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一款名为“尽兴飞”的中转产品在北京大兴机场开展测试。此次试点的航线为内蒙古扎兰屯—北京大兴—福建厦门,其中第一段航程由河北航空承运,第二段航程由厦门航空承运,测试主要围绕中转旅客保障流程和行李保障流程展开。这是北京大兴机场“尽兴飞”的第二条品牌试点航线,也是河北航空打造的首个在京通程航班产品。此次测试意味着民航对“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推广进一步走向实践,也为后续优化提升通程航班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激发航空市场活力,产品有新意
近年来,一系列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的航班中转产品相继推出,从昆明长水机场的“易畅转”、海南航空的“海天无限”、长沙黄花机场的“经长飞”,再到北京首都机场的“经首都 连联飞”、北京大兴机场的“尽兴飞”。在加速构建“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的过程中,多家机场、航空公司以联盟为纽带,以中转便利化为切入点,建立中转服务互通、航线网络互联、客流收益互惠的新型合作模式,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根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70个,旅客运输量将达到9.3亿人次,民航将成为大众化、普及化的交通出行方式。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年人均乘机次数仅为0.47次,低于0.87人次的世界平均水平,更是远低于美国的2.48人次,我国人民的航空出行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民航供给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得较为突出。
“我国民航行业发展已具备规模效应,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航空运输研究所主任经济师钟山指出,“特别是进入‘十四五’以来,三、四线城市居民航空出行便利化水平不高,行业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仍须加快,民航需要与旅游业加强联动,打造良好的生态圈,推动全行业提高服务质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品牌企业。”
为了增强旅客的出行意愿,激发航空市场活力,2021年2月,民航局印发《民航旅客中转便利化实施指南》,明确了中转便利化服务的基本做法和要求以及国内通程航班的定义与服务标准,同时将通程航班作为精品中转服务在全行业推广。
事实上,早在2019年,民航局就以国内中转旅客跨航企服务为试点突破口,着力提升旅客中转便利化水平。《北京日报》报道,从2019年7月开展试点到2020年12月31日,国内中转旅客数量达到1118.5万人次,跨航企中转人数达到815万人次。试点工作有效调动了行业推进中转服务便利化的积极性,也催生出以华夏航空为代表的发展模式。
在贵州省毕节市,华夏航空利用周边的贵阳和成都等干线机场作为中转枢纽,实现了毕节到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覆盖,截至2020年底,通航城市增加至94个,中转时间4小时以内可到达的城市达到66个,毕节到其他城市的通达性得到了极大提升,助力了当地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与此同时,智慧民航建设成果也为提升中转服务品质、创新“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中新社报道,民航局积极推进中转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开发了“国内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和“中转旅客服务平台”两个公益性开放平台。“国内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已具备通程航班备案、运行保障及运行监控功能,于2021年12月31日在9家航空公司和53个机场开展试点工作。目前,“中转旅客服务平台”已有15个机场及集团正式使用,14个机场正在试用中。
“一站式”通程服务,保障有力度
3月18日,成都天府机场联合四川航空及成都航空开始运营云南西双版纳—四川成都—内蒙古包头通程航班。虽然旅客需要乘坐两家航空公司的航班,但在天府机场地服及航企地服的合力保障下,可以享受到全程无忧的“一站式”通程服务。《成都商报》报道,在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的指导下,成都天府机场携手19家航空公司成立了天府机场中转枢纽委员会,旨在加快推进西南地区航空市场发展,打造轮辐式中转枢纽,丰富人民群众的出行选择。
直飞还是中转,是不少旅客在出行购票时必做的选择题。虽然一提到中转,绝大多数旅客或多或少会有等候时间较长、二次安检、衔接不畅等针对乘机服务和体验方面的顾虑,但数据显示,商务旅客更倾向于直飞,而普通旅客对票价更加敏感。在去哪儿平台上,预订国内中转航班机票量近几年呈递增趋势。特别是2021年,预订中转航班机票量较2020年增长两成,较2019年增长近1倍。
