项目?中国航企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来应对潜在的国际旅行复苏?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履新不久的国际航协北亚区副总裁解兴权。
谈复苏 曙光已在前方
“全球各区域的复苏速度并不均衡。今年5月,虽然大多数地区的航空客运需求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90%,但整个亚洲仍只有2019年同期的37.5%。亚洲大部分地区在今年4月前后才开始放宽或取消旅行限制。”解兴权说。
毋庸置疑,疫情给国际航空业带来的冲击更甚,但复苏的曙光已在前方。根据国际航协的数据,2021年,国际旅行仅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25%,但今年第一季度已恢复到48%。其中,欧洲、北美和拉美的国际旅行已恢复至疫情发生前水平的60%。
亚洲地区2021年的恢复速度一直落后于其他地区,国际旅行仅为2019年水平的7%。尽管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已增至17%,但复苏之路仍很漫长。疫情发生前,亚洲区域内的国际旅行曾是全球重要的国际航空旅行市场,但今年6月初仅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
疫情发生前,在中国市场的驱动下,全球航空业重心加速东移。2019年,仅中国国内市场就贡献了全球客运量的10%。如今,亚洲市场复苏缓慢,对行业重心的东移将产生什么影响?
解兴权说,疫情虽然极大地冲击了国际航空业的发展,但行业重心东移的趋势并未改变。目前,亚太地区大部分市场已重新开放边境,恢复国际旅行,尽管开放的速度较其他市场迟缓,但复苏已经开始。因此,在所有旅行限制被取消后,亚洲仍将是增长最快的地区。
自今年5月下旬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利好国际航空市场复苏的举措: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制定便利外企人员往来措施;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大幅缩短,从“14+7”缩短至“7+3”;国际航班熔断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
“在中国逐步放宽旅行限制的过程中,国际航协希望通过分享其他市场复苏的最佳实践,助力中国民航最大限度促进旅客安全有序流动,利用精准施策和科学防控实现边境安全开放,尽早恢复国际旅行。”解兴权说。
在复苏过程中,欧洲和北美航空旅行需求激增,给航空运输系统带来压力。今年6月,美国民航业在严重时每天约1500个航班被取消,且延误率高达24%。由于人手不足,到8月底,汉莎航空在德国法兰克福和慕尼黑机场总共将取消2000架次航班。
解兴权建议,当中国重启国际旅行时,要确保有足够的人力与资源应对迅速激增的旅行需求,避免遭遇与欧美市场相同的挑战。“中国民航可借鉴其他市场的经验,总结出符合中国航空业的复苏之路”。
谈数字化 将是大势所趋
“在后疫情时代,我相信航空客运和航空货运将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进程”。解兴权说,在航空旅行过程中,航空公司对旅客护照和旅行相关文件的检查流程将实现数字化,并可通过机场各接触点的生物识别技术部署无接触式服务。
目前,中国许多主要机场已经在国际航协One ID倡议下试行或应用旅客面部识别技术,通过这种方式为旅客提供更为安全、高效、无缝的非接触式出行体验。解兴权表示,下一步,国际航协将积极加入国际民航组织的相关工作组,进一步对出行前旅行证件核验及数字化流程处理在政府层面制定全球统一标准。
疫情发生后,航空货运成为航空公司的生命线。解兴权说,利用数字化提高航空货运效率将是大势所趋。在全球范围内,航空货运收入在2020年和2021年航空业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达到36%、40%,今年预计将占24%。2020年货运收益率提升52.5%,2021年提升24.2%。随着更多客运航班恢复,2022年货运收益率预计将下降10.4%。
解兴权说,国际航协北亚区将继续推广电子运单、电子货运,积极配合民航主管机构在航空货运信息化和无纸化进程中的标准制定及相关管理工作,协助航空公司、地面代理和货运代理应用电子运单,推广最佳实践,通过专业工作组的形式进行无纸化操作调研,在政府监管机构的支持下推动航空货运无纸化操作。
同时,国际航协北亚区还积极推行ONE Record数据分享的最新标准,并先后在中国香港、深圳和杭州机场开展ONE Record试点工作。机场、航空公司、地面代理、货运代理、托运人和IT服务供应商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其中4个试点已经获得成功验证。
“在全球航空货运行业90%以上的企业仍采用传统的报文标准传输信息时,ONE Record的全面推广将在降本增效、数据质量提升和可视化运输方面使行业获益,是当前行业应对全球挑战的解决方案。”解兴权说,“我们将继续推动数字货运在本地区的发展,协助航空公司加速数字化转型。”
此外,为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推动航空公司加快航空零售化进程,共同推进零售化,国际航协北亚区向中国各航空公司征集了航空零售化进展反馈,了解了各航空公司航空零售化进展。“我们将帮助航空公司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顺利完成零售化转型。”解兴权说。
谈安全
IOSA审计将转型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记者了解到,国际航协北亚区将在中国市场推广多个项目,其中安全与航行事务被放到了重要位置。
“我们要强化北亚区航空公司参与全球安全与飞行数据的交互,即国际航协全球航空数据管理(GADM)项目,在数据安全和脱敏的前提下通过数据交互与分析,提升北亚区航空公司的安全水平。”解兴权说。
目前,提高航空安全水平的技术已经从对孤立事故的分析转向了基于数据对航空运输链各环节交互与趋势的分析。GADM项目作为一个数据管理平台,集成了从各渠道收集到的业务数据。它提供全面的跨数据库分析,支持基于数据进行高级趋势分析和预测性风险缓解。
解兴权还告诉记者,未来几年,传统的国际航协运行安全审计(IOSA)将逐步过渡到基于风险的IOSA审计,更好地服务被审计对象,强化对高风险因素的关注和审计。据悉,IOSA审计是国际航协于2001年推出的,主要对航空公司进行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审计。它是航空公司运行安全审计的全球行业标准,也是国际航协成员资格的要求。目前,已经有400多家航空公司获得了IOSA认证,包括115家非国际航协成员。
同时,国际航协北亚区还将推进国际航协地面运行安全审计(ISAGO),使其作为民航地面运行安全监管的有益补充。
改进飞行员培训方法是进一步减少飞行事故的关键。基于这一理念,国际航协领导开发了循证训练(EBT),即通过分析飞行员在飞行和训练过程中的实践数据,聚焦于评估与提升飞行员核心胜任力的全新培训方法,旨在提升飞行员应对与管理潜在危险的能力。国际航协循证训练专家均为现任飞行员,秉承将知识与实际操作经验相结合的训练理念。
近日,在中国民航局支持下,南方航空旗下主营飞行培训的珠海翔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开展了国际航协循证训练。这是国际航协为中国民航量身定制的首个循证训练项目。
来自中国多家航空公司的10位学员和民航局循证训练核心工作组的18位专家在线上参加了国际航协专家组为珠海翔翼循证训练设计的事故—事件分析标准化的培训。“目前,中国民航局和部分航空公司正在与我们保持紧密合作,希望更多的北亚区航空公司加入EBT项目,分享交流经验。”解兴权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