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个宽大的座位,开启一次愉快的旅行,是许多人的暑期计划之一。而深圳航空恰好于近日完成了全机队舒适经济舱改造,航班覆盖率超过96%。深航舒适经济舱位于公务舱与普通经济舱之间,由隔帘进行分隔。与普通经济舱座位相比,该舱座位间距平均加宽近50%,拥有独立空间、专属服务、增值权益等诸多优点。部分城市还设有深航舒适经济舱专属值机柜台,购买此产品的旅客可优先登机和下机。
深航并不是第一家采取细分经济舱营销策略的航空公司。美国达美航空就将经济舱细分为基础经济舱、经济舱和优悦经济舱,其他还有法国航空的尊尚经济舱、国泰航空的特选经济舱等。虽然名称各不相同,但航企目标趋同——扩大盈利规模,广开“吸金”渠道,吸引那些愿意多花点儿钱购买舒适服务的旅客,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
从传统意义上说,全额购票的头等舱和商务舱旅客能为航空公司带来更大收益。统计显示,一般航空公司70%的收入来自25%的高端客户。然而,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企业预算普遍吃紧的情况下,购买头等舱和商务舱机票的客户呈递减态势。于是,经济舱中的高端产品应运而生。美国低成本航空公司捷蓝航空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在推出超级经济舱的第一年,就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额外销售收入。
细分经济舱在原经济舱基础上进行了更加合理的优化与升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航空公司既有盈利模式的拓展与创新。除了达美航空、美国航空等外航,国内多家航空公司都表示过有意愿引入机票分级法。在这些航企看来,必须对经济舱进行细分,才能抓住“从吝啬到大方”范围内的每一位旅客。2018年,国内三大航竞相上线了高端经济舱产品。
座位更宽大,餐饮更丰富,设施更舒适,服务更周到,还可以免费托运更多行李……这些都是细分经济舱颇具诱惑力的卖点。在英国航空公司的超级经济舱中,一整排只有4位旅客;而普通宽体客机的经济舱一排大约有8位旅客。购买首都航空首尊经济舱产品的旅客,在原标准(20千克免费托运行李额、免费餐食)基础上,还可享受优选座位、额外5千克免费托运行李额等增值服务。显然,高端经济舱产品拥有更高价值的舱位和更具性价比的服务权益。
目前,航空公司大多对这一舱位的盈利前景寄予厚望。总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HIS咨询集团曾发布报告称,未来10年,细分经济舱将是全球航空业最快的业务增长点。鉴于其有望成为撬动航空运输市场发展的新杠杆,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正在对现有飞机客舱布局进行调整,为细化后的经济舱开辟新空间,确保在其与相邻舱位不冲突的前提下,开源增效,增加收益。
管理大师德鲁克有句名言:“顾客就是差异。”顾客的差异导致了服务的差异。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打破固有的惯性思维和运营模式,以敏锐的目光寻找新的市场定位,强化服务意识。根据空客中国市场部的调研报告,约39%的高端经济舱旅客会先选择航空公司,再选择航班;在确定航班后,约67%的人表示座椅是否舒适决定了他们对产品的期待值。由此可见,关注差异化、个性化和人性化是航企提升服务品质的必要途径。一旦旅客对特定客舱产品感到信赖,其竞争优势便得以凸显。因此,我们不要小看了座位间距的细微差别,往往成败就在毫厘之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