综合机票预订数据来看,选择中转航班的旅客有三个特点。其一,现有航季没有直飞航班,必须中转。此类机票航程往往集中在直线距离在1200公里以上、中转飞行距离在1600公里以上的两个航点之间。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告诉记者,“内蒙古、东北三省、海南、新疆、西藏、云南、贵州这几个省(区)内的旅客,采用干支航班搭配出行的需求最大”。
其二,有直飞航班,但可选班次较少。特别是临近省份之间的航线,旅客往往以目的地省会城市机场作为中转点,如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西安咸阳机场等通航点较多的机场。
其三,中转机票总价比直飞机票更便宜。因为新开航机场或航空公司有促销活动,虽然中转机票航程比直飞长,但机票价格有较大优惠。兰翔指出,“在去哪儿平台上,每天都有2000多个跨航企中转航班组合。不少飞行里程在3000公里以上的航班,中转机票价格较直飞都有200元以上的优惠,部分中转机票能便宜六七百元”。
“‘尽兴飞’是北京大兴机场开发的中转产品,旅客选择同航企、跨航企中转均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同时,北京大兴机场在提升中转旅客便利化服务工作中,多措并举,同步推进‘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和‘中转旅客服务平台’工作,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让通程旅客及自然中转旅客都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谈及“尽兴飞”中转产品,北京大兴机场航空业务部业务经理李紫薇介绍。
作为全程参与北京大兴机场“尽兴飞”产品测试的河北航空地服保障部员工,冯楚娴认为,“旅客需求是多样化的,民航各单位的服务也颇具特色。通过开展跨航企中转,可以让航空公司和机场触达更广泛的客户群和更丰富的通航点”。内蒙古扎兰屯—北京大兴—福建厦门这条航线不仅把干线与支线编织了起来,做到了“干支结合”,同时也借助北京大兴机场完备的中转功能及多元化的商业休闲功能,让旅客享受到了更好的中转体验。
跨航企中转服务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在推行跨航企中转服务的同时,也应关注特殊情况的处理流程。冯楚娴表示:“因为涉及多家航企、机场和地服公司,服务流程或标准多少有些差异,所以对特殊情况的处理,如特殊旅客的交接和保障或是航班延误后的服务保障等,应成为跨航企中转服务保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以旅客需求为导向,出行有温度
2021年9月,来自黑龙江佳木斯的于先生通过去哪儿网购买了“经首都 连联飞”通程航班产品,从佳木斯经北京飞往成都。10月22日,他乘坐HU7622航班从佳木斯飞往首都机场,体验完中转流程后,不禁感叹:“选择经首都中转,不用提取行李,不用再进行安检,时间又短,‘连联飞’真的太方便了!”
于先生坦言,自己之所以选择“经首都 连联飞”,是因为可以选择更合适的航班时刻,不必两程均为同一航空公司,中转衔接时间自由,也无须在中转站提取行李。他表示自己曾多次体验中转服务,都要在中转机场执行提取行李、重新值机、行李再托运以及重新安检等一系列复杂流程。本次出行让他备感惊喜,感受到了通程航班的便捷和高效,希望这样的服务未来可以推广至更多航线。
“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是通程航班的五项基础服务标准,以旅客需求为导向,推进中转服务便利化,有助于提升旅客对中转航班服务的满意度和增强获得感。而对民航业来说,推进中转服务便利化,一方面能够在不依赖增加机队、机场等增量资源的前提下,对民航存量资源进行更精准的深入挖掘;另一方面,也能够成为立足国内市场、拉动国内消费、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可谓意义深远。
“通过引导航空市场各主体深度合作,挖掘中转市场潜能,有助于提升现有航班客座率,更能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行业的复苏发展”。谈及如何提升中转服务品质和旅客中转体验,钟山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企业利用各自平台和资源对中转便利化服务加大宣传力度;二是企业建立中转便利化长效机制,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特点,推出旅客满意、可持续发展的中转产品;三是企业更多地应用高科技成果,并联合相关企业,促进服务智慧化、协同化,有效降低人工、设备等成本,在降本的同时实现增效增收,从而在后疫情时代实现双赢。
广阔的市场空间印证了推进中转服务便利化大有可为。未来,提升通程航班中转服务品质和旅客中转体验,着力提升中转航班的通达性、衔接度和运行效率,才能用有服务、有标准、有保障、有温度的精品中转产品满足旅客对航空服务多样化、个性化、全流程、高品质的需求和期待。(《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曹慎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