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人民视觉)
日前,民航局印发的《航空5G机场场面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应用实施方案》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很多专业人士在网站、微博上探讨5G应用给我国智慧民航建设带来的突破性进展,网友纷纷点赞这一新跨越。该《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航空5G应用拉开了序幕。作为我国航空5G通信技术在民航应用的第一份具体指南,其明确了民航领域5G AeroMACS发展路径和重点工作,为智慧民航建设奠定重要设施基础。
2021年4月民航局发布《中国民航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出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应用于中国民航的实施路径,同样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按照部署,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应用将涉及民航机场、空管、航空器运行的全阶段、全流程,实现民航行业应用“全覆盖”,为实现智慧民航“运行一张网”奠定强大技术基础。
随着该《方案》的发布,围绕民航智慧建设、5G应用的安全,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民航局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也纷纷针对热议话题进行了回应。
全面构建民航5G应用生态系统
该《方案》面向“十四五”时期,谋划提出了四大类共19项重点任务,按照2022年和2023年~2025年两个节点分别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各项任务的责任单位。同时,该《方案》指出,将致力于推动民航5G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化,全面构建民航5G应用生态系统,推动民航数字化转型,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筑牢发展基石。
人民网在报道中介绍,该《方案》提出的航空5G,是指将5G技术应用于民航专用网络,使用航空专用频率,符合航空安全通信等级要求的通信网络。而5G AeroMACS是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应用于AeroMACS民航专用网络的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由于5G具有低时延、高可靠、大带宽等特性,5G AeroMACS应用后,飞机驾驶舱、塔台、场面车辆及航空公司、机场运行控制部门间均可以通过航空5G专网准确、及时、快速地共享信息,如机场高精度数字地图,跑道、滑行道、廊桥、停机位占用情况,飞机、车辆实时位置,塔台发布的滑行路径等。
同时,新华网进一步解释表示,5G AeroMACS将使参与场面运行的空管、机场和航空公司三方达成有效信息共享,为多主体协同运行提供坚实支撑,有力提升机场场面的运行安全与效率。5G AeroMACS在民用机场范围内、民航专用网络上应用,使用航空专用频率且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安全通信等级要求,与公共网络完全隔离,在基站、终端等设备和承载业务上也相对独立。
这完全符合《中国民航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路线图》的规划。《路线图》指出,要大力推进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的应用,建设公用、专用相结合的民航5G网络,积极构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民航通信基础设施体系,助力智慧民航运输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到2025年底,完成基于5G AeroMACS技术的“机—车—场道—设施”协同运行应用示范并在行业推广,深化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系统在民航各领域典型应用示范。此次印发的《方案》,是在《路线图》的指导下,按照“技术、标准、产品、国际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同推进的原则和思路编制形成。
我国航空5G独立应用更安全
关于5G在民航的应用,安全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此前,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曾发出两则适航指令,要求驾驶员在存在5G环境下的民航飞行时,禁止使用若干项飞行操作措施。我国的航空5G与美国的存在哪些差异?安全是否有保证?
安全是民航的头等大事,民航对技术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央广网报道,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向阳告诉记者,民航任何的技术创新应用都不会以牺牲安全或削弱安全作为代价。通过合理设置新技术的演进路线与实施方案,恰恰可以促进安全、提升安全。
与中国积极推进5G技术应用于民航领域的态度不同,美国民航监管当局态度迥异。《中国经营报》报道,2021年12月7日,FAA发出了两则适航指令,要求驾驶员在存在5G环境下进行民航飞行时,禁止使用若干项飞行操作措施。被禁用的飞行操作措施中甚至包括自动降落的飞行操作。FAA发出这一适航指令的原因在于,该监管机构认为5GC波段信号,会对包括飞机雷达高度计在内的一些设备产生影响。此后,FAA又发出指令,要求在美国的50座机场,禁止部署5G设施。这种操作引发了美国航空监管当局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拉锯战,至当地时间2022年1月19日,相关电信运营商同意暂时不在机场部署相关5G通信设备。
中国并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原因在于,5G在我国民航的应用是根据不同场景,采取了安全类与非安全类通信相结合的方式,这与日常在手机上使用的5G网络并不完全等同。该《方案》中所提到的航空5G与电信运营商建设部署的5G网络是完全隔离的,不存在共用关系。
环球旅讯网介绍,对于5G这一公共基础设施在民航领域规模化应用推广是否会对民航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这一问题,陈向阳表示,《方案》主要面向机场空侧场景,用于实现机场飞行区的高效协同运行,采用的核心技术为5G AeroMACS,这项技术有几个重要特征:一是基于民航专用网络,二是使用航空专用频率,三是符合航空安全通信等级要求。这几个特征就决定了,对它的使用需要严格遵从国际民航组织的有关要求。
5G加快智慧民航建设步伐
5G在民航的应用能更好地促进智慧民航建设。民航局将智慧民航建设主线贯穿“十四五”发展规划,通过民航科技创新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带动行业智能化应用,实现行业智慧化融合。
央广网报道,为进一步指导行业各单位开展智慧民航建设工作,民航在《新基建实施意见》《五年行动方案》以及《智慧民航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纲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目前民航业全流程自助、无纸化出行、差异化安检积极推进,空中交通管理的数字化管制服务、机场高级场面引导系统等一批新技术新装备试点应用,智慧民航建设已在行业内外形成广泛共识。接下来,民航局将积极协调调度,瞄准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48个场景视点阶段性目标,加强宣传贯彻,扩大共识,引导行业各运行主体单位主动谋划,大胆探索,积极开展试点示范。
截至目前,民航多家单位已在多领域布局5G应用,智慧民航建设已经迈开自信的步伐。
“简阳发布”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表示,2022年1月20日,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一期(B区)首个项目在成都未来科技城开工,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要素拉满!该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系全国首个,项目包括一座模拟验证机场,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善中国民航科研基础条件。
据澎湃新闻报道,2021年8月,上海机场集团与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等4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就5G网络建设及智慧民航应用展开合作,加快5G网络建设与创新应用,为上海机场集团在探索交通管理新机制和有效利用物联网、智慧民航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与无线通信支持;上海机场集团将发挥在机场基础设施上的资源优势,助力电信运营企业更便捷、高效地开展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深圳新闻网报道,深圳机场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全面加快5G建设,并先行先试5G技术在机场安全、运行、服务等场景下的应用,助力智慧机场建设。深圳机场联合中国移动、海康威视创新推出的机场运行场景“5G+8K”直播,位于其出发大厅国内安检区,是在此前“5G+4K”直播基础上,通过使用集成5G通信模组的8K超高清网络摄像机,采集视频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摆脱了传统有线通信管线传输的束缚,为安全运行贡献了新力量。
航空公司方面,《上海证券报》报道,东方航空推出了基于5G的“智慧出行”服务。除旅客信息识别和行李管控外,服务场景还包括贯穿值机、安检、登机、摆渡车、机舱口等各个乘机节点的自助人脸通行,以及云VR、高清视频、云游戏等影音体验。上述服务以5G网络为传输渠道,结合了人脸识别、AR、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民航业第一个覆盖从购票到机舱口登机全流程的5G网络商业应用,应用维度包含旅客、行李、信息三层。
自媒体“空天界”在微博上发文表示,目前,南航推出的“5G+AR远程技术支持平台”已在广州、成都、昆明、青岛、南京、杭州等地投入使用,成为在民航维修领域落地应用该智能支持平台最多的航空公司,大大提高了飞机维修质量和效率。
5G赋能智慧民航,未来出行更舒心。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民航将实现“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的五个一目标,智慧民航建设将成为多领域民航强国的强大支撑,也将为旅客的出行带来全新的更美好的体验。(《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璐